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鄠邑区栗峪口村:三代书记的不变初心

西安市鄠邑区石井镇栗峪口村,位于秦岭北麓,栗峪河西岸,是一座山水环绕、历史悠久的村庄。1949年以后,栗峪口村期间经历过移民搬迁、洪涝灾害、产业转型……虽然几经大起大落,但三代栗峪口村党支部班子始终坚守着为民办实事的初心,带领群众一次次走出困境,在新时代努力创造出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搬迁往事 困难年代党员群众共渡难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们栗峪口村分为六个生产队,其中五队、六队居住在坡地上,水土流失严重,土质差,亩产很低,每年二三月都会发生饥荒。一直依靠村两委会同志拿着袋子,到各家各户筹粮救济度日。”上世纪70年代,由于天旱,地里收成特别差,坡上群众的生活无以为继。村两委会召集全村群众开大会,商量将生活最为困难的六队群众搬迁下山,解决吃粮问题的事。“坡下的群众不同意,当时亩产有限,家家生活都很艰难,若是增加人口,等于是从山下群众的口中‘夺粮’。”提起这段历史,栗峪口村前任党支部书记,71岁的王志道印象深刻。“当时村两委会班子成员苦口婆心地做工作,终于说服了山下的乡亲们伸出援手,共渡难关。”搬迁过程中,村两委会又想出了生产队给派劳力、记工分,用搬迁户原来的房料盖新房的做法,大大节省了成本。1971年底,六队的所有搬迁户都住进了新房。在随后的80年代末,五队群众也陆续搬迁至平原地区,生活条件获得了彻底的改善。

“现如今生活好了,我却还时常爱给村上的年轻人讲这段移民搬迁的故事。”当时的王志道还是个20出头的年轻人,如今却已年逾古稀。1991年,他卸任栗峪口村支书,将接力棒交给了继任书记耿振峰,但王志道却并未退休回家,而是主动担任村文书,至今还在为村上的大小事务奔忙着。“不管身在何处,我们一直把村民放在第一位,给群众服务不分年龄,始终都是我们心里不变的宗旨。”

产业转型 为群众谋出致富新路子

“在我们栗峪口村的历史上,也算是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1980年的一场洪水,几乎将整个村子冲毁殆尽。全村人用了三四年才努力重建。”耿振峰说道,8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村子逐渐兴起了白云石产业,最鼎盛时发展至全村有40多台碎石机,一户群众的年收入能超过10万元。“这在农村可算是高收入,正当产业发展的热火朝天时,2008年前后,根据国家环保政策,全村的白云石产业被全部叫停。”耿振峰说,这等于是断了大家的生活来源,虽然知道是为了环境保护,但还是有很多群众接受不了。“当务之急,就是赶紧带着大家找到新的致富路子。”耿振峰带着当时的两委会班子四处考察学习,确定了以栽种葡萄、猕猴桃为主的产业发展方向。“我们带着村民学技术、栽葡萄,成立合作社,村上出资引水灌溉、完善各种基础配套设施。”近几年,随着鄠邑区葡萄逐渐出名,销路不愁,栗峪口村的群众生活又好起来了。“大家有事干、有收入,日子红火生活安稳,自然干劲儿更足了。”

从90年代初到现在,耿振峰已经在栗峪口村干了20多年支部书记。据他介绍,自己当初上任时,全凭着一腔为群众办实事的热情,所有经验都是在实干中学来的。“现在的年轻人可不一样,理论底子好,站位高,又有眼界和能力,比我们那时强多了。”

传承使命 老百姓幸福才是奋斗终极目标

耿振峰口中的“年轻人”,是栗峪口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王利军。他学过电商营销,精通农村产业发展和农产品销售,是带领村上群众致富的“能人”。如今,在栗峪口村一进村的门楼上,“京东到家”的红色大字十分显眼。2016年,京东栗峪口线下体验店正式运营,村民通过网上下单,当天就能拿到便宜实惠的货品。除此之外,京东还和村里的果农签约,帮助果农将村上的葡萄上网销售。“互联网+农业的思路,让村民搭上网上销售的快车,收入也节节攀升。”

如今,栗峪口村的村容村貌每年都在发生变化,不仅道路硬化了,路灯装好了,栗峪河也得到了治理,再也不会洪水泛滥。村上还建设了一家污水处理厂,垃圾分类处理设备也即将投入使用。在西安市委组织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村上又恢复修缮了原坡上居民点各处连接路,开展浅山游,建成了红军过境鄠邑区纪念馆,准备发展红色旅游。“今年‘六一’期间,村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活动,目前正在号召群众打造特色民宿。”谈话中,71岁的王志道感慨万千,从解放前被称为“长工堡”的穷村子,到现在环境清洁宜居、群众生活幸福,这样的变化,让他几乎不敢相信。他说,“最让我感触深刻的,就是村里一代又一代两委会班子的相互传承,虽然年龄不同,理念也不同,但支部的优良传统没有丢,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实事、带群众克服困难、奔向幸福生活的目标也没有变过,这才是我们作为共产党员最值得代代传承下去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我们不断为之奋斗的终极原因。”(袁相龙)

责编:张靖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