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英雄 | 将青春和热血洒在法卡山的邱谭安

丘氏家族 35年前,邱谭安扛起枪在中越边境上保家卫国英勇杀敌,将青春与热血洒在了法卡山,并荣立一等功

丘氏家族

35年前,邱谭安扛起枪在中越边境上保家卫国英勇杀敌,将青春与热血洒在了法卡山,并荣立一等功; 时至今日,残留在身体内的24枚弹片让他饱受折磨,他依然坚定地说: “ 这一生,我无怨无悔 ! "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法卡山英雄连长邱谭安

35年前,邱谭安扛起枪在中越边境上保家卫国英勇杀敌,将青春与热血洒在了法卡山,并荣立一等功;时至今日,残留在身体内的24枚弹片让他饱受折磨,他依然坚定地说:“这一生,我无怨无悔!"

在邱谭安家客厅的墙壁上挂着,广西军区原边防三师铁血九团老战士与烈属代表纪念法卡山收复战胜利三十周年的合影留念照片,以及1981年他在中越边境法卡山战斗中荣立一等功,1979年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中荣立三等功的喜报。1981年5月5日,是法卡山收复战开始的日子,35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生死较量的战斗,让邱谭安至今记忆犹新。

法卡山“坚守英雄连”连长 一等功臣 邱谭安:最难忘的,印象最深的就是敌人的炮弹太多了,打到阵地上让我们躲也没地方躲,藏也没地方藏,基本上是祼露在阵地表面。敌人是一个团的兵力,几千人围着我们团团转,草丛里都是敌人,当时的战斗情况大家都能想像的到,非常残酷,非常残忍,我们连队打到最后剩下9个人。法卡山战斗历时57天,当时24岁的邱谭安任广西边防三师九团五连连长,他率战友打退越军16次大规模的进攻,毙敌300多人。战斗中,他多次受伤,却依然与战士们抱着"宁愿前进一步死,不愿后退半步生"的信念,坚守阵地。最后,邱谭安三次身负重伤,昏倒在阵地上送往医院。

法卡山"坚守英雄连"连长 一等功臣 邱谭安:在南宁住院住了半年多,前后做了三次手术。我的腰部腰椎损伤,耳朵双膜穿孔,听力损失53分贝,有个耳朵是42分贝,左腿膝盖位子弹贯通伤,左踝骨有弹片,左手窝神经损坏,身上残留有24枚弹片,这些弹片恐怕要伴我终身了。

战后,党和国家给了他所在连队很高的荣誉,他也荣立一等功和三等功各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后河源为数不多的参战身负重伤致残的战斗英模。

法卡山"坚守英雄连"连长 一等功臣 邱谭安:被广州军区授予"法卡山坚守英雄连"连队称号,我本人也立过一等功,也是残疾军人。我,兵当了,枪扛了,仗打了,身体也致残了,但我从没有后悔过。

邱谭安说,没有烈士的牺牲,就没有他能够活着回来,作为连长,他应该去探望他们的父母和亲人,这是他的义务和责任。邱谭安工作退居二线后,将时间用在了寻访牺牲战友的亲人上,4年来,他利用自己的优抚经费,不顾身体因伤残带来的不便,马不停蹄地穿梭在广东、湖南、广西等地,为烈士亲属们送去慰问和温暖。

法卡山"坚守英雄连"连长 一等功臣 邱谭安:我们连队牺牲了29个人,我找到了19个烈士亲属,现在云南、贵州、河南没有去。烈士的爸妈就是我爸妈,烈士就是我兄弟,所以我要去看他们。希望能给他们的家人有个交代,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儿子在战场上,是怎样与敌人生死搏杀的。我现在年纪也不是很大,趁着身体力行时能把这个事情完成了,我心里也踏实了。

重温永不湮没的“英雄记忆”

战友们的音容笑貌,宛如泛黄的照片从脑海中闪过,当枪炮声响起,他们一个个倒在法卡山的阵地上……邱谭安又从梦中惊醒了。

这样的梦,他不知做了多少回,每次醒来,枕套上都浸满泪水。记者在广东省河源市采访这位已两鬓斑白的老兵时,他有些自嘲的说:“可能人老了就是这样,总是想起年轻时的战友们。”

邱谭安,是原广西军区边防三师九团二营五连连长,带领官兵在法卡山战斗中,获得“坚守英雄连”荣誉称号,自己也荣立一等功,战后因伤转业回到地方工作。

细数他身上的伤痕,3次负伤,大伤6处,至今体内仍有27块弹片无法取出。“当时血肉模糊,要不是部队派直升飞机把我送到后方医院,早就‘光荣’了。”多年后,邱谭安问起一位老领导,为当时何动用这么大力量把他救回来。

老领导说:“你死了,谁还能说清楚这片阵地究竟发生了什么。”原来,战斗打响前,邱谭安带领一个加强排防御阵地,而打到最后,阵地上能动的只剩下9个,干部中仅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能较为详细的了解战场全貌。

战斗的过程,邱谭安已经向上级进行了汇报。而这些年轻的生命究竟是怎样逝去的,他们的父母亲人却不得而知。多年过去了,邱谭安越来越觉得,去探望逝去战友的亲属,让他们知道自己亲人的英雄事迹,这是自己的责任。

寻找牺牲战友的家,其实并不容易。有的因为地址不清难以确定位置,有的因为家已搬走不知何处去寻,有的家在大山深处需要翻山越岭……据邱谭安介绍,最难找的一位战友他通过各种关系,前后花了近两年时间才找到。

2008年,邱谭安由于年龄到限,工作退居二线后,就将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寻访牺牲战友的亲人上,他拖着仍然时常作痛的身躯,辗转上万公里,通过战友联络、网络信息、民政资料等多种方式,寻找可能有用的蛛丝马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打探,在6年时间里,邱谭安已经找到了16户,每到一家,他都拿出自己有限的抚恤金慰问烈士的亲人,父母还在的给1000元,父母不在的给兄弟姐妹500元。“这些钱只是心意,对于亲人来说,烈士牺牲的‘英雄记忆’可能更为珍贵。”提到探望战友的亲人,邱谭安的心里格外沉重,一位烈士的母亲一边听他讲,一边掩面而泣,说看到他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一位烈士的父亲听他的讲述时一言不发,听完后只让他在烈士灵前上一炷香,两眼直勾勾的看着自己孩子年轻时的照片,悲痛难以言表。每看望一户烈士亲属,邱谭安的心情都愈加沉重,可即便如此,他仍然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

“英雄记忆”被时间的刻刀,深深的镌刻在邱谭安的脑海中,他把车牌号码刻意的换成了“FK516”,代表5月16日法卡山战斗,将自己的生日也改为了5月16日。但是,他从未向周围的同事提起过自己的故事,大家也以为他是身上有伤的一位普通人。他说:“没有战友们的牺牲,我也活不下来,我不算英雄,也不想引起大家的关注。”

可是,通过寻找烈士亲属,邱谭安意识到:“烈士不但是家庭的英雄,更是国家与民族的英雄,他们的事迹不能被湮没。” 2010年7月,邱谭安在河源日报上发表了《生死较量:浴血“五一六”》系列文章,讲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战斗故事。这时他身边的朋友才知道,身边这位貌不惊人的中年人,便是当年著名的战斗功臣。

与幸存的战友核实作战细节,为团史连史提供资料……邱谭安用实际行动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段英雄的历史。

作者 | 欧海林 濮照

整理 | 丘氏家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