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在台湾离世19年,七旬儿子寻回其骨灰

“姜伯伯,回家了,回家了……”11月7日中午12时40分,台湾志愿者刘德文抱着赴台老兵姜定葵的骨灰盒,从太原武宿机场港澳台接机口走出来。

姜定葵的儿子、孙子、重孙等7名家人,迎上去一起跪了下来,痛哭流涕:“回来了,终于回来了……”。

姜定葵,生于1925年,老家在阳泉市盂县姜村,是家中长子。成年后,在家乡娶李氏为妻,并生有一子姜仲元。1948年,23岁的姜定葵离开故土与妻儿,随军赴台。

姜定葵(右二)回家探亲时祖孙四代的合影 本文图片均来自微信公众号“山西头条”

海峡相隔,这一分离就是整整四十年。漂泊异乡的姜定葵,再未娶妻成家,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开放老兵探亲,他才在1988年3月踏上家乡的土地,与至亲团聚。之后12年间,返乡探亲六七次。

2000年4月30日,姜定葵在台北病故,临终时说,“把我的骨灰送‘回家’”。

这一天,老兵姜定葵回来了。

姜仲元,今年73岁,父亲姜定葵去台湾时,他只有2岁,母亲迫于生活在1957年改嫁。虽然自小骨肉分离,但姜仲元始终没有忘记过父亲,也一直在寻找父亲。

姜仲元给记者展示父亲回家探亲时拍摄的照片

1987年5月1日,姜仲元的邻居收到一封从台湾邮来的家书,这封家书是与姜定葵一起随军迁台的朋友写回来的,通过这封信,姜仲元知道自己的父亲还活着,孤身一人在台北,那一刻,他不知道自己是该笑还是该哭。1988年见到父亲时,他与父亲紧紧相拥,泪水打湿了几层衣衫。

姜定葵写回来的家书

1999年8月,姜定葵再回家乡,并在这里住了3个月,这也是赴台老兵能回大陆探亲的最长停留期限。这次,姜定葵在老家过了中秋节,姜仲元还在农历九月十九为父亲过了次生日。

但他没有想到,这是父亲的最后一个生日,回到台北不久,姜定葵便被查出得了癌症,并做了手术。在轮椅上他给家里打来了电话,但没有向家人透露自己的病情。几个月后,姜定葵撒手人寰。

这一天,儿子姜仲元接到了父亲。

姜家瑞,姜仲元的孙子,今年30岁。为了让年事已高的爷爷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他的父亲魂归故里,2015年,他接下了寻亲任务。其间几经周折,他只打听到太爷爷的骨灰安置在台北阳明山第一公墓灵骨塔。

姜定葵的重孙姜家瑞最终完成了寻找太爷爷的任务

今年4月,姜家瑞找到今日头条两岸寻亲项目“头条寻人”,提供了当年曾祖父姜定葵返乡的照片等信息;4月24日,“头条寻人”栏目第一时间联合台湾志愿者刘德文展开查找。

在台湾,刘德文根据姜家亲属提供的资料,到户政单位和公墓去核实,找到姜定葵的骨灰后,刘德文又与家属核对遗像和相关信息,确认正是他们苦寻的亲人。之后,姜家办理了亲属关系公证书、骨灰认领委托书,委托刘德文从台湾护送姜定葵的骨灰回家。

姜定葵的骨灰终于被志愿者刘德文护送回来

这一天,姜定葵的“回家”路,姜仲元的“寻父”路,通过刘德文接通了。

姜仲元在机场迎接父亲

刘德文,1967年生,是台湾远近闻名的寻亲志愿者,早在2015年就曾送我省临汾籍的一位赴台老兵的骨灰回乡。刘德文曾经在银行工作,1997年搬到高雄市左营区祥和里。

祥和里是全台湾六处独居老兵赡养点之一,他在这儿总是碰到老人请求帮忙寻亲。第二年,刘德文索性辞职,竞选里长(类似社区主任),连任至今。

此后,帮老兵回家,成了刘德文的一项“工作”。姜定葵的灵骨返乡,是刘德文十几年来跨海践诺的一趟普通行程。自2003年以来,他已经送202位老兵魂归故里,姜定葵是他今年送回来的第27位,回去还有3位老兵等着他护送。

16年间往返两岸带老兵骨灰回乡的刘德文

而在祥和里,还有8位老兵已和他做了委托和公证,请他在他们离开后送他们回家。

如今,祥和里的老兵们平均年龄90岁,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人数从3800多人锐减到不到50人。刘德文记得,最多的一年,他参加了120位老人的葬礼。老兵的迅速凋零让他在寻人上更有紧迫感。2018年4月,得知今日头条也在帮助两岸寻亲时,他主动申请成为今日头条“头条寻人”栏目在台湾的寻人志愿者。

在找寻老人、背骨灰回乡以及安葬老人的整个过程,刘德文付出了极大地精力、财力,却分文不取。在乘坐飞机、住宾馆的时候,他大都会给过世的“老人”买一张票、留一张床,不忍“他们”在背包里过夜,此次送姜定葵回来也是这样,为他留了床,买了机票,甚至前好几天就将姜老“请回”自己的家中……刘德文说:我是中国人,两岸一家亲,我们都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每位老兵都是我的家人、我的亲人。这是有意义的事情,我会坚持做下去,做到老。

姜仲元与刘德文在机场拥抱

离开机场,刘德文同姜定葵的家人将返回盂县。8日上午,他还要送姜定葵最后一程,看着他被安葬在姜家祖坟——每一位他护送回来的老兵只要时间允许,他都要亲眼看到他们入土为安,这是刘德文的坚持:活着做了游子,死了不能做游魂。

姜家人为刘德文送上锦旗表示感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