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少年的你》,我希望曾国祥导演改编张爱玲小说

​ 在《少年的你》的后半段,面对越来越多的证据,警察们已经得出了一个结论,走到了真相边缘,但他们仍然无法理解一件事,怎么会有人这么做呢?(为了不剧透,就不写得太清楚了)尹昉扮演的经常郑易于是说了:“我和你不会,但他们是少年。

这句话里,有许多层意思。

首先,和少年对生命的理解有关。我们都觉得,我们对生命的爱,是与生俱来的,是一出生就有这么多、这么丰厚的。其实未必,我们和生命的关系,对生命的爱,是一点点增加的,我们是越来越多体验,越来越多感触,所以越来越舍不得生命,就像守财奴,不是因为彻彻底底的贫穷而贪婪,而恰恰是因为尝到了钱财的甜头而贪婪。

少年人那么容易冲动,那么容易把一切抛掷,是因为他们对生命的理解不深,还没有尝到生命的甜头。所以,修真小说在年轻人里那么流行,在那些小说里,人总是轻易地生,轻易地死,反正随时可以复活转生。

其次,是因为,少年们对面,是一个成年人的世界,这让少年们结成同盟。小北和陈念既渴望进入这个成年世界,反复地说:“人长大了才学会同情”,“当大人就一点好,记性会变差”,“可是没有一节课教给我们怎样变成大人”,因为只有通过高考,长大成人,才能更好地生存,甚至可能会获得保护别人的能力,就像小北说的“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但另一面,他们不相信成年人。因为,整个社会框架,就是成年人设定的,高考是成年人创建的,教科书是他们编的,资源分配是成年人进行的,社会规则是成年人给出来的,学校走廊的那些铁栅栏是他们安装的。

老师是成年人,魏莱那个虚伪的妈妈是成年人,陈念那个失败的妈妈也是成年人。魏莱的妈妈给自己的女儿辩护,陈念的妈妈无法照顾陈念,只有用匪夷所思的方式安抚她:“等到大学毕业,咱就算熬出头了,这就算妈欠你的”,“你一个人在家反而安全,你一个小孩子,人家敢把你怎么样啊”,“我们都是孙悟空变的,我们都是打不死的小强”。

他们不值得信任。

即便少年相信了成年人,成年人也未必相信少年。当陈念把自己遭遇的事曝光之后,遭遇的不过是熟极而流的那套安抚程序,她的处境没有变好,甚至变得更坏了。女警官身为女性,却还是不能了解她的处境,甚至还不屑地问,“被人拍了那样的照片,怎么还能若无其事”。

所以,第二次遇到欺凌之后,她保持了沉默。年轻的警察郑易,竭尽所能给出了理解和帮助,但他毕竟已经踩进成年人的世界,他的境况、身份、职业已经和少年们不一样了,他还是只能从自己的境况出发,以自己的职业标准,去寻找真相,所以才会用谎言从陈念嘴里套取真相。这进一步隔断了他们交流的可能。

少年不相信成年人,成年人不相信少年。

于是,两个世界的秘密,只有在两个世界里流动。在这个世界里人尽皆知的事,在那个世界里就是天大的秘密,连一个破解的窗口都没有。陈念和她的同学们,都知道胡小蝶的死因是什么,也知道陈念为什么遭受欺凌,遭受了哪些欺凌,但他们全都守口如瓶,不会告诉成年人。成年人也不可能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真实的境遇,例如陈念的妈妈,欠下一堆债,做微商做传销,但还是不停地美化自己的处境。

少年的全部期望,是跃过高考,去往北京,成为成年人。但他们也知道,少年生活是一段暴力史,成年之后,也不可能摆脱暴力,成年之后要经历的,不过是另一种暴力,成年生活不过是另一种暴力史。

就像陈念的妈妈所遭受的暴力,老师遭受的暴力(那种自欺欺人的打鸡血生活何尝不是一种暴力),所以少年们也说:“考上最好的大学有什么不一样,要么被欺负,要么欺负别人。”

《少年的你》是一段少年和成年的惊心动魄的对抗史,也是一段波澜壮阔却又无比压抑的高考史,是一段破碎心灵的成长史,也是从少年绵延到成年的暴力史。精细,锐利,丰满,可以从许多方面去看去解读。

故事,克制又精炼,没有一处废笔,却又有适当的溢出。表演,易烊千玺已经用这部电影说明了,他不只是偶像,对他山呼海啸的赞美,说明了人们对好的表演还是有鉴别力的的,周冬雨则给出了和她此前全然不同的表演。

影像,无可挑剔,每个画面都经过精心设计,阴影、空间都有意味,一个又一个的特写,特别富有冲击性,也提升了易烊千玺和周冬雨的脸的电影感,豆瓣影评人思路乐说:“我在今年华语电影里,从来没有见过影像意识如此强烈的电影”。

还有开始,成为英语学校老师的陈念,反复教学生说:“这是我们的乐园。这是我们曾经拥有的乐园。”看起来说的是时态的区别,却也是少年和成年的区别,然而,他们的少年,又何曾是乐园?她面无表情,似乎对自己说出来的句子也没有太多相信。故事的寓意,几乎呼之欲出。

文学性,影像,演员调度,都超出期望,但也符合预期,毕竟,导演曾国祥前一部导演作品《七月与安生》就曾超出我们预期,把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女性友谊故事,拍得惊心动魄,故事像石榴,粒粒分明,结构像洋葱,经得起层层剥开,甚至还给出了适度的悬疑和反转,让人际关系里有了惊悚感。

而这种优点在《少年的你》里又一次得到放大。尤其是人际关系中的凶念,是这两部电影里最让人惊异的部分。《卧虎藏龙》里说:“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又何尝不是?刀剑里藏凶,人情里又何尝不是?”但这种人情里的凶意,是非常难以呈现的,不能靠动刀动枪,而要靠日常对话,几个眼神,一场麻将,一场游戏。《少年的你》里面,就有这种潜伏在日常生活的凶意。

遇到好导演,我就非常期待TA去改编我喜欢的作家作品。看到曾国祥导演的作品,我非常希望他能去改编张爱玲的小说。张爱玲的小说,出了名难改,张爱玲小说的改编,常常引起争议,但我想,如果是曾国祥来改编,应该会很少争议吧。

张爱玲小说里那些最精微的部分,恰恰是我在曾国祥导演的电影里看到的,失去乐园的悲怆,阴郁的母女关系,人际关系中的卧虎藏龙,还有对人生的理解,对美的理解,都有许多相近的地方。尤其影像的精致,更是可以和张爱玲文字的精致呼应。

而这样的电影人,这样的电影的出现,就是一种信心。这样的电影,着力促进人和人的沟通,对人和人之间那些难以启齿的龃龉毫不留情。能看到这样的电影,不论少年还是成年人,都应该相信,信任是可以有的,沟通是可能的,希望也不应该搁置。

有了这种信任,少年和我们的未来,会少一点黑暗,多一点明亮,有了这种反思,我们会多一点关注,多一些守护,少一点伤害。电影本身,替故事里的少年们完成了对人间的期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