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天九共享董事局主席卢俊卿: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人心向背

本报记者李甜北京报道

作为“中国最大的独角兽企业加速器”,天九共享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天九共享”)自1991年成立以来,已成功孵化100多家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

其独特模式在于通过整合全球的资源,为企业家们打造一个共创、共享、共赢的平台,实现“抱团发展,联盟制胜”,共享“蚂蚁变大象”的价值。

不仅如此,在管理运营方面,天九共享摒弃了互联网企业的“996”工作制,其首创“四六工作制”,员工每周只上四天班,每天工作六小时,80%以上员工享受候鸟式工作。

天九共享全球CEO戈峻曾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谈及,天九共享希望凭借平台经济模式,寻找出好项目,赋予其人脉、市场、资金等经营发展需要的资源,帮助企业在不同城市落地运营。从2018年底起,天九共享将全球化战略落地,希望在未来助力企业级客户出海发展,将国外创业项目引入国内。

8月20日,天九共享董事局主席卢俊卿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谈到了这家企业为何与众不同,以及管理企业的逻辑及故事。

用人制度理解

提文:我坚持一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员工的幸福需要我最大限度去满足。

《中国经营报》:你曾提出幸福企业建设理论,你如何定义幸福企业

卢俊卿:“幸福企业”其实有两层意思。对于员工而言,来到公司,希望获得职位、薪酬、荣誉,这些用最简单的话讲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幸福需要;对于企业,则要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幸福需要。

这个定义我相信没问题。以人为本,经营人心,那么员工就会热爱公司,也就愿意把自己的智慧贡献给公司。天九共享在1997年就确定了经营理念是经营人心、经营智慧、经营文明。经营人心,就是要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而顺应人心才会得人心。

《中国经营报》:你看到的,员工们精神面貌什么样?

卢俊卿:我们的员工其实不像打工者,更像创业者。很多企业都讲奋斗,但是让员工每天十七八小时在工作,是不可持续发展的,这种奋斗,我不主张。我们往往忘了,奋斗是手段,而幸福才是目的。

其实,奋斗途中,工作的成就感也是享受幸福的一个过程,我们关键是建立了一套针对员工的管理机制“企业家孵化器”,2005年开始实施,已经做了14年。这是我们最为可贵的。它提供了一个保障,把员工奋斗之后的结果,展示地清清楚楚,每个人在为自己工作,那就不一样了,所以整个公司员工的精神面貌就跟其他的公司不太一样,我们主管6000个员工跟管1个人一样。我们就是依靠制度来管理。

《中国经营报》:能否介绍一下企业家孵化器如何对员工产生激励?如何打破了固定薪酬制?

卢俊卿:在企业家孵化器制度内,每个员工的职位、升降、荣誉是制度说了算。从2005年实施时,先是从销售、项目研发这些容易量化的板块进行尝试,今年开始全集团实施,包括财务、行政等后台部门也是如此。

至于薪酬,底薪是必须的,但我们有创新,推行五维绩效考核法。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员工连续三个月达到了我们绩效分的平均数,那就能够升一级,工资、荣誉跟着增长。但是如果他连续两个月都没有达到平均数,按照制度那就会降一级。

这个管理制度与员工的资历没有任何关系,所有人都一样,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样,在这种机制下,员工就愿意努力工作,对员工而言,是压力,更是动力。

《中国经营报》:为何制定四六工作制

卢俊卿:有几个原因。确实我们看到很多员工起早贪黑不容易,尤其是北漂,住的远、条件也差,有孩子的,早上、下午还得接送孩子,都有很多生活压力。我们觉得,如果能多给员工自由支配的时间,对工作没什么影响的话,就愿意这么做。前提是,我们有企业家孵化器制度保障了员工有奋斗精神,那么无论他人在哪里,都会想到公司的事,一些效率更高的员工,其实四六制下,是一定能够完成工作的。另外,现在信息化手段在不断发展,我们也在推进智慧天九智能办公系统,员工拿着手机就能随时办公,那么为什么不能在家里、在公园工作?

根据我们的实施结果,四六工作制并没有影响公司发展。我们2016年1月份开始尝试,这几年下来公司反而还得到了迅猛发展。

我们的制度比较人性化。我觉得,一个好的管理不是看管行为,关键在于引导思维。员工爱公司,有为自己创造价值的动力,那么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工作。这是制度自信。

《中国经营报》:小企业把幸福企业作为理念,是不是就不适合?

卢俊卿:其实这跟企业大小没关系,关键是老板的初心。

老板的初心是单纯为了赚钱,还是想开创一份事业,在我看来这两种都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只把员工当做帮助自己实现挣钱目标的工具,公司难以持续发展。天九共享也希望挣钱,把事业做大,但是我知道这个事业是谁做出来的,员工是财富的创造者,那么我们挣的钱首先要去回报员工,分享给他们,首先要让他们幸福。

其实幸福与否主要是在于老板的心意。只满足员工薪酬需求,轻则企业员工幸福感低,重则企业不会有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人心背向,它决定一个企业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能不能经得起考验,这时如果人心齐,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企业就能挺过去;人心一散,企业就完了。

《中国经营报》:对于人性的理解,你认为是自己拥有如今成功局面的一个因素吗?

卢俊卿: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因素。我坚持一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员工的幸福需要我最大限度去满足。

我对员工常说一句话,有本事自己来拿,拿不到怪自己,我给你公平的机会就可以,天九崇尚让奋斗者幸福。

英雄主义情结

提文:人活着不要做狗熊,能够做个英雄更好。怎么做英雄?我们认为的,就是要有奉献精神、牺牲精神、为社会造福、能够利他,这跟我们做企业的管理思路相通。

《中国经营报》:你曾提出志舍理论,其中有一句话是大舍大得,小舍小得,无舍不得,关于舍与得,核心是什么?

卢俊卿:核心是要先舍后得。能够做到“先舍后得”的老板是厉害的。

比如,我请你帮个忙,答应给你10万块钱酬金,现在有两种做法,一种是,请你相信我,你做成之后,我肯定给你,因为你暂时没有拿到钱,按照心理学,你一般会采取尽力而为的态度。另外一种做法是我敢先把10万元给你,告诉你,帮帮忙,如果最后没有做成功,可以把钱退给我,这时,你可能就会全力以赴。

人们维护既得利益的力量,往往远远大于追求期待利益的力量,人们失去的痛苦,往往远远大于得到的快乐。比如,我给你发了10万元钱奖金,你当时高兴了一阵,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但如果你丢了10万元,那可能终生难忘。

《中国经营报》:在你眼中,老板可分为优秀、卓越、伟大这三个层次:优秀者,存在就可以,但是企业经不起老板的离场测试;卓越者,活着就可以,老板不在其职位,企业都能运转自如。伟大者,无论其离场多久,企业保持发展。那你对于自己的期望是什么?平时如何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

卢俊卿: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超越“优秀”。

我自己的能力提升方式,总结来说,就是学习和实践,在理论上,必须要懂得一些基本常识,不犯一些常识性错误,在实践当中不断地去总结改进。没捷径,就是不断地实践总结改进,实现螺旋式上升。

《中国经营报》:在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中,有没有谁是你的学习榜样?

卢俊卿:对企业家来讲,我非常欣赏华为的任正非,他是我的榜样。他把志舍精神做到极致。第一,他有产业报国这么大的志向;第二,他为了梦想,舍得付出,他把他的股权稀释到1%,在中国,这个股权数额的老板不多。

我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是与任正非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还没有他舍得。他是很伟大的一个企业家,他有很多人难以企及一种精神。

我们也希望做到像华为这样让民族自豪、受世界尊敬的企业,这是我们的追求。

“一带一路”倡议,政府为企业的发展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我们希望让国内的企业家走向世界去共创、共享、共赢,让海外优秀企业也进入中国市场发展,“从中国到世界,从世界到中国,从世界到世界”,我们就是这样一个大共享平台。

《中国经营报》:你的志舍观的形成,是否受到一些经历所影响?

卢俊卿:对我影响最大的经历,应该是我小时候看过的那些战斗片,以及这些年的教育,让我们有一种英雄主义的情结。我们从小崇拜英雄,比如《闪闪的红星》里的潘冬子、小兵张嘎、保尔·柯察金,这种英雄主义情结应该是对我个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总觉得,人活着不要做狗熊,能够做个英雄更好。怎么做英雄?就是要有奉献精神、牺牲精神、为社会造福、能够利他,这跟我们做企业的愿景理念思路相通。所以说,华为是我们学习榜样。任正非以前是军人,他也有英雄情结,我觉得这是他成功的根本。

我后来总结,为什么很多年轻人,在当今社会资讯这么发达时,缺乏了这种精神,可能是受各种信息的影响,大家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面临着价值观的挑战。

《中国经营报》:作为前辈,你对于年轻创业者,有什么建议?

卢俊卿:年轻创业者“创业”这件事,很复杂,挺难给出建议,但是我觉得如果要说的话,第一个一定要避免单打独斗,学会抱团发展,在思维上,应学会利益共享、分享,避免独享。在这个时代,可能这一点非常重要。我提出“共创、共享、共赢”“三共”理论,若能做到这三点,年轻人成功的概率可能会大大提高。

新环境与新机会

提文:天九共享在做的事情,就是在新经济时代不要让传统企业走下坡路,帮助它们转型升级,盘活存量,寻找发展增量,这就是我们的社会价值,也是我们的使命。

《中国经营报》:在你看来,当下创业环境相比于你最初创业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卢俊卿:最大变化就是90年代我创业时,社会中有很多商业领域属于空白状态,没有服务商,那时属于物资相对短缺的年代,只要人们找对了方向,就容易赚到钱。现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基础建设完备,产能多,也就意味着,不太容易找到空白领域,而是一定要依靠创新,才能发展。然后,资本的助力也比较重要。

每年都有新经济企业的榜单出来,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同时,也有一批传统企业倒下,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天九共享在做的事情,就是不要让传统企业走下坡路,帮助它们转型升级,盘活存量,寻找发展增量,这就是我们的社会价值,也是我们的使命。

《中国经营报》:这几年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天九共享发展遇到哪些问题?你认为天九共享这几年做对了哪些事情?

卢俊卿:我们的模式是为企业加速,保障企业发展,当企业发展起来了,就会比较高兴,如果失败了,就不开心,企业不开心,就会影响我们的品牌,这是我们未曾想到的。这是我遇到第一个问题,我们后来用失败补偿的方法解决了它,如果合作失败了,我作为平台方本来没有责任,但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推出了失败补偿的政策,由天九进行补偿。这个是应该是我们遇到的最大的一个挑战,但我们很好地解决了。

如今回头看,我们这几年做最对的一件事就是始终聚焦核心业务发展。曾经遇到过一些困难,但是解决了,到现在为止,模式可是说成熟了,效率也起来了。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做了40多个项目,今年的目标是做200个项目,是前几年总和的5倍。我们在企业竞争策略是集中化战略,保持专注。

《中国经营报》:怎样算成功加速?在你心中,有其他竞争对手吗?

卢俊卿:成功加速,就是说这个项目正常地发展,财务稳健,增长有序,前景可期。企业在向前发展过程中,其实会遇到一些不确定性,比如企业战略摇摆、盲目扩张、团队内讧等多种风险。我们有一个试加速机制在保障我们降低风险,成功率已能够达到80%,明年希望达到90%。

市场上,也有同行业的其他公司在发展,但是各自的业务有一定差异化,我们有5个加速器:联营加速、营销加速、资本加速,智慧加速、国际加速,具有5个加速器的,市场上只有我们一家,这要求企业拥有很深厚的资源。

《中国经营报》:不同的外国前政先后入职天九共享,他们加入的原因是什么?

卢俊卿:,他们不缺钱、不缺荣誉,为了共同梦想,和我们走到了一起。他们认可我们的全球加速器,我们的模式正在海外发展,为全球的企业和企业家赋能加速,他们看到这件事情的意义,因此加盟进来。

天九共享对他们的管理是无为而治。让他们知道我们这个事业需要什么,需要他们做什么,就可以了,他们就自然会全面努力、自觉、自律,这是跟普通的员工最大的差别。并且,这些前政要本来就是商界精英,深谙经营管理之道,他们影响力很大,为我们开拓国际市场,能够事半功倍。

记者观察:共创共享才能共赢

2013年,以新东方创业故事为原型的影片《中国合伙人》热映,让“合伙人”这一概念深入人心。

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企业家间的共创、共享,与传统的“合伙人”机制有着相似之处。特别是一些创业初期的企业,通过共创、共享,各方利益深度捆绑,形成命运共同体,一荣共荣,一损俱损。

卢俊卿早在2000年的一个论坛上就曾笑言,“未来世界,只有两样东西不能共享,第一个是牙刷,第二个是老婆”。从创业之初,卢俊卿就一直坚持资源共享、抱团发展,最终实现共赢。

对于“九死一生”的创业企业而言,天九共享的可贵之处在于,其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全球的资源,为企业家们打造一个共创、共享、共赢的平台,实现“抱团发展,联盟制胜”。

通过构建如此独特的“共享模式”,天九共享致力于孵化独角兽,为全球的企业加速赋能。仅近三年时间,天九共享就成功孵化了嗖嗖身边、汉邦剪裁、中商惠民、蜂狂购等40多家全球化经营的高成长型企业。

如今,卢俊卿在共享之路上已经走过了28年,在他看来,企业的发展应避免单打独斗,要学会利益共享、抱团发展。若能做到“共创、共享、共赢”这三点,成功的概率就可能会大大提高。

老板秘籍:

1、如何提升领导力?

我自己的能力提升方式,总结来说,就是学习和实践,在理论上,必须要懂得一些基本常识,不犯一些常识性错误,在实践当中不断地去总结改进。没捷径,就是不断地实践总结改进,实现螺旋式上升。

2、年轻创业者该如何创业?

年轻创业者“创业”这件事,很复杂,挺难给出建议,但是我觉得如果要说的话,第一个一定要避免单打独斗,学会抱团发展,在思维上,应学会利益共享、分享,避免独享。

卢俊卿个人简介

卢俊卿,1962年生,四川人氏,工商管理博士,10年从政,28年经商,是一位从农家子弟到总统座上宾的传奇人物。

现任天九共享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是天九共享集团和独树一帜的天九共享独角兽加速器的创始人、中非希望工程主席、全球公益慈善联盟金质勋章获得者,公认的社会活动家、国际慈善家和企业管理专家。

2018年,卢俊卿先后荣膺“2018美中经贸十大领军人物”,和“改革开放4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公益人物”殊荣。

转载:中国经营报

来源:先锋新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