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产业扶贫的“金秋答卷”

深秋,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支支充满战斗力、作风扎实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带领贫困群众攻坚克难,收获了一串串沉甸甸的硕果。

红网时刻株洲11月13日讯(通讯员 刘勤翰 黎江辉 杨斯)深秋,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支支充满战斗力、作风扎实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带领贫困群众攻坚克难,收获了一串串沉甸甸的硕果。

小高粱成大气候,产业扶贫有惊喜

乘着秋高气爽,11月11日,从醴陵市区出发沿106国道驱车20多公里来到醴陵市明月镇汪家垅村,几乎不用刻意去观察,就能看到公路两侧一望无际的高粱。

高粱收割进行时。

为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汪家垅村成立了千山红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了1000余亩土地种植糯高粱,直接带动20多名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每人年均务工收益4500余元,真正实现足不出户亦可脱贫致富。此外,该村还积极搭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销模式,年初分别与贵州某酒厂和醴陵“指上美食”签订每斤3元的保底收购合同,确保销售无忧。

由于今夏醴陵突发5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之后又遇较大旱情,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共同筹集10多万元兴修水利设施,排涝抗旱保产。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高粱长势好、产量高,火红高粱在收割机的来回间化成了一颗颗饱满的籽粒,倒映着村民脸上丰收的喜悦。

“来年我们还要与驻村帮扶工作队一道,做好产业发展‘文章’,一是继续扩大糯高粱种植面积,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二是从源头上严把质量关,要建立起质量可追溯体系,只要质量好不愁没销路;三是引进和开发糯高粱深加工技术,进一步带动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村总支书记汪木春介绍,汪家垅村计划三管齐下助推脱贫攻坚,切实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和高粱一样红红火火。

贫困村的“硕果”走出大山

“你们真是帮了我的大忙!”10月31日,贫困户潘和明感激地对唐昌华说道。原来在全国扶贫日醴陵消费扶贫活动现场,醴陵市交警大队派驻明月镇水口山村第一书记唐昌华,在云天玻璃牛角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订购了一批农产品,价值 12500余元。10月31日,这笔爱心订单终于在醴陵市交警大队食堂内交接完成,潘和明就是受益者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水口山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共帮助贫困户销售红薯、手工挂面、红薯条等农产品共5840余斤,共计金额约1.5万元,累计有5户19名贫困群众受益,让村上的生态农产品从“卖不出”变成“不愁卖”。

水口山村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多年来,由于信息不畅,特色产业结出的“累累硕果”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为改变这种现状,帮助贫困群众平稳发展产业发展无忧,唐昌华方一挂钩帮扶该村,就规定凡是帮助贫困户搞种(养)植产业项目的扶贫人员,不仅要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更重要的是解决帮扶户种养的后顾之忧,搭建销售桥梁。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要想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关键是要靠贫困群众自身的辛勤劳动。醴陵市明月镇水口山工作队长唐昌华通过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充分调动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增强了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真真切切地帮助贫困户开启了劳动致富的大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