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地工作胜过正确的工作

身边有一些朋友总是在不停地换工作,他们试图通过不停地尝试,找到兴趣和事业的结合点,因为他们相信“做自己爱做的事情,然后钱就来了”。

2005年6月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生典礼上也说过:“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追随自己的激情,但是这往往是错误而且危险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卡尔·纽波特的《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为什么不要追随自己的激情

现在的年轻人普遍相信激情是人生的动力,最重要的事情是要追随自己内心的激情。这其实就是“激情假设”。在这种假设下人们要获得职业幸福,关键是首先要弄明白自己的激情所在,然后再找到一份与之相匹配的职业。但实际的情况是激情往往不是寻找到的,激情只是精通的副产品。

1.职业激情是稀缺的

加拿大的一个研究小组曾经对539名大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询问这些学生在那些方面有激情。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那些方面有激情,而统计出的排名前五的激情为:舞蹈、冰球、滑雪、读书和游泳,这些只是某种爱好或者兴趣,而与工作无关,真正与工作有关的激情占比不到4%。也就是说虽然某些激情在你的心里分量很重,但是你很难将他们发展为一份职业,所以说与职业有关的激情是稀缺的。

2.激情需要时间

新入职的人员更有可能被分配一些单调的杂事类的工作,随着时间的增加才能渐入佳境。一项对医生、教师和普通职员等多个职业人群的研究发现,智商、教育水平等并不能决定你最终是否会爱上自己的职业,反倒一个决定人们对自己工作喜好程度明显的变量是时间。换句话说,经验越多的人,越有可能爱上自己的工作。

3.激情是精通的副产品

使人们爱上自己的工作需要三种“营养物质”:自主、胜任和归属。你越是能掌控自己的工作,越擅长自己的工作,与其他人建立了更好的联系才是爱上自己工作的关键。随着你对自己的职业越来越精通,你可以提升自己的自主力和胜任感,也会感觉自己和别人的关系更紧密,因此也会变得更有激情。

为什么工匠思维胜过激情思维

什么是工匠思维?工匠思维是以产出为中心的职业观,关注自己能给世界(工作)带来的价值。换句话说工匠思维关注自己能给世界带来什么,而激情思维则关注世界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激情思维是想寻找到符合自己激情的工作,这种思维会导致长期的不满,并且会让人不切实际地幻想还有更好的工作。而工匠思维是要不断地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优秀到无法被忽视”,不管是面对什么样的职业都要像真正的工匠和大师那样对待自己的工作。

经济学的供给与需求理论理论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获得一些稀缺而又宝贵的东西,那么你只能拿同样稀缺而又宝贵的东西去交换。工匠思维就是要求我们强迫自己去完成一项工作、强迫技能形成,培养自己无可替代的能力。

从90年代开始人们在找工作时更注重追寻自己的激情,“follow your passion”成为一种很时髦的职业态度,但是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工作的满意度却持续下降。可见,追随激情的策略并没有让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也没有变得更幸福,因为没有人欠我们一份满意的工作。

不喜欢成了很多人浅尝辄止的借口,只有那些能把一份工作做好的人,才有资格去谈论喜不喜欢。工匠思维就提供了这样一种重要的思维转变:要是你一直琢磨“我如何才能变得更加出色”这个问题,好工作会自己找上门来。与其寻找正确的工作,不如正确地去工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