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朝的崩溃》——我对鸦片战争的一些思考

作者:瑶瑶一二

《天朝的崩溃》(又名《鸦片战争再研究》)是2005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茅海建。主要讲述了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史实。

书是二十年前的书了,但是现在读到仍然会提供新的角度让人思考很多,这就是史书最好的层面吧,给人以新的认识角度,又能让读者思考,所以当之无愧的作为了全年读书的NO.1,写下一些对这本书的思考。

  • 对人物的评价

琦善并非真的卖国,林则徐也并没有那么英勇神武,历史太过于丰富,不应该简单地用忠诚和奸臣来简单的区分。

对于当时的情况,清朝的军事力量和英国的军事对比,无论任何人都不可能战胜,用简单的”谁叛了国、谁逃跑“导致战争的失败,简单疯狂的归因方式让天朝继续盲目自信无法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我们一直把”主剿派“评价为英雄,把”主抚派“评价为卖国贼,实际上面对敌人的进攻要抗争只需要本能,但要真正的看到对方的进攻不可战胜的现实投降才艰难。

这里有一个细节:

所有主抚派之前都是主剿派,后期所有沿海见识过英国厉害的都主抚了,所有内省官员都主剿。

我们要分析的问题:

一是对侵略者应不应该抵抗;

二是若这种抵抗注定要失败,是否仍应抵抗?

前者是道德层面的,结论是肯定的,后者是政治层面的结论,不能从前者引申而来,思想家与政治家家的区别正在于此。

面对降维打击,选择很无奈。

在整个战局中一直都在抚和剿中不断的变换,道光帝的决策两者之间的转换非常轻率。

但是从事后来看不管如何选择都是进入了一个选择的死循环,人家对我们进行的是降维打击,做了那么多的抗争,思想的斗争,每一个事件的应对都是无用之举,就像带着火器看印第安人选择用火箭还是毒箭对抗一样。

日本其实也和我们一样签订了所有的不平等条约,他们却在签订了不平等条,看到了外国的先进设备以后不断的奋斗进行了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

而我们在经历了那么大的惨败以后,从皇帝到下面的所有的责任人都没有进行一个深刻的反省,体制的腐朽和僵化带来转型的难度之大。

为什么我们不能用忠奸的理论来解释鸦片战争?

用这个理论可以一部分反映官员英勇殉国,一部分官员贪生怕死的历史真实。但是他的问题在于中国欲取得战争的胜利只需要罢免琦善重用林则徐,不必触动中国的现状。

为使忠臣得志,奸臣不生就必须加强中国的纲纪伦常强化中国的传统,鸦片战争所暴露出来的不是天朝的弊陋,不是中华的落伍,反而证明中国的圣贤经典的正确性,中国此时的任务不是改革旧体制,而是加强旧体制。

道光帝的为政之道在于守成,恪守祖制,他所标榜所追求的守成和实政是其禀性之使然,也不失为一种高明的藏拙之道。道光帝的缺陷,若有志明识远的军机大臣相符也不失为宽猛相济。

道光帝

但不认为自己有缺陷的道光帝,在军机的人选上又采用了最可怕最可恨的老实听话的标准,而这个守成真正的恪守祖制真的太可怕了,从军制到火药的创新全部都用的是他爷爷的那一代的标准,严重的抑制创新。

如果要保住成果,真正的守成应该是真正的去开阔创新,而不是遵照前面的东西,好多地方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抱着守成的观点其实就是灭绝和倒退。

鸦片战争中,英国要求的五口通商废除行商、商定税则作为英国此战的主要目的,反映出其欲将中国纳入世界贸易体系的企图。

从短期来讲,负面作用大于正面效应,但从长期来看,负面作用在不断地隐退,正面效益在逐渐的生长。

特别是中国收复新疆也是用的关税作为担保,之所以清朝能收复新疆是因为向国外的银行贷款,国外银行愿意担保的愿意就是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用国际会计方式管理通商口岸。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