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耳陈馀一成一败,秦末汉初并世双雄,张陈二人反目成仇的始末

张耳和陈馀皆是魏国大梁人,他们二人艰难时期是刎颈之交。后来两个人投奔陈胜,因为陈胜多信谗言,诛杀将领,而且陈胜不愿意采纳他们的意见,不让他们做将军,只让他们当校尉,所以两人拥立武臣为赵王,陈馀做大将军,张耳做右丞相。

后来武臣被部将李良杀死,张耳就拥立赵歇为赵王。张耳和赵王歇在钜鹿城被秦将王离包围,张耳多次催促陈馀解围,但是陈馀一直没有发兵,两人感情产生裂痕。

一、友情生变

张耳和陈馀拥立武臣做赵王之后,向赵王进言,让赵王不要听从陈胜的话进入关中,要向北发兵夺取燕、代两地,向南进军扩充自己的势力,这样才能防止陈胜战胜秦国之后攻打赵国。

赵王听从了他们的话,派韩广夺取燕地,李良夺取常山。韩广到了燕地后,想要自立为王,张耳和陈馀就进攻燕国边界。但是赵王不小心在外出的时候被燕军抓住了,燕国将领要求把赵国的土地分一半才肯放过赵王。

赵国的一个士兵前去与燕国将领交涉,说服了燕国放了赵王。赵王回来后命李良夺取太原,李良路上接到了秦国将领送来的一封秦二世的信,谎称如果李良弃赵返秦,那么就可以让李良显贵,李良心有疑虑,于是返回邯郸,请求增加兵力。

但是还没有回到邯郸,在路上就碰到了赵王的姐姐。李良见到赵王的姐姐出行如此气派,以为是赵王,于是伏在地上通报姓名。赵王的姐姐正好喝醉不知道李良是将军,就没有下车行礼。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王姊醉,不知其将。”

李良本来收到皇上的书信就有心反叛,遇上这件事心里更加愤怒,于是杀了赵王的姐姐,又率领军队突袭邯郸杀了赵王。张耳为了让赵国子民归附,寻找到六国时赵王的后代赵歇,立为赵王。

李良的部队攻打陈馀,被陈馀打败,李良只好投奔章邯。章邯率兵攻打邯郸,张耳带着赵王歇躲进了钜鹿城,被秦将王离团团围住。

章邯在钜鹿城以南的棘原,修筑甬道与黄河连接,用来给王离运输粮食。王离的粮食源源不断,所以能一直攻打钜鹿城,但是张耳的军队的粮食越来越少,支撑不住了。

于是张耳就派人求助驻扎在钜鹿城以北的陈馀。陈馀的士兵是在北方收集常山的残余部队,有几万人,陈馀觉得自己的兵力难以和秦兵抗衡,就没有前往。

张耳与秦军僵持了几个月,还不见救兵,张耳十分愤怒,派张黡和陈泽责备陈馀说:“当初我们结为生死之交,现在我和赵王命悬一线,你拥兵数万不肯相救。假如您要信守诺言,为什么不和秦军决一死战,那样还有一丝希望!”

陈馀觉得即使出兵相救,也一定会全军覆没,还不如留着自己的性命以后为赵王和张耳报仇。但是张耳一定要求陈馀出兵,最后陈馀只派了五千兵马搭救张耳,不出所料这五千人马到了前线便全军覆没了。最后还是项羽带兵渡过黄河打败了章邯,章邯败退之后,各国军队才敢攻击围困钜鹿城的秦军,保全了钜鹿。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卒存钜鹿者,楚力也。”

张耳脱困之后,责怪陈馀不搭救,两人这时友情开始破裂。

二、二人绝交

张耳和陈余再度见面,就因为陈余见死不救的事情爆发了矛盾。尽管陈余表示自己曾经派出五千的援军,但是没有依据,而且张耳的使者也死于战乱中,无法证实陈余有过支援的行动,反而让张耳怀疑是陈余杀死了使者。

陈余一怒之下,将将军印递给张耳。本身陈余的做法是想以退为进。但是张耳在门客的劝说下,拿走了陈余的印绶,收拢了陈余的部队,这就让双方的矛盾进一步升级。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张耳与陈馀相见,责让陈馀以不肯救赵……由此陈馀、张耳遂有却”

张耳跟随项羽入关,汉元年的时候,项羽开始分封诸侯,因为张耳的人缘很好,所以有很多人替他说好话,项羽也经常听说张耳有才能,于是分割赵国的土地封张耳做常山王。

这时陈馀也有宾客提醒项羽,要封赏陈馀。但是陈馀没有跟随项羽入关,又因为陈馀在南皮,所以项羽只把南皮周围的三个县封给他。

陈馀听说张耳被封王,而自己却被封侯,心里很不平衡,于是派人游说齐王田荣,用项羽分封不公的理由向田荣借兵,想要袭击张耳。

田荣听从了陈馀的指挥,派遣军队给陈馀,陈馀又调动了三个县所有军队袭击张耳。张耳兵败逃跑,本来想投奔项羽,但是有人说汉王入关之后,观星所得汉王会成就霸业,所以张耳转而投靠了刘邦。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张耳从项羽诸侯入关……故耳走汉”

三、背道而驰

张耳见了刘邦之后,刘邦用厚礼接待了张耳。陈馀打败张耳之后,收复了赵国的土地,把赵王从代县接回来。赵王很感激陈馀,就封陈馀为代王。陈馀因为赵王太软弱,所以留在赵王身边辅佐赵王。

汉二年,汉王刘邦起兵攻打楚军,派使者通知赵国,想要赵国一臂之力。陈馀心里还对张耳有怨恨,知道张耳在汉王那里,所以对汉王说:“只要杀死张耳,赵国就发兵协助汉军。”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陈馀曰:‘汉杀张耳乃从。’”

刘邦与张耳认识的早,在刘邦还是平民的时候两人就有深厚的友谊。何况张耳还是一个有贤能的人,刘邦不想杀掉他。但是刘邦还想要得到赵国的帮助,怎么办呢?

于是刘邦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找了一个长的很像张耳的人,把那个人杀了,砍下头颅献给了陈馀。陈馀见到假张耳的头,相信了刘邦,于是出兵帮助。

但是纸是包不住火的,汉王在彭城以西打了败仗后,陈馀发现被骗,就背叛了汉王。公元前204年,韩信与张耳共同东进灭赵,赵王与陈馀在井陉口迎击。

当时赵王有一个很聪明的谋士叫李左车,他建议陈馀要截取汉军粮草。但是陈馀没有听从李左车的话,最后韩信与张耳共同攻破赵国。陈馀在泜水河畔被杀。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遣张耳与韩信击破赵井陉,斩陈馀泜水上。”

张耳最后被封为赵王,汉五年,张耳逝世,谥号为景王。

张耳和陈馀以前是生死之交,但是最后因为利益反目成仇,互相残杀。在张耳被围困在钜鹿城的时候,陈馀是从自身实力角度出发,没有出兵攻打秦军。但是张耳是从义气角度出发,觉得陈馀应该发兵。陈馀当时做的也不无道理,当时燕国、齐国、楚国都来帮助,但是人人都畏惧秦军,谁也不敢向前,就连张耳的儿子张敖都在陈馀边上驻扎,不敢攻击。

最后还是项羽打败了章邯张耳才解困。所以从陈馀的角度看,他所担心的也有道理。但是最后两个人背道而驰,张耳投靠了汉王,陈馀却没有看清天下形势,最后陈馀被杀。所以说选择一个好的君主也是至关重要的,张耳和陈馀能够有这样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总结

张耳和陈馀贫困艰难的时候相交可贵,但是显贵之后终究情义变淡。两人的关系从好到坏很难说是谁对谁错。司马迁评价过二人,他们本来都是贤能的人,但是在贫贱不得志的时候能够同生共死,在有了地盘之后为了争权夺利却又相互残杀。

笔者认为,如果两个人真的是好朋友的话,应该是不会因为名利就相互残杀,如果这样的话,那和因为利益交往有什么区别呢?

参考文献:《史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