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第一名妓,一句话拯救了整个北京城,齐白石称要与她合葬!

赛金花(1870年或1864年—1936年),其初名为赵彩云,又名傅彩云,安徽黟县人。幼年被卖到苏州的所谓“花船”上为妓。

1887年(光绪十三年),状元洪钧回乡守孝,对彩云一见倾心,遂纳为妾,洪当时48岁,傅彩云年仅15岁。不久,洪钧奉旨为驻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荷兰四国公使,其原配夫人畏惧外国生活,彩云以公使夫人的身份陪同洪钧出洋。后随洪钧归国,不久洪病死。

1894年,傅彩云在送洪氏棺柩南返苏州途中,潜逃至上海赛金花在二马路鼎丰里旁的彦丰里租了房子,买了两个姑娘,挂牌书寓,改名曹梦兰,花名傅彩云。因状元夫人和公使夫人的招牌而名扬上海滩,被称为花榜状元。

后至天津,改名“赛金花”。庚子年间,天津闹义和团,赛金花逃往北京通州。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居北京石头胡同为妓,因为赛金花曾和洪钧在德国呆过一段时间所以学习了德语,得以与德国士兵交谈,因此与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有过接触。也曾改换男装到皇家园林西苑(今中南海)游玩。

赛金花曾劝阻瓦德西不要滥杀无辜,保护北京市民,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洋兵才进城的时候,一点纪律也没有,烧杀抢掠的不知道有多少!他们最大的目标就是义和团,只要见着一个有些可疑的,就说是义和团,也不问究竟是真是假,立刻按倒就杀。

赛金花看见同胞就这样遭人屠杀,就想着法子搭救。她找了机会跟瓦德西说:“义和团一听你们要来,早逃窜得远远的了,现在京城里剩下的都是些安分守己的老百姓, 他们已经受了不少义和团的害了,现在又被误指是义和团, 岂不太冤枉了?”

瓦德西听了这话,信以为真,随后就下了 一道命令,不准兵士们再在外边随便杀人。洋兵接到这道命令,行动才稍稍收敛。其实,那时候北京城里当过义和团的人还多着呢!这时候,洋兵对待中国人不论你是官是民,是年迈,是幼小,只要用着了,就随便拉去充苦力。你要是没力气干不了,上去就用皮鞭子抽一顿。赛金花是见一个救一个,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挽救百姓的性命。“赛二爷”这个名儿,也在那时候传遍九城,家喻户晓了。

后来晚清重臣李鸿章派人前去拜托赛金花,希望她可以劝说瓦德西同意议和,赛金花马上前去见了瓦德西,并进行了斡旋,促成和谈。同时在苦苦劝说克林德遗孀,以修建克林德碑牌坊的方式来了结克林德被害一事。

赛金花的晚年很是凄凉,几乎沦为乞丐。她带着一个忠心的老仆人住在南城的一间平房里, 靠典当和借债过日子,甚至连一个月 八毛的房租都交不起。这个时候的赛金花已经是五十多岁的老太婆了,病容憔悴,两鬓斑白,没有多少人知道她就是曾经红透半边天的一代名花。

赛金花只好写了一份呈文交给公安局,她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的一生,希 望当局能特批她免捐。没想到这份呈 文被一名嗅觉灵敏的记者全文刊登, 文章一登,立即激起各界反响。在她 生命的最后三年里,赛金花再次成为社会的焦点。她被邀请参加许多活动,一些名流、文化名人 纷纷探访赛金花,关于她的访谈每天见诸报端。

但是,赛金花的生活却日渐困窘,疾病和贫困已经摧毁 了这个红极一时的大人物。民国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936 年,赛金花病死在居仁里十六号,终年66岁。

赛金花葬于北京城的陶然亭,齐白石亲自为她书写墓碑,并赠一画以为奠资。当时齐白石本打算死后也葬在那里,要与其相伴,后最终未能如愿。

林语堂《京华烟云》曾评论赛金花:“你做过一些义举,于社会有功,上苍总会有眼的。”“北京总算有救了,免除了大规模杀戮抢劫,秩序逐渐在恢复中,这有赖于名妓赛金花的福荫。”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