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动动鼠标不可追

洞洞鼠标,指的是鼠标外壳大面积的采用密集的镂空设计,实现外壳重量下降或透气为目的鼠标。这种鼠标在去年突然“火”了起来(仅限于小众领域),真正使用的人并不多,除了昂贵,还有一个因素是它存在缺陷,比如进灰或异物、受潮等,抛开价格和这两项谁都知道的硬伤不说(一目了然的东西),其它方面还存在隐患,给大家分析下。

MOD转型而来,并非原生态

58g的洞洞鼠标Finalmouse,售价高达千元,诸多信息显示它就像炒鞋,它本身是结合一些追求极致体验的高玩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意识改造出来的东西,再辅以个性化外部元素,造就了它的与众不同,但它并非是满足大众消费的量产型产品。

巧合的是,因为现在主流MOBA游戏的特色和操作设计的关系,比如PFS不再是过去模拟纯粹的军人、警匪的射击游戏,而是超人和技能之间的魔幻大战。更大幅度、更高频率的操作对玩家手速提出了考验,反观G502这种“重量级”的鼠标能持续驾驭的游戏大多数都已过时。

而在商业意识的驱使下,一些人利用电竞鼠标“轻量化”的趋势,结合MOD镂空思路,普通鼠标就转变成了现在网上在卖的量产型洞洞鼠,一些商家蹭着热点、炒货卖着高价,显然这些都是不正常的现象。

鼠标挖洞、散热并非创新

不少人以为挖洞鼠标是创新、通风散热还减重,流弊么?不。其实这个做法很早就有了,且不说Tt夜袭系列这种更像是洞洞鼠标灵感的来源,光看看10年前双飞燕的风扇鼠就知道了。

这个鼠标不但挖了洞而且加了风扇,起码握感不太受影响。

虽然不是走轻量化路线,但单说挖洞什么的没什么稀奇的,没什么创新也不值得过分惊叹。不过有一说一,镂空架构的鼠标,确实在散热方面提供了不错的体验,因为掌心的透气性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在频繁移动鼠标中,开放式的空间确实可以大幅加速散热,长时间移动中效果更为明显。

握感打折扣,无美感、密集恐惧症

但从现在的洞洞鼠标来看,减重其实是很偏激的,那就是“表面挖空”,过多表面挖空的代价显而易见:触感会变差,毫无美感。

也许背盖挖空不太影响手感,像Tt夜袭那样问题不大。但侧裙完全挖空就有点不够理性,不管是追求极致减重还是什么出发点,都得不偿失。所以,表面大量镂空显然是大反常规的,虽然重量、散热是看点,也足够个性,但不具备设计美感、握感也打折扣,意味着这样的鼠标必然小众。

细思极恐的巢穴,难清理

鼠标外部洞口太多,除了进灰、不防潮之外,使用频率久了之后汗渍和其它杂物穿过洞洞进入鼠标内部,为细菌滋生提供土壤,更有可能长期不用为小强提供安生之地。

看上图,正常鼠标用久了尚且如此脏,可以想象下在同等环境条件下洞洞鼠标的结果。而且,相比封闭式的机身,洞洞鼠标的清理难度更大,不能随意喷洒清洁液(不确定内部电路是否做了防水涂层),清理的东西容易残留其内。

谨防价格虚高

就可操作性而言,给鼠标挖洞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尤其是这种外面挖洞,它只是一个手法,复制起来很快,这是为什么现在冒出来不少非专业鼠标厂商的洞洞鼠标。真正有难度,是雷蛇毒蝰和罗技GPW这样的封闭式机身超轻结构。所以,开个洞洞鼠标的模具、制造成本并不昂贵,别让看似个性的东西,交高额的智商税。

说到底,这么多问题没解决,现在的洞洞鼠标只是过渡形态,真正终极的在未来,奉劝大家别瞎蹭热点,理性选择才是正确之道。而且就我们测试的这些洞洞鼠标和常规轻量鼠标相比,使用它们的实战效果并没多大不同,多数时候洞洞鼠标太轻更难控制。所以,我们建议目前选择正确的轻量化(不挖洞轻量化的鼠标,后续更新),男人不差那几克重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