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师跳楼丈夫测谎,测谎仪百年之惑:会不会冤枉好人漏过坏人?

前情提要

今年8月27日,四川巴中一26岁音乐女教师何某,从自家小区14楼楼道跳窗身亡。事发小区电梯和楼道内的监控视频显示,跳楼前何某与丈夫发生拉扯,被丈夫殴打。警方认为,事发前双方为互殴,认定为“自杀”不予立案。

死者父亲何先生不认可警方认定,将向有关部门进行申诉。何某一位朋友向记者透露,何某生前多次遭遇家暴,曾通过微信吐槽丈夫,称“她自己的牙被打掉了。”

11月5日,四川巴中跳楼自杀女教师的丈夫陈某发稿8000字回应质疑:老婆身上没淤青,日常素颜视频为证;修补牙齿是醉酒后摔倒磕掉的;腿上淤青是一次酒后要跳楼拉扯所致;闺蜜之间谈话提到家暴是吵架后情绪发泄;其本人接受了警方测谎证明清白。

此事的真相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调查。但网友对事件中“测谎”一说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测谎能否揪出坏人?会不会出现冤枉无辜者的情况呢?让我们来看看测谎仪的历史、工作原理与现状。

听说地球人都会说谎。可是,说谎到底是一种什么操作?

——心思透明的三体人

古人求助于神谕等方式识别谎言

据说英国人统计过,人一辈子至少要撒谎8万句。

人是会说谎的动物。人与人相处,自然就有了分别谎言的需求。

在古代,人们一般求助于宗教、神谕等方式来辨别。

比如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古日耳曼人都有所谓“水审”,两人相争,各执一说,长老无法判断的情况下就把人捆起来扔河里头,谁漂起来谁无罪,谁沉下去——那就是神灵的意思。

更加开化一点的古代社会慢慢学会了利用对人性的洞察。传说古印度有一种“米刑”,让犯罪嫌疑人咀嚼“神圣”的稻米,然后将稻米吐到叶子上。如果能轻易吐出稻米,则此人不是犯罪人;而稻米粘在舌头上不易吐出的则被认定为罪犯。其背后的原理是,心理紧张的人,唾液分泌会减少,所以吐干米时会困难一些。

当然,这些方法失败或出错的几率实在太高了。进入近代,各国司法都不再采用这些方式。

1921年第一台测谎仪诞生

1895年,意大利犯罪学家隆布索在一次调查中,利用当时最先进的“水力脉搏记录仪”对嫌疑人接受问话时的脉搏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成功破案。用此方法,他又连续破获了几起案件,由此声名大震。

隆布索的成功刺激了人们的研究热情。很多人开始在各个方面寻找判别谎言的“证据”。

1921年,美国人拉尔森研制出一种“测谎”装置,它由呼吸描记仪和心动描记仪两部分组成。拉尔森用这设备,再加不相关问题交叉测试,成功地从同一宿舍的38名女生中识别出一名商场盗窃的嫌疑人。这名女生对相关问题比对无关问题反应强烈,且超过其他37名女生的反应,随后,她的供述证实了拉尔森的结论。这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测谎仪。

1926年,拉尔森的助手基勒将皮肤电阻测试引入拉尔森的仪器,开发出了三导测试仪,也就是第一代测谎仪。后来的研究者再扩大测试范围,仪器能同时描记血压、脉搏、呼吸、皮肤电阻变化和肌肉活动。

简易测谎仪数据示意图。

当一个人接受测谎测试时,他们的身体上连有传感器来接收不同的信号。发问者首先会问三四个简单的问题,当被测试者回答的时候就可以确定什么是正常的身体反应。然后发问者会逐渐抛出核心问题,进行询问和比较。当受试者发生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开始出汗这些变化时,就暗示着他们在撒谎。

双面间谍打脸测谎仪

种种貌似先进的科学仪器刚出现时,人们往往会产生近乎迷信的感觉。

在美国,采用测谎仪的不仅是警方,还有许多企业用它在面试中检测候选人。而情报机构则抱着“宁枉勿纵”的原则接纳了这种设备。自 1947 年成立,CIA 就用测谎仪作为人事监察程序的一部分,以确定报考者的真实性和特工的可靠性。

奥尔德里奇·埃姆斯(Aldrich Ames)。

尽管如此,奥尔德里奇·埃姆斯(Aldrich Ames)例子却活生生地打了测谎仪的脸。埃姆斯是CIA特工,但在1994年被抓之前,一直利用美国特工身份为苏联提供情报,导致至少10名深藏在苏联的美国间谍被处决。而埃姆斯曾经两次顺利通过测谎实验。

那么,是否只有训练有素的特工才能通过测谎呢?未必。根据公开资料,测谎仪甚至对精神病、皮肤病患者、惯犯等也未必有效。因为测谎仪测的只是“自主生理反应及其变化”,即使准确率再高,也依旧是“间接测量”。

杜培武冤案中曾动用测谎仪

测谎仪可能会漏过“坏人”,更糟糕的是,它还可能冤枉“好人”。美国测谎协会对6个国家上世纪80年代的文献报道进行统计,共3030宗案件,经侦查、审讯核实得出结论:测谎的准确率约为98%。但是,这2%的误差带来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著名冤案“昆明杜培武”案中,测谎仪就发挥了很重要的影响——但却是负面的。1998年,昆明民警杜培武的妻子和另一民警同时被杀,死于郊外一辆轿车上,据传两死者生前关系暧昧,杜培武成了最大嫌疑人。负责侦查此案的民警大肆刑讯逼供,制造出冤案。

杜培武。

2000年6月14日,该案件真凶被捕。媒体曝光了侦查审理过程,震惊全国。办案人员曾两度对杜培武使用测谎技术,基于对测谎结果的坚信不疑,他们采取了刑讯逼供和指供诱供,最终迫使杜培武做出有罪供述。

测谎仪用于民间借贷纠纷官司

根据我国法律,测谎结论并不能作为诉讼证据直接采信,但也有法院在民事纠纷中使用测谎仪辅助判案。

2011年9月,宁波市江东区人民法院受理原告张先生诉被告吴女士借款120万元不还案。双方说法大相径庭,但都无法提供足够的证据,于是,法院委托宁波市公安局测谎室对两人进行了测谎。结果,张先生通过了测试,而吴女士没有。综合双方提供的证据,参考测谎结果,法院一审判决吴女士归还张先生借款120万元,一度坚持自己观点的吴女士默然服从了判决。

据了解,近些年来,浙江省内的多个法院,将测谎技术运用于审判实践,利用测谎结论作为辅助证据解决了诸多断案难题,而这类案件几乎清一色的关联民间借贷。

欧洲多国入境处使用测谎仪

在许多领域,测谎仪仍然被广泛运用,还有许多新兴的“测谎”手段被开发出来,包括测量脑波、面部温度以及用磁共振成像直接探测大脑的活动。

美国神经学家法威尔(Lawrence Farwell)是较早迈出商业化步伐的研究者之一。他在西雅图开办了名为“大脑指纹实验室”的公司,研究脑波测谎设备,依据是所谓的“事件相关脑电位”(ERP),尤其是其中所谓的300P波。

美国国防部测谎仪研究所的一种眼追踪技术和法威尔的脑波测谎有类似之处。按照研究者的理论,当人们观看文字的时候,眼睛在较熟悉的文字上停留的时间更短。这样,通过追踪眼的运动,就能分辨出被测试者对某些敏感词汇是否熟悉。另外,测谎仪研究所还利用面部红外线成像检测谎言——说谎者面部某些区域会因为毛细血管舒张而温度升高。

2018年10月,匈牙利、拉脱维亚、希腊的入境管理处引进了 AI 测谎系统 iBorderCrtl,来检测每一位进入自己国家的国际游客。边检人员会问旅行者一些问题,人工智能测谎系统会根据旅行者的面部微表情,以及动作手势,对每个反应进行评分。

未来,测谎仪的使用是否会更加广泛?免不了要撒谎的人类,将怎样与越来越善于识别谎言的AI共处?这个想法,令我们充满期待,也免不了充满纠结。

整理/采写:方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