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通航人工增雨作业

来源,飞行邦

作者,金建国 (转发请注明来源作者)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干旱引起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对春季播种、秋季防火和高效农业发展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通航人工增雨作业范围广、机动灵活、效率高,在缓解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方面,相比其他方式具有一定优势,在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工增雨是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通航人工增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时机,利用飞机向云中播撒碘化银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等。

那么,顺利完成一次通航人工增雨作业,对飞机、机组和空管等都有那些主要保障要求呢?下面以国内通航人工增雨使用较多的Y-12E、国王350两款机型和碘化银作催化剂播撒,从四个方面简要阐述。

从通航人工增雨的作业器具来说,飞机需要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人工影响天气系统加改装,并通过适航认可。主要加改装内容包括:人工增雨焰条挂架、烟弹发射装置和烟弹控制盒等;大气数据探头和水份传感器,有的带有机载雷达、总温度传感器等先进探测设备和作业仪器,能快速、准确判断当时的作业环境,寻找最有利的飞行高度和云层开始作业。

从通航人工增雨的作业环境来说,要聚集积雨云,往往云层对流活跃,能见度差,一般的飞机都要尽量避开云层和颠簸,但执行人工增雨作业的飞机却要往云层里钻,就需要借助仪表飞行;特别在这种气候工况下,云中飞行又容易遇到雷电和强对流,需要有机载气象雷达来避开危险天气;碘化银具有很强的成云降雨能力,飞机在云层中飞行时,将碘化银慢慢播撒到云层里,可大面积促进降雨。但该类作业,对云顶温度一般有一个零下4-10度的最佳“催化温度窗”,加上有时冬季飞行气温低,飞行中容易造成机身结冰,需要飞机机翼、浆叶、进气道等设置有除冰装置;作业高度一般在2500-4000米,需要考虑供氧。当然,作为复杂气象条件和4000米高度飞行,相应的飞机仪表、通信等配置和机组成员资质、组成,需要符合CCAR相关规章要求。

从通航人工增雨的作业范围来说,在本地区,协调省级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跨区域就需要国家气象局提供综合协调;空管相应从分局转到地区局;空军从指挥所转到战区空军;飞机性能,从单机作业效率上考虑,如果按每根焰条大约燃烧20分钟,撒播后30分钟到6个小时的反应时间和漂移距离,本地区界限大概在500-1000公里,跨区域界限大概在1000-2000公里,基本可以达到目标范围降雨要求,则飞机的续航时间至少由3小时提升到5小时以上,载重也要根据人员、设备和设施及所带物料相应增大。

从通航人工增雨的空域和空管保障来说,作业期间存在管制飞行可能,作业区域存在与航班运行冲突的可能。同时,作业飞行时,往往气象条件差,飞行高度相对低,通导、监视无法全覆盖,空管保障难度大。更为关键的是通航人工增雨作业,往往都是在非常急需的时刻提出,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取得空军和空管的支持,提前将有关本次飞行计划的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范围、应急措施、机场保障等措施和方案上报,这样,既能保证人工增雨任务的实施,又把有可能对空域使用、正常航班飞行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通航人工增雨作业和气象探测技术,在人工影响天气领域已被有效证实和多年运用。随着我国通用航空大力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推广,通航人工增雨,必将快速推动人工影响天气领域向更高阶段发展,也必将在我国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