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温燥口渴咽干,鼻燥干咳,1碗桑杏汤来清宣温燥、润肺止咳

之前我们聊过凉燥的问题, 所谓凉燥也叫寒燥,就是同时感受寒邪和燥邪。 秋分过后,尤其是霜降立冬之后,

之前我们聊过凉燥的问题, 所谓凉燥也叫寒燥,就是同时感受寒邪和燥邪。 秋分过后,尤其是霜降立冬之后,气温变低,人易受寒邪和燥邪的侵袭。

温燥

燥是秋冬的一大特点,因为地上的湿气随着秋季的肃杀收敛之势也一同降入了地下。 有凉燥寒燥就有热燥。 秋季在寒潮没有到来的时候,白天热夜晚凉。 白天热且燥,人容易外感温燥证。

温燥证表现出来有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咽喉不利的症状,或有头痛发热但身体不是特别热。 舌象上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而干,脉浮数而右脉大。 多为秋感温燥,灼伤肺津,温燥之邪一方面从外而来,肺主皮毛,从肌表侵犯至肺; 另一方面燥邪从口鼻而入,直伤至肺。

咳嗽

感受温燥证,除了口干咽干痰少,就是咳嗽。 肺有宣发和肃降的功能。

《内经》曰: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将食物中的精微传输给肺,肺将食物精微中清的部分向上、向外宣发,滋养皮肤和毛发,浊的部分向下收敛肃降,进而滋养脏腑。 秋季主收,肺的王时,肺气主肃降。 该降不降,肺气上逆,冲击气道会发出咳声或伴随咯痰。 中医里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 症状表现上多痰声并见,很难完全分开。

温燥证的桑杏汤

桑杏汤是有名的治疗温燥的方子,来自吴鞠通的《温病条辨》。 为了防止见方试药这里仅列出组成:杏仁、 桑叶、沙参、象贝、香豉、栀皮、梨皮。 和 中针对凉燥寒燥的杏苏散相反,桑杏汤对症的是“火燥”。

解决“燥火”的问题,先来看“燥”。 《说文》云: 燥者,干也。 燥就是干,所以干燥常连起来用。 我们感觉到燥一是比如离火比较近的地方会燥,这种情况比较简单,把火拿掉或者离火远点儿自然就不觉得燥了,在温燥证上需要的就是清热,这一步既减了火也解决了燥。 燥的另外一个方面,当我们感觉到燥的时候表面水分已经有损失,这时候就需要补充水分将被火蒸干的水分补回来,所以还要养阴。 一个清火,一个养阴,就达到了解决温燥的目的,平时像秋季干燥我们说多吃些梨就是一种润燥方法。

桑杏汤中,桑叶质地轻,属于清轻之品能够走上焦,清肺火,可清宣燥热,透邪外出; 苦杏仁收敛肺气,润燥止咳,共为君药。 “淡豆豉辛凉透散,助桑叶轻宣透热; 贝母清化热痰,助杏仁止咳化痰; 沙参养阴生津,润肺止咳,共为臣药。 栀子皮质轻而入上焦,清泄肺热; 梨皮清热润燥,止咳化痰,均为佐药。 ”

Crea重在分享中医知识,不建议大家单纯靠文章内容来诊断病情。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学中医,通过努力成为保障自己和家人健康的第一道保险。

分享养生知识、探讨健康哲学、共享轻悦人生,欢迎点赞关注回看往期文章。^_^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