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够级?

在中国东部这片神秘的沿海地域,

有一座神奇的城市——青岛

那里的人们有三大室内运动:

哈啤酒、吃嘎啦和打够级

层峦叠翠、红瓦绿树的青岛流行一句话:

给我一个大虎,还你一个青岛传奇

走在青岛的大街小巷

除了有红瓦绿树

自成一景的是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够级场子”

够级

这项起源于青岛的牌类游戏

如今已经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

目前有充足的人证、物证

可以证明够级起源于青岛沧口

而不是有些人说的“起源于日本”

够级是大约1962年发明的一种扑克打法

发明人表示

因为加入的人越来越多

于是发明了可以六个人一起打的“够级”

够级运动先是通过工人、学生

从沧口传到青岛各地

然后是随着知青上山下乡带到了全国各地,

最后是改革开放后通过留学等方式带出了国门

甚至南极也有人在打够级!

因为南极考察的雪龙号经常从青岛出发

民俗学者表示

够级起源于沧口是有一定原因的

因为这里有产生这种娱乐方式的群众基础

在上世纪60年代初

沧口地区的娱乐场地和文化设施都很少

沧口广场是唯一能够提供休闲娱乐的地方

业余时间前来消闲的工人

就聚在一起打扑克

慢慢形成了“够级”玩法

工人们在一遍遍实战中

将够级的规则不断完善细化

以至于今天的够级玩法

在外人看来已经十分复杂

够级这种游戏

堪称是青岛土著

代代传承、时时勤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麻将、炸金花、斗地主

等外来文化侵袭时易燃屹立不倒

成为青岛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存在

甚至向外输出!

也是一个时代的精神代表

很多人直接把“青岛够级”称之为“中国桥牌”

但鲲叔不得不说

想要学青岛够级是——

非常非常非常困难的!!

简单来说,够级就是就是“够级别”,

一言以蔽之:要到足够级别

级别是什么呢?

就是五个10、四个J、

三个“皮蛋Q”、两个“老凯”、

两个“帽子”、一个“小二”、一个“虎”

六个人打四副扑克

三个人为一个团伙

对门是自己的主攻方向,逆时针出牌

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

“够级”的各个名称也寓意颇深

第一、二名,叫“头科”、‘二科”

取于古代科举的“新科状元”

最后两名称为“落科”

意为名落孙山

青岛话分别叫“小拉克”和“大拉克”

拉克同时也是俄文中“笨蛋”的音译

用青岛话一读,嘲讽感翻倍!

两位“落科”还要给“头科”进贡

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打够级,真正的高手常常

在出招的时候口念“经文”

如“挡三不挡四”、

“八九挡是银”、

“小虎挂四不出也恣”等等

以示自己招数高深

当然也可以拿这些口诀当障眼法用......

与麻将或者斗地主相比

够级明显有更多团队合作竞争的趣味

青岛人表示

打够级最给力的

第一是一副随时烧牌争科的好牌

第二就是默契的联邦队友

“高手不争科”才是这项运动的真谛

大局观与团队精神也是够级的内在本质

地道的青岛人甚至会散尽自己的够级牌

死死拖住对手

保证队友争取“头科”

甚至不惜自己成为“落科”

这胜负间,感情就出来了是不?

真正的够级爱好者

并不在乎积分的高低

也不在乎“吃贡”的多寡

甚至不在乎结局的胜负输赢

而在乎参与的全过程

在乎够级过程中每一手牌的称心如意

在乎送“科”抓“落”时的得心应手

没有哪种活动能比够级

更能体现“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

在抬手落牌之间自见我们青岛人的江湖

牌手们率真的嬉笑怒骂

输也好赢也罢

晚上还得提溜着马扎子回家睡觉

今天这局牌“笑果”也够哈哈一阵子

吃个王姐烧烤喝个扎啤

找几个人打把够级

你就说你去不去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