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熊抱体检市场了!有三种声音,你怎么想

10月27日晚间,美年健康发布公告,阿里成为美年健康第二大股东。从公告披露内容来看,阿里网络及一致行动人杭州信投合计受让10.82%美年健康股份,将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而上海麒钧受让美年健康5.34%股份,其由云锋基金管理。

2019年1月18日,中国体检行业第一股——爱康国宾正式宣布私有化完成。云锋基金和淘宝中国合计持有59.6%股权;博裕资本、苏宁国际分别持有13%、3.4%股权;爱康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及其副董事长何伯权分别持有11.73%、12.27%股权。

第一种声音:“体检机构拥有大量的用户数据,可以帮助阿里收集到更多的健康数据,通过整合,可以使体检、医疗、医药、可穿戴设备相连接,打造精细化健康管理闭环,进一步赋能体检机构,提升其服务品质。在大健康风口上,阿里凭借强大的资本能力,已经开始收割了。”

数据、闭环、赋能、流量等等,这是互联网圈儿再高频不过的关键词,互联网医疗、数字健康、AI以及IoT,关于泡沫、信心、寒冬、复苏的周期表我们都如数家珍,暂不多展开。

第二种声音:张黎刚回应说“对于医疗服务,专业内涵的底蕴是医学、是科学,不是复杂的资本运作和结构设计。有价值观的投资人入场,逻辑上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否能实现改观和良性的竞争,我们拭目以待。”俞熔曾说“医疗服务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应该是建立在专业内涵及服务体验的挖掘、客户的认知以及品牌的价值上。”

爱康国宾完成私有化发生在全年最冷的一月,美年健康引入战略投资人紧邻年终体检高峰的深秋,体检运营的两巨头不约而同地强调务实、实体,都将参与体检竞争“下半场”。

第三种声音:“一年拿下两大巨头!80%民营体检市场都将收归“阿里”手中,最终会触犯垄断法吗?”以及“在涉及民生的医疗服务领域,国家应当鼓励充分竞争,给老百姓提供更优质低价的服务,而不应该出现市场的过分集中。总之,垄断对资本是件好事,对老百姓就谈不上什么获益了!”

健康中国行动意义关键,标志着从治病为中心转向健康为中心、从治已病倾向治未病、将政府办医结合社会办医、使一般宣传进入全面行动。本文对第三种声音的思考会更多。

第一层思考:与阿里有关

首先,阿里收购两家中国体检巨头是否构成垄断、违反市场法律的问题,交专业去解释解决好了。我个人认为:一是既然交易都交易了,相关主体不可能没调研准备;二是不算构成垄断的话,自然就还没到可以垄断市场的地步,换句话说,别小看竞争对手。

马老师早说过:医疗健康是最有可能诞生下一个BAT量级企业的领域。经过几年跑步,毫不客气地说,阿里已经把腾讯、腾讯已经把百度分别甩开一些身位。与此同时,互联网医疗起起落落经历过太多故事、坎坷。强悍如阿里,能不能行?浮盈浮亏真不好说。

第二层思考:与市场有关

中国体检市场又快又好,2014年时候才700多亿,2018年到1500亿左右。美年健康680多家店加上爱康国宾130多家店,市场份额有多少呢?据相关数据指出,预计150亿左右。两巨头的发展经验、服务优势,是标杆案例;两巨头之外的市场空间、竞争水平,是创新根本。市场何其广阔、竞争何其激烈,用担心什么?

担心是由一些历史经验出来的:在2012年之前,慈铭体检在体检机构数量、年营收入及利润上,都领先美年健康和爱康国宾。然而,慈铭体检两度上市受挫,爱康国宾和美年健康在资本加持下高速发展,到2014年时,国内体检市场就从“三足鼎立”变为双雄局面。与阿里资本和产业版图有关的两巨头,应该促成一些进化。

第三层思考:与改革有关

阿里的奋斗为体检行业至少带来两个机遇:一是互联网、电商、新零售的线上大数据商愿意跑到线下来,怎么做、能做出啥成果,可以免费借鉴;二是原来做得相对不错的两巨头被阿里赋能,在线下如果继续有长进、服务创新,可以免费借鉴。头部企业的合理经营方法,既能顺应、引导消费需求,又必然被跟学者发扬。

阿里是美国上市企业,有全球产业视野和布局。想当年,慈铭体检创始人韩小红女士就是一名海归。国内体检机构发展这十七年以来,再次走到一个关键路口,有必要在健康中国行动号召下,向国际可用、可靠的行业状态和进化经验二次取经,思考怎么做,争取做出适合我国国情需要的一流体检,便不惧怕门口有野蛮人。

体检机构,第一位是健康科学、是传统性质,第二位才是数据互联、是新经济。两巨头有幸得到阿里的资本垂青。占据更多市场份额的相对分散化的体检机构则需要政策的公正约束和改革引导,需要通过守正、模仿、创新去吸引消费者、投资者。由于在互联网大信誉时代,又没有大企业病的困扰,追赶者不必太悲观。

第四层思考:与民生有关

企业的情怀再宏巨,一层层投资者看你财报。体检费用标准和体检服务项目不断推升,在这个细分服务环节上,也有抱怨声:我是不是被过度体检了?是否容易遭遇?体检报告的干货可靠性如何?体检机构负什么责?体检机构一般都有自查、互查,而监管部门、权益援助机构揪住漏洞倒查,因一视同仁,能抬升行业。

从社会健康总支出看,体检费用占据比例有上升趋势。如果体检市场有垄断最怕什么?最怕带量采购、最怕市场指导价。但我们知道的是:带量采购是支付者才有权支配的。谁又甘愿提供经济合适的市场指导价呢?在我看来,至少可以三管齐下:一是公立背景医疗机构;二是市场价格竞争者;三是全行业通用成本监控。

过度体检不好查,查出来不好管,在信息和科学发达时代,媒体关注与曝光报道给消费者、监管者、投资者不少帮忙。我相信,两巨头树大招风,在几乎每一个进阶时期有意愿做到更标准严格,这代表它们可以领头改革,不代表它们不犯错误。公立医疗与社会办医齐飞、线下体检与互联网渗透共鸣,身位仍处自由进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