鲍勃·迪伦来袭:你不可界定我

人们说鲍勃·迪伦引领了一个时代。1960年代初期,他在纽约格林尼治村的民谣音乐舞台上初试啼声,一炮打响。

相信很多人的成长伴随着鲍勃·迪伦(Bob Dylan)的一首歌:“一个人要走多远的路,才会被称为男子汉?白鸽要飞越多少海,才能在沙滩沉睡?炮弹要发射多少次,才会永远报废?我的朋友,答案就在风中飘,答案就在风中飘……”

人们说鲍勃·迪伦引领了一个时代。1960年代初期,他在纽约格林尼治村的民谣音乐舞台上初试啼声,一炮打响。此后数十年,他售出1.25亿张唱片,佳作迭出,其中不乏世界流行的伟大歌曲。他是那个时代的音乐大师、行吟诗人,他的音乐才华正是时代注脚。以至于他在揽获11个格莱美奖项之后,于2016年12月荣膺诺贝尔文学奖。对此,诺奖评委贺拉斯·恩达尔说,“迪伦的毕生作品改变了我们对诗的认知……如果文学界的人对此不满,那他应该记得:诸神并不写作,他们只歌唱舞蹈。”

“光谱鲍勃·迪伦艺术大展”展览现场。-资料图片

然而,正如音乐不能够界定鲍勃·迪伦,诺奖同样不能。瞧鲍勃·迪伦的这一番来袭——250余件油画、丙烯、水彩、墨水、粉彩、碳笔素描及金属雕塑作品,横跨数十年创作历程,空降上海艺仓美术馆。这场视觉盛宴名为“光/谱鲍勃·迪伦艺术大展”,从2019年9月底展至2020年初。

本次展览是鲍勃·迪伦的视觉艺术作品于国内首次亮相,聚集迪伦五十年创作生涯的七部系列作品,以沉浸式互动体验形式布展。在形式和介质多样的250余件作品中,不乏全球各地私人藏家慷慨出借的珍藏。鲍勃·迪伦本人表示:“看到这么多历年创作齐济一堂,真是令人着迷。我不想用时代、区域或心境来区隔它们,我宁愿把它们视为一条长长弧线上的一个个点;它们构成了一个连续体,从我踏入世界开始,随我人生阅历的积累而延展,因为我认知的改变而转向。无论是发生在巴西莫雷蒂斯(Morretes, Brazil)的事件,还是在马德里卖给我《国家报》(El País)的人,都有可能对我产生深远影响。”

鲍勃·迪伦在写作和视觉艺术方面的才华是后来逐渐为世人所知的。在2007年,迪伦于德国开姆尼茨(Chemnitz, Germany)首次展出140幅作品,令其作为视觉艺术家的声名鹊起。过去几年,他的诸多大型画作和铁艺雕塑陆续在世界最知名的博物馆和画廊展出。如著名评论人孙孟晋所说,“这些作品推翻了我以前对他的看法……可以说我们对鲍勃·迪伦非常不了解。我们对他的印象还仅限于60年代民谣、著名音乐家、摇滚乐代表、反主流文化者……其实他后期的歌词比前期更丰富,他见证了这个时代和人的关系,非常有强度,对世界的看法极具独立性。他的绘画正和这后期的歌词接近。”

在本次“光/谱鲍勃·迪伦艺术大展” 布展上,最先吸引住人们视线的是艺术家早期创作的墨水素描,包括于1973年出版的诗歌与绘画选集《写写画画》(Writings and Drawings),该书收录了他的歌词及插画。在去年推出的“书写世界”(Mondo Scripto)中,迪伦再次审视了其最脍炙人口的词曲,并配以全新手写歌词和极具个人风格的插图。“填绘留白”系列(The Drawn Blank Series, 2008)中标志性作品“铁道”(Train Tracks Series)也亮相展览现场,这是最早让鲍勃·迪伦的视觉艺术才华获得评论界和大众好评的作品之一。

艺仓希望能在这个展览中和观众一起探讨艺术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在美术馆偌大的展览空间里,有着丰富多变的场景设置,散布其中的大多数作品是不设框架的,观众可以零距离接触。“我们想做一个不一样的展览”,艺仓美术馆馆长余光照说:“这次展览与以往的传统展览不同。在这里,观众不再是远距离‘凝视’作品,而是可以走进作品,有多感官、沉浸式的互动体验。这也是‘光/谱’展的核心。”

“一个人到底要走多远的路,才会被称为男子汉”这个话题,鲍勃·迪伦在用一生写答案。展览现场关于他的生涯墙一眼望不尽,细细密密的日期记录精确到每一天每一地。同样感人的是他所绘就的多幅“在路上”。包括“新奥尔良系列”(The New Orleans Series, 2012),“亚洲系列”(The Asia Series, 2010)以及广受欢迎的“平凡之路”系列(The Beaten Path Series,2015年至今)。鲍勃·迪伦纪念碑式的风景画“无尽公路III”(Endless Highway III,2016)也亮相于展览,该作品展现了迪伦对美国风光的怀旧之情,加以对于未来之路的无限向往。公路无尽延伸,一切关乎旅行,一切关乎转变,映射出人生如逆旅的悠久况味。其中那些反映他经常去美国南部和西部游历的作品尤其予人深刻印象,让人似乎能看到迪伦作为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依旧跨于摩托车背,掠过美国西部昏暗黄昏的背影。评论人孙孟晋说,这些作品频频将他带入科恩兄弟似的场景。

另一组特色鲜明的展品是由废旧物品创作的工业金属雕塑。迪伦将工业制成品改造成艺术品,诉说着美国工业化时代的印记。他的金属雕塑曾于2013年首次在伦敦展出,揭示了这位艺术家鲜为人知的对焊接和金属制品的痴迷。

观展之路在一组极具冲击力的大尺寸丙烯绘画装置中结束。随后,观者进入一个模拟鲍勃·迪伦演出现场的空间,在欢歌和舞蹈中感知迪伦那不可言说、无以界定的丰富灵魂。正如孙孟晋所说:“他精准地体现了美国混杂的文化元素,比你想象中的‘诗人’、‘那个年代的见证人’复杂得多。他是一个矛盾体,永远不会告诉你有些矛盾体的真相。他的面向非常不同,你没法确定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250余件作品,横跨数十年创作历程,油画、丙烯、水彩、墨水、粉彩、碳笔素描及金属雕塑,呈现鲍勃·迪伦天才艺术大师另一面。

返回21经济首页>>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