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到更多批评的新海诚,这回做到了吗?

上映10天,《天气之子》在国内的票房破2.3亿。

从目前的口碑来看,这部电影想要超越三年前的《你的名字。》(5.76亿),仍有不小的难度。

若是盯着导演新海诚的名字,看完这部《天气之子》你可能会有一系列批判和吐槽。

正如很多影迷走出影院后的第一反应:

等待三年,《天气之子》似乎并没有满足《你的名字。 》同等程度的期待。

但若放下对新海诚与《你的名字。 》的执念,走进少年主角森岛帆高的世界,你还是能发现一些值得等待的地方。

01

《天气之子》的打底故事,是一套 非常标准的青春纯爱风

厌倦了离岛家乡闭塞生活的少年,只身出走来到东京。

在这座繁华都市中,生活拮据的他偶遇了善良少女。

得知少女能够驱散阴雨后,两人开始利用这奇特的能力打工谋生。

在这个过程中,少男少女的距离被逐渐拉近。

然而,命运与天气捆绑的少女,却要面临拯救世界的重任。

这样的设定,其实在二次元中并不少见。

可以想象,假如这是一个讲述青春萌动的故事,它也许会像细田守的《穿越时空的少女》。

大力渲染暧昧心动的美好。

放学后的棒球、蝉鸣、缺乏的勇气和自行车一遍遍经过河堤。

所有的一切都融化在那个夏天,和你分离。

男主只稍酷酷地说一句 “我在未来等你" ,就足以秒杀一切。

然而,这些在《天气之子》里并不存在。

假如这是一部足够热血英雄的作品,它也许会像《哪吒之魔童降世》。

沸腾描绘为正义献身的热情。

面对水淹陈塘关的侵世困局,少年男主反叛地大喊一声 “我命由我不由天"。

然后舍身为天下,救苍生。

当然,这些在《天气之子》中也看不到。

事实上,这部电影的起手,确实用了熟悉的设定引人靠近。

可随后,又以一套绝对“非主流”的大转弯,打破了大多观众的常规认定。

当拥有奇特能力的少女如主流观念所愿,献祭了天空,拯救了世界,男主却意外地半路杀出,践行着那句:

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我会给你怀抱。

即感情一直犹豫内敛的少年,突然勇气爆棚,跃上天空将女主接了回来。

同时,整个日本又从雨后晴空变为阴雨连绵。

三年后,繁华的东京终于在雨水中沉没。

而属于少男少女的倾城之恋,却迎来了完美结局。

这么看来,《天气之子》的故事可以说并不友好。

浪漫人设先天不足的少年,热血中二的劲头放在了 “小情歌” 而非大格局之上;

大胆到毫无克制的剧情走向,让观众感到“迷之又迷”。

最重要的是,它还 没有“真善美”的结局

水淹东京?

若保留正确三观去看,一定会是得罪传统审美的存在。

但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却完全是新海诚在制作时的刻意而为之:

“我本来也没打算做出道德标杆的教科书似的作品。 既然会受到批评,那就干脆试试反其道而行,做出会受到更多批评的作品好了。 ”

02

每个叛逆少年也许都说过,我不喜欢这个世界。

和那部《你的名字。 》不同,陨石即将坠落地球,处在平行时空的男主,通过干扰时间线得以将女主和小镇同时拯救。

在《天气之子》里,少年帆高打一开始就只能面临二选一的难题。

拯救东京VS拯救少女。

这里,帆高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

为什么?

一方面,源于对这座城市的疏离。

涩谷的街头人潮涌动,新宿的歌舞伎町灯红酒绿。

为了生存,帆高尝试过各种面试均告失败,甚至还要被皮条客嘲讽、欺辱。

那句“东京真可怕”,是他最常脱口而出的话。

这座城市的繁华绚丽,衬托的尽是少年的孤独与边缘。

后来,帆高和女主阳菜相遇。

两人与阳菜的弟弟一起,靠为人们祈祷晴天而谋生。

原本走向正常的生活,却又因三个未成年人的身份而要被强行分开。

逃跑后街头流浪,三人找遍旅馆都没有能落脚的地方。

东京都市所影射的,其实就是成年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少年从未获得真正的接纳与信任在先;

始终被强迫违背自己的内心在后。

他们总是被迫使着回到自己该去的位置,做出自己该做的选择。

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少女阳菜的出现,照亮了帆高阴雨的人生。

帆高为什么离家出走?

这点在影片中始终没有交代清楚。

只留下一个模糊的概念: 为了寻找那一缕阳光

帆高最初来到东京时,失魂落魄到吃不起饭。

在麦当劳歇脚,当时还是陌生人的阳菜主动送给了他一个汉堡。

这使一直处在城市边缘的少年初次感受到了温暖。

后来与阳菜相识,通过祈祷晴天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看见老奶奶因为相信: 只要新盂兰盆节跨过魂火,去世的人就能出现,所以她祈求晴天;

也看见大叔想要与分居的哮喘女儿在晴朗的天气下散一回步,因而他需要晴天;

种种经历,让帆高逐渐明白——

能够召唤晴天的阳菜,是与美好的希冀互相联系的。

这让他在自己晦涩潮湿的人生中,看到了短暂的阳光。

妥协成年世界的孤独or照进人生的阳光?

这一道属于成年人层次的选择题,被导演新海诚提早摆在了少年人的面前。

《天气之子》的片头,帆高尚未与阳莱相识时,一本名叫《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书就曾反复出现。

在这本书里,我们或许可以对帆高的身世背景做出一个对标的推测。

它的主人公霍尔顿,是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的十六岁少年。

在第四次被开除出学校之后,他不敢贸然回家,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

和帆高一样,霍尔顿也无法融入周围发生的一切。

他甚至想逃离这个现实世界,到穷乡僻壤去假装一个又聋又哑的人。

但要真正这样做,又是不可能的。

尽管看不惯世道,他却只能苦闷、彷惶。

进而用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安慰自己,自欺欺人。

最后仍不免对现实社会妥协,成为不了真正的“叛逆”。

在霍尔顿的故事里,有因为选择妥协而产生的孤独。

可以说他与成年世界的矛盾对立是以失败告终的。

而《天气之子》里,新海诚所描述的少年帆高,并没有走向霍尔顿式的自欺欺人。

他找回了自己人生中的阳光。

他用对整个世界的背叛,来换一个真实自我的存在。

这恰恰正是新海诚想要的:

如此叛逆,如此疯狂,如此值得更多的人们去批判。

03

喜不喜欢,我们都左右不了这个疯狂的世界?

帆高自身的原因,可谓是对影片“三观颠覆”的一种解释。

除此之外,新海诚还另添了一条支线为少年的选择“洗白”:

成年世界的秩序,真的会因为一个少年的选择而完全坍塌吗?

显然并不是。

东京两百年前本就是一片荒泽;

人类有气象记录以来几十年难遇的天气异象,对诞生了数亿年的世界来说并不算什么;

影片末尾,更是借收留过帆高的大叔的安慰而直接点明:

“不要太自以为是了,这个世界变成这样不怪你们。世界本来就很疯狂。”

新海诚想以这样云淡风轻的姿态告诉所有人——

无论如何,人类都会努力活下去。

既然如此,何苦执着于牺牲个人?

然而这样厚重、复杂的观点,仅靠单薄的支线人物和背景板一样的设定来陈述,却是远远不够的。

尤其,还是在有了夺人眼球的男女主感情线的前提下。

在宏大的世界观表达上,新海诚还是没有达到能够完整叙述的程度。

早前的《追逐繁星的孩子》,就曾被认为是对前辈宫崎骏宏大世界观的效仿。

但由于破碎的节奏感,并没有被观众所接受。

而《你的名字。 》里,挽救女主的同时也能挽救整座小镇。

故事里的世界观,即是少年羁绊的同阵营辅助。

大概是这部电影的成功,让新海诚觉得在世界观上克服了障碍。

所以,在这部《天气之子》又进行了升级再尝试——

挑战把世界观摆在少年羁绊的对立面。

然而影片试图靠寥寥几句话,就劝解人们接受其中的虚无及宏大。

例如把重要的台词,交由小栗旬配音、出场颇多的大叔。

按剧情说法是: 他身上的经历颇有少年帆高的影子。

但重要的心理描绘蜻蜓点水,最终也没让人彻底看懂哪里像,反倒沦为了扁平的工具人。

在小格局上,围绕着少年帆高身上的选择与羁绊,从头到尾都未出现类似疯狂的字眼。

但就是能让人感受到那股叛逆与不管不顾。

可到了世界这个大层面,越是疯狂点题,反倒越显得是在强行挽尊。

说服了片中主角,却没有说服银幕外的观众。

《天气之子》里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

也许,新海诚自己也没想明白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