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中国“看海”:“一带一路”让更多巴基斯坦学生受益

中巴海洋信息技术联合实验室成立签约仪式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图片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提供

新华社哈尔滨11月8日电(记者杨思琪)敲击音叉、鼓、编钟,感受声音的传递;一边通过麦克风收声,一边观测音频在电脑屏幕上的波动……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国家级示范教学中心,来自巴基斯坦信息技术大学的博士四年级学生萨纳十分尽兴。

11月3日至8日,中国巴基斯坦海洋信息研讨会和研修班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该项目是教育部批复的“丝路1+1科研合作项目”,本次研修课程主题主要包括水声学原理、水声通信、水声换能器、声学测量等。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实验室里的很多设备都很先进。”萨纳说,自己的研究方向是5G通信,希望通过此次交流为研究开启新思路,包括水下物联网建设等。此次与萨纳同行的还有12位巴基斯坦教师和8名学生。

巴基斯坦师生到哈尔滨工程大学参加海洋信息研修班。图片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提供

近年来,哈尔滨工程大学已为巴基斯坦留学生开辟了留学通道。从2010年至今,中巴两国高校还确定了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师生交流互访等事宜。

穆代米尔是该校博士三年级学生,来中国学习让他收获颇丰。他的研究方向是水下磁感应通信与网络,也就是以磁场为载体,通过改变磁场强度进行信息传输。

“哈尔滨工程大学不靠海,但我们在这里接触到很发达的水下研究,见识到了更加广阔、深邃的水下世界。”穆代米尔说,他每月可以享受3500元的奖学金,减轻了学业和生活负担。

两年多以来,穆代米尔共发表SCI论文1篇、会议论文2篇,是同学眼中的“学霸”。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为巴基斯坦师生讲解水声实验设备。图片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提供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副院长乔钢说,中巴两国在海洋建设方面具有深厚的合作潜力。从技术交流到人才培养,从教育合作到文化互鉴,“一带一路”倡议给两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让更多国家共享教育和科技发展成果。

如今,从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的不少留学生回到巴基斯坦,参与到海洋信息感知与利用、海洋资源开发、海上航线建设等工作,成为当地重要的科研人才和技术骨干。

乔钢介绍,未来学校将探索更多“走出去”项目,开展联合研究,同时让一部分中国教师到巴基斯坦从事短期教学工作,带领更多当地学生探秘海洋世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