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还真的是太监

中国历史上,有两种人是极容易在朝廷中添乱的,一是外戚,一是宦官。外戚与帝后有血缘关系,这且不去说他。宦官是净了身的人,地位极其低下。当年司马迁受了宫刑,痛不欲生之余,愤愤然写道:“行莫丑于辱先,垢莫大于宫刑”,因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他列举了历史上很多有关这方面的事例:春秋时卫灵公与夫人同车出游,叫宦者雍渠陪同乘车,孔子坐在后面一辆车上,他觉得自己追随在女人和宦者后面是耻辱的,便离开卫国去了陈国;还有商鞅,他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和重用,是由秦孝公所宠信的宦官景监引荐的,秦国的贤者赵良认为这是不正当的并为此感到寒心;汉文帝让宠幸的宦官赵谈陪同乘车,中郎将袁盎脸色都变了。

宦官处于这样的地位,为何也能专政弄权呢?关键在于他们和皇后的特殊关系。除了家人,皇后所接触的人,不是群臣,就是太监。相比较而言,太监们比群臣更能接近皇后。从现代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说,皇后与群臣是工作关系,他们之间的接触个人成分比较少,而太监就不同了。他们伺候帝后的衣食起居,接触到的是帝后最私密、最个人的部分。如果相处得好,很快就会滋生出一种同样私密的个人关系。宦官与帝后这种近距离接触的优势,是旁人所无法企及的。历史上由于宦官得宠掌握大权,最后导致了政治混乱的不在少数。清代慈禧手下的李莲英,也是一个得宠宦官的例子。

李莲英继安得海之后,成为慈禧的总管,威势极盛,宫中称他九千岁。他曾随醇亲王去李鸿章处检阅水兵,被御史朱一新参了一本,说“恐蹈唐朝监军覆辙”。这个奏章上去后,慈禧勃然大怒,立即把朱一新降级,调补主事。据悉有一次,李莲英看上了恭亲王手上的祖母绿扳指,恭亲王没有马上给他。过了没几天,慈禧召见恭亲王,也对他的扳指产生了兴趣。拿到手上看时,慈禧一面称好,一边顺手就搁在龙书案上了。几天后,这个祖母绿扳指便赫然出现在李莲英的拇指之上。

李莲英威重如此,有关他的各种传说也就不胫而走。其中最耸人听闻的,就是说李莲英乃是一个假太监!如果此事为真,那么李莲英与慈禧就是情人关系,他凌驾于文武百官的秘密也就很好解释了。但是,一个假太监要混进宫中谈何容易!净身到宫里当差,是当时人的一条生计。净身后要经过三勘六验,不要说未净过身,就是净身不彻底也是进不了宫的。在李莲英的家乡河间府,走这条路的人不在少数,因此也专门有一些药方可以让人在自宫后止痛止血。

李莲英原是一个皮匠,辛苦劳作也养得活自己,怎奈生性好赌,好不容易积蓄一点钱,时常输个精光。于是,李莲英决定走另一条路。他的自宫非常彻底,刚过中年已经皱纹满脸形同老妪,尤其是喉音尖锐,异常刺耳,这些外部特征足可以证明他不是个假太监。退一步说,即使李莲英净身不彻底,他在宫中要与慈禧有染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清宫定制,王子年过12岁就要分宫而居,各宫宫门之内都归嬷嬷宫娥上夜,内监人等只能在宫外听候差遣,等闲难越雷池一步。李莲英下处在北四所,距离慈禧寝宫很远,步行至少需半小时方能到达。要有些风吹草动,很难瞒得住周围人的耳目。

李莲英得宠原因不在于他的性别,而在于他的个性。他有小聪明,会见风使舵,做人小心谨慎。虽然有慈禧的格外垂青,他也不随便得罪人。相反,只要有可能,他总会为人排难解忧,美言遮盖。这样,他在与人方便的同时自己也得了方便。清宫里头,受过他一二好处的,从隆裕皇后开始,到光绪皇帝、李鸿章,直至一般的妃嫔宫娥、文官命妇,谁要是有了舛错,惹太后不高兴,他也总是尽量曲意回护。慈禧驾崩后,隆裕垂帘,李莲英能够平安出宫,隐息田园,其中是不无道理的。

李莲英告退离宫后,在北平东皇城根置了一所宅院,并过继了两个侄儿,作为嗣子。他还在东华门著名东兴楼饭馆,有三分之二股权。晚年衣食无忧,安享富贵。民国十五年春,李莲英因患急性肺炎,医治无效死亡。死后葬在德胜门外自置的茔地里。也算是得了个善终。只是他的两个嗣子不肖,把他挣下的一份家业败个罄尽。30年代,北京市场上还能见李莲英当年在宫中赏赐来的一些贵重物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