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领导力即影响力,“六种影响力来源”助你成为影响者。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丝改变世界的冲动。”这句话是“智者APP”公告栏的一句话。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莫名被吸引。

可能内心里就是这么想的,又兴许和早些年听说过的这么一句话有关:“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

改变世界的冲动和想法,我从未停止过,但是,若问我为此做过些什么,我多半是回答不出来。就像,尽管我想着改变世界,可是,我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甚至,连简单的改变自己也很难。

惰性,过分感性,有时又过分的刻薄和冷漠。这是我对过去的自己作出的总结,似乎每次都是这样,后知后觉。我想过改变,我也试着做出过改变,如今的我似乎也确实改变了不少。更懒了,更情绪化,更加的刻薄和冷漠。是的,没有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反而在退步呢!

尼采说:“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兴许和坏习惯也是如此,太过于渴望改变坏习惯,最终却被坏习惯改变,陷得更深了。这是错的。

盯着毛病去改变毛病,时间久了,难免被腐蚀,最终不分彼此,甚至偶尔还会发现毛病似乎没那么坏。比如懒惰。

某天,去上班路上,看见一个身材变样的女生,穿得松松垮垮的衣服,看起来很油腻。

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莫名的有点伤感。

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我的身材也如她这般臃肿,或是油腻,我是否还有勇气做出改变呢?

我那日渐变大的腿肚子,疏于运动的腹部也已经开始有了赘肉,脖子也因为坐姿不好感觉时常不舒服,以及日渐被烟熏黄的“金手指”,穿衣服还是那么没品……

对于外界的关注度,也越来越提不起兴趣。

好久没去跑步,也好久没出去玩了。外面有什么新鲜的、好玩的、好吃的,也都不清楚。

我好像已经丧失了改变的心了,就像我看到别人的赘肉时,我还是会想吃夜宵;看到别人体型优美时,依旧还是没有想要运动的心;看到别人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时,却也只是羡慕而不会向他人学习。

遇到问题,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才甘心。我只会想,知道答案又怎样,生活本就够多的问题了。还是唯物一些好,有时间多睡觉,多看书,多听音乐,我好像就是这么点追求了吧?

去旅行,我已经懒于奔波;看到好看的风景,也没有兴趣再去拍照;偶尔听到好听的音乐,也懒得下载了;看完的书,就丢在一旁,不再像以前那样记笔记了;看完电影,即使偶有感慨,也只是自己想想却不愿动笔去记下来;早上起来的时候,我已经不爱做俯卧撑了。

这些光是想想,就感觉好累,说不上是心累还是身体疲乏,就是懒得动、懒得想。甚至,还不想吃,不想喝,偶尔就想静静的发呆,或是靠在窗边想一些有的没的。

经常性的,我还会想念某段过去的时光,某段时光里的某些人。虽然联系方式也都还在,只是,好像没有想联系的心了,或者说联系上了又该说些什么呢?太久没联系了,谁又知道发生了什么,经历了什么,他是否还是当年认识的他,还是也变了,又或者和自己一样,都变了呢!

诸多疑虑,还是算了。

不想轻易的麻烦别人,不好意思打扰别人,不去影响他人。

可能,心底是明白的,那也是不想破坏往昔的回忆,在担心彼此之间有了距离,又或者,也都明白大家已经不是当年的我们了。

也许,将来某一天,我们都会懒得改变了吧,随波逐流,得过且过。

想起小时候,听了很多人的故事,看了很多自传。那时候,总觉得自己长大了一定成为一个大人物。

做大事,胸怀天下,放得下,也敢于去面对,敢于重头再来,多去尝试,甚至多失败几次也没关系……

长大了,才发现,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总是很焦急,一次又一次的想要成功,眼睛里只看得到别人的成功。

我会羡慕,嫉妒,会焦虑,会害怕失败,为很多事情患得患失,会惶恐不安,我还会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

同时,我一次又一次的怀疑自己,怀疑人生,甚至倍感绝望,倍感悲哀,消沉而堕落。

更可笑的是,我明明什么也没有,却好像总放不下一些什么,为那些本来就没有的犹豫不决。

好笑的是,我明知道这样不好,明知道我应该要好好过日子,可我就是做不到。

可笑的是,我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着这样的日子,这样的迷惘,这样的消沉。

甚至,我好像没有力气去改变什么了。

我也知道,事实可能并不是这样的,我只是怕累,我只是懒,我甚至开始于害怕尝试和失败。

说来好笑,这有什么呢?有什么好顾虑的呢?

仔细想想,确实不应该,真的。

可就是这样,我好像控制不住自己,就是会忍不住的去多想,去想很多,然后最后什么也不做。

这是一个循环吧?恶性循环。

现在想想,该改变了,真的。否则,将来我靠什么回忆去留恋这世界呢?

这世界值得我留恋的已然不多了。

除去已经发生的少数的美好回忆,也都渐渐的倦怠了,麻木了,再也没有当初的热泪盈眶了,再也不再热血沸腾了。

只是,改变似乎很难,我总是下不了决心,优柔寡断。甚至,一想到改变,我就开始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这糟糕的日子早就该改变了,我是知道的。可是,当一个人暴露出来的问题太多,太过于渴望作出改变的时候,往往也是最难的。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前几天,在翻看以前做的笔记,突然看到这么一段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是呢!也许,一开始我就错了。

我太过理想化,太过于迫切。我不应该从一开始,就期望着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不应该想着一劳永逸,一下子就改变很多很多,甚至改变世界。

目标没错,是方法错了,是行为方式不对,是思路不对。人必须从自身寻找机会。机会遥不可及时,忘掉它做好眼前的事,才是最有野心的态度。

这就是生活吧,不可能靠口号就度过去的。

怀着这样的一种觉悟,我开始寻找同样想改变世界的人,向他们学习,研究他们的方法技巧。一路上跌跌撞撞,有所成,也有经历过失败。我知道,我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书上说,有些问题书读到了自然就解决了。现在的我,越来越确信这一点。

《影响力大师:如何调动团队力量》,本书作者团队详细阅读了17000多篇文章,寻找具有不同影响力的学者和人物,密切观察他们的工作方式,并从中寻找普遍规律。令人鼓舞的是,卓越的影响者确实存在,并且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可以习得的。

第一次读到这本书,讲真,有点不敢相信,同时又迫不及待。

成为有影响力的人,对别人施以援手,变成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人,这不就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吗?影响世界,改变世界。

找到一个支点,你可以撬动地球。这本书就像我的一个支点,人生被撬动了,人生的诸多疑问,一一对应上了。瞬间,迷雾散去,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当读到,美国著名的变革管理大师约翰·科特指出:“在进行大规模变革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最核心的问题绝对不是战略、结构、文化或系统。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改变组织当中人们的行为。”

第一时间,我回想起之前走的那些歪路。曾经,我以为是策略问题,是战略,是结构,是文化,是思想等多方面的问题,一时间我举足无措。现在想来,从一开始我就脱离了实际。好高骛远,一意孤行,和正确的方向背道而驰。

从一开始就期望一下子作出改变,并作出很多改变本身就是错误的行为。因为变革本身会给人们带来一种不确定感,再要求人们改变很多行为,就让人更加无所适从。随之而来的,就是压力和交流,以及挫败感,如此就更加难以积极的参与变革了。

是的,因为目标过于模糊,过于概念化、理想化,就容易轻重不分,而要一把抓显然是需要在能力上全面改善,于个人而言,这太难了。

真正的核心从来不是这样的,所谓核心就是关键行为,就是那些能对变革产生“事半功倍”效果的行为,符合大家所认知“二八定律”。即百分之二十的关键行为,决定百分之八十的结果。

明白了关键行为的重要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分析如何去做出这些关键的举措了。其中,人们往往第一时间就想到可能太懒、太不负责任,是态度的问题。如果你这么想,你就落入了“基本归因错误”的陷阱。

“基本归因错误是心理学很有名的一个现象,就是我们往往会将一件事情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是当事人的态度或品质不当,进而导致了事情的失败。但实际的原因可能要比你归结的原因复杂得多。”

人们为什么不去做这些关键行为,可能会受到六个方面的影响。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们做不做某项行为,是由“动力”(愿意不愿意)和“能力”(能不能做到)两个方面决定的。“动力”和“能力”又受到“个人”(就是当事人自己)、“社会”(和当事人相关的其他人)和“系统”(非人的因素)的影响,于是就有了这个六大方面的矩阵。也就是说,我们的变革推进不下去是因为受到“六种影响力”的阻力。

在讨论“六种影响力”之前,首先要明确的是实现影响力的三个核心要素。

1、关注和衡量。影响者要非常清楚实现的目标,并且对目标的衡量高度热心。

2、发现关键行为。影响者关注的是可推动目标实现的高效行为。更准确地说,他们关注两三种可实现最大变革的关键行为。

3、利用六种影响力来源。最后影响者和常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善于利用各种条件推动行为改变。

在明确这三个核心要素之后,接下来就是要让人们能够执行你发现的关键行为了。

即利用六种影响力来源。

影响者之所以能够推动其他人无法实现的行为改变,原因在于他们能利用多种方式取得成功。他们善于利用多达六种不同的影响力来源塑造人们的行为。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目标,行为改变成功的可能性不仅大大提高,甚至可以说是必然的。

而影响者和常人的区别在于,我们常常手忙脚乱地挨个尝试影响力策略,而影响者往往深思熟虑地采用多种手段实现目标,即利用各种因素促进变革。他们会以系统化的方式了解六种影响力来源对错误行为的影响,然后制定对策扭转这种影响。简而言之,他们可以综合利用六种影响力来源推动行为改变。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变革就一定会发生。

那么,这六种不同的影响力分别是什么呢?

1、帮助人们喜欢讨厌的事物:个人动力。

2、帮助人们做到无法做到之事:个人能力。

3、提供鼓励:社会动力。

4、提供支持:社会能力。

5、经济刺激:系统动力。

6、环境刺激:系统能力。

其中,对于简单的影响力问题,你可以随意采用合适的某一种解决方式,看结果是否有效,并不是所有行为改变都需要利用六种影响力来源法来推动。当然,如果简单的解决方案无效,利用这个模型诊断和解决问题肯定会让你更容易取得成功。

最后,祝你成为影响者,领导变革,成为改变世界的少数人。

谢丹儒

2019年11月于厦门

部分参考资料:

【1】《成为驾驭变革的影响者》 王明伟

【2】《影响力大师:如何调动团队力量》 (美)约瑟夫·格雷尼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所提及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