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财富遇到天赋 彭涛的起成转合

文/许晓岚

摄影/何兴

责编/刘霞

任何人的一生,都回避不了精神和物质这两个问题,它们就像驾驭我们前行的两架马车。但是,鲜有人能够让他们并驾齐驱。事实上,大部分时候,他们都呈现出一种相悖或者矛盾的姿态。

当我们将精力集中在解决物质问题时,可能无暇照顾精神状态。这就是多数现代人的现状,看似高速发达的物质表象下,实则焦虑、抑郁。因为财富的获取,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处理那些与心灵无关的事情。

但当我们开始关照自己的精神时,又会面临各种物质困境。因为精神的满足是一个独立的、自我愉悦的过程,对旁人而言,并不具备价值,也就意味着不可能产生物质回报和利润。

这是很多人的矛盾。对于艺术家而言,更是如此。

曾经是云南艺术学院学生首富的彭涛,不是不懂得赚钱,他做设计、做工程赚了不少钱。

但是,很快,这种生活就让他感觉匮乏。他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比起物质的滋养,心灵的滋养对他来说更加重要。

彭涛在漫长的探索中寻找自我。

2004年,他辞去建筑师的工作,开始漫长的艺术探索之路。

那些年,他的经济状况是不稳定的,也绝对无法和他做设计的时候相比。但或许只有在动荡的、拮据的生活中,才能越发淬炼出精神的纯度。

柏涛塔是彭涛经历探索、迷茫、困顿之后的大成之作。当然这个过程同样伴随着金钱的困境。

把在北京得到的第一笔作品收藏费租了地,建了石墙,一个做律师的姐姐在看了他用贷款做成的柏涛塔模型后,赞助了他二十万。这成了他开工建塔的第一笔启动资金,整个建塔过程中,很多事情他都亲历亲为。

7年后,柏涛塔建成,当他在里面仰头看到整个宇宙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顿时都连通了,他不再焦虑迷茫了。他在一种持续的高潮中,找到了与天地自然沟通的方式。

柏涛塔建成以后一年,彭涛在网络上走红了。很多大号小号纷纷开始转发相关的文字照片和视频,多家传统主流媒体也争相采访报道,一时间,各种荣誉和封号纷至沓来。“全球十大最孤独建筑”“全球40个先锋建筑师之一”,被云南省委宣传部评选为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文化人物,并作为云南特色文化产业而被推荐。

他终于进入到主流视线中来。更多的艺术与商业机构也开始纷纷给他抛了橄榄枝。他的人生再一次到了一个转折的关口。

有幸进入柏涛塔艺术综合体现场体验的艺术家和媒体人,在朴拙的石墙处留影。

2016年初,云南当时最大的一家艺术机构“云玺15艺术机构”,邀请他做了一场迄今为止云南最大的一次个人艺术现场,“天人之际”艺术现场耗时一年半,将柏涛塔的艺术理念转换成全新装置空间的方式在艺术中心进行展览,引起了艺术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反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他,开始走进柏涛塔艺术世界,从他的作品中也得到了不同层度的启示和和不同角度的反思。而伴随着这个被大众知晓的过程,他的经济状况也有所好转。

离开罗平的塔下山来,彭涛依然是个普通人。和所有人一样,需要吃饭,需要生活。艺术家并非是超人,他有普通人的一切需求,只是除此之外,他多了一个超然的世界而已。

艺术也是个名利场。在这个名利场上,如何解决自己的物质问题,并且不损害那个超然的世界。这是彭涛的第二场修行。

柏涛塔是不对外开放的,但这样令人震撼的艺术综合体无法分享到,莫不是一种遗憾。为了让有心人也能体验到这不一样的感受,彭涛也考虑过很多新的、好的分享方式。在和柏涛塔一山之隔两两对望的地方有一片宁静的森林湖泊,也就是彭涛7年前倾其所有,保护下来的那个羊者窝湖心小岛及周边原始山林,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彭涛会在这里实践属于柏涛塔体系衍生出来的新的艺术形式。柏涛塔是安放彭涛灵魂的、属于自己的净土,这个新的空间则会成为安放肉体和精神的所在,有共鸣的同类可以来到这里寻找一下深层的自己。

“我并不排斥商业化,但是要在我的可控范围内,而且要遇到和我出发点一样的人,那就是必须纯粹出于热爱。”这是当被问到是否会把柏涛塔做出商业活动时彭涛的回答。这是他用青春、用生命、不计后果创造出来的,自然需要没有杂质、纯净的声音来共鸣。柏涛塔作为母体不会改变,但如果条件成熟,可以衍生出一些与商业相关的东西。“商业并不是坏事,任何事物都有两面,需要自己去平衡。”这是彭涛的哲学。

对于大众而言,如何能够让他们了解一二,这也是很重要的,彭涛又何尝不想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他的艺术世界。进入大众的视野,被大众理解接受,这就意味着脱离艺术家自悦自喜的独立创作阶段,进入真正的商业化和市场化。这似乎也是大势所趋。

随着“天人之际”艺术现场的最后一个跨界系列活动“边界内外”的收官,2018年春天,彭涛已经在积极组建自己的团队,这同样是一项繁复而浩大的工程,也将是一次全新的创举,不同于以往现有的任何一种商业模式,因为柏涛塔是全新的事物,所以得让最优秀、最具创新精神,同时也是最能理解柏涛塔艺术理念的商业策划和运营的专业团队,来构建一个可以和柏涛塔艺术体系匹配的全新商业模式,从而来服务于彭涛的艺术理念,继续构建属于彭涛独一无二的艺术世界。

与彭涛合作的团队成员在由石块堆积的巨大石墙处留影。在他们脚下,是彭涛特意保留的一片原生态的乱石林。

云南罗平是彭涛的故乡,这里是他播种心种,发现自己生命密码,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宇宙观,并构建了柏涛塔母体地方。结束了为期两年的异地艺术转换创作和对外交流,彭涛又回到了这块土地,他将在这里先构建一个对公众开放的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个交流中心本身就将是一件独特的艺术品,在这个注入了柏涛塔艺术理念的空间里,大家可以通过大量完整的文献、图片、实物、影像资料,以及参与到这个艺术空间的在地性和日常性体验,来走进彭涛的艺术世界。

这个艺术中心,也将是彭涛创作和实践另一件重要作品,用来安放“肉身和精神的空间”的基地,这个艺术空间事实上是一件可以移动的、最大的艺术衍生品。在这个空间内,承载了一个完整的全新艺术系统,通过更深度的体验来和每个人的身心做一次无缝对接,比如说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甚至第六感,第七感等等全方位的通道,来实践一次身心的高度合一,提升生命能量的体验。

同时,这些不同的通道,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系统,都具有和柏涛塔相同的基因,它们既是柏涛塔艺术体系里转换出来的,各个系统的独立衍生品,又可以共同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通过这一系列物化的艺术空间实体构建,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艺术和商业高度有机结合的全新体系。

这样的艺术与生产力的融合发展,必将引爆无限的可能性。彭涛的艺术商业价值转化实践才刚刚开始,相信其艺术高度还会有很大的、不断提升的空间,学术价值今后也将会得到更深层的挖掘,商业价值也必将会同步获得更大程度的开发和实现。

未来,他希望基于母体,立足云南,不断提升柏涛塔艺术体系的维度,让其具备更大的能量空间,从而把这一独特的文化艺术体成果播给世界。

期待今后有一天,在罗平甚至中国之外的其它地方,也能看到和柏涛塔一样震撼的作品,“有生命力的事物它自然会生长,不管是什么形态,顺其自然,便一定会开出属于那里最美的花。”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