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一堂课月报——10月

金秋十月

硕果累累

空气中都弥漫着收获的气息

下面跟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十月

爷爷奶奶们跟孩子

又讲诉了过去什么故事

......

01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在建国70周年到来之际,为了让孩子们更真切的了解新中国的发展历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齐心儿童项目部的社工邀请了部分爷爷奶奶来到我们的儿童之家,走进课堂,给孩子们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见闻,畅谈祖国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变迁,教导孩子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伟大祖国的建设而奋斗。

同时也鼓励老年人走出家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融入到社区(村委),拓展他们的人际交往圈,使他们的晚年生活充满乐趣。

在长梅村的活动中,我们意外地听到了受邀的爷爷在激动之余给大家用中文和俄文演唱了《东方红》,令孩子们感动不已,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大家不约而同地向爷爷鼓掌并敬礼。

本次活动不仅让小朋友们了解过去的故事,也让孩子们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老人通过给小朋友讲故事,使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为。最后社工和孩子们诚挚地邀请爷爷奶奶经常到儿童之家给大家讲讲那个年代的事情,爷爷奶奶也纷纷高兴地答应下来。

02

为更好的增进孩子与老人间的互动,欢度国庆,10月5日,由爱尔兰驻上海总领事馆资助的“慢时光蜗牛--爷爷奶奶一堂课”之巧手DIY月饼制作活动在幸福老人村火热开展。

活动现场,老师为大家准备了DIY所需的各种材料和磨具,并演示如何制作冰皮月饼。

接下来的制作过程更是精彩纷呈,在烘焙老师的指导下,奶奶们搓面团,称重量,同学们包馅料,压模印,大家都兴致盎然的投入到月饼制作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制作,很快形式各样的月饼便在巧手中诞生, 让人大快朵颐。

此次月饼DIY活动,不仅让大家体验了制作的快乐过程,而且也拉近了孩子与老人,孩子与孩子、老人与老人之间的情感,同时也锻炼了动手能力。为国庆佳节留下一个深刻而甜蜜的回忆。

03

随着时代的变迁,机器渐渐代替了人力以及传统工具。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不同的电器,人们已经慢慢将那些看似笨重的石磨遗忘在角落里、杂物间,年轻一辈的人也已经很少有它的记忆,我们也很少听到石磨转动的声音了。就这样两块圆圆的合起来看似粗糙的石头,却能研磨出细腻的食物。浑然天成的构造,不动声色的外表,深藏不露的内涵。它是祖先的智慧和劳动而来的成果。据传石磨的上下两扇磨齿图案源自于古代太极八卦图,是天地之合之意。

10月7日正值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乐翔社会工作服务社借此机会特邀当地老居民李奶奶开展第三节“爷爷奶奶一堂课之石磨记忆”,本次活动共吸引20余名参与者。石磨是我国传统的食物加工工具,以前的石磨更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器具。那么,怎么用石磨来磨制豆浆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礼乐颐膳堂饭堂内,看见孩子们认真地听着李奶奶在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儿时的石磨记忆,李奶奶一边跟孩子们解说着石磨的历史结构一边展示推磨绝活,一手转动磨盘,一手用勺子往磨眼里放食物,像是在制作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泡软的黄豆,经过磨眼,流入磨膛,被磨成浆,白花花的泛着细沫的豆浆从磨缝冒出,缓缓地流到底座里,这时,浓浓的豆香飘满了整个饭堂,一股清香扑鼻而来。

孩子们一边感叹,一边跃跃欲试。社工让孩子们分成3小组分工合作首先研磨豆浆,再过滤豆渣,最后烹煮豆浆,经过这三大步骤终于可以喝上热腾腾香喷喷的豆浆啦~

“虽然磨豆浆的时候好累,

可是真的好甜好好喝哦!”

活动参与者13岁的区嘉俊小朋友在分享会中

腼腆地分享着自己感受。

本次活动在孩子们积极的分享谈论中完满结束,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不仅仅了解到爷爷奶奶那辈的家居生活,也感受到了以前的生存状况和勤劳智慧,先辈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乐观上进,不屈不挠,一代接一代创造出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因此,乐翔社会工作服务社希望能够通过爷爷奶奶一堂课这一跨时代项目服务的形式,让老人发挥价值的同时,也让儿童青少年了解自己社区的乡土文化,从而实现礼乐浓厚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04

10月10日,南阳市社区志愿者协会星火志愿团的志愿者们和“爷爷奶奶一堂课”公益项目一起来到卧龙区青华镇杨李庄小学,为学校的留守儿童带去外面世界的精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面塑大师李书丽给孩子们讲述“捏面人”的历史和制作方法。

杨李庄小学是一所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全校只有二十多名学生,三位老师,学校没有课外活动,学生父母基本都是在外打工,爷爷奶奶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缺少对外面世界的了解。这次活动的开展,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兴趣,他们都在认真听认真做。

面塑,俗称面花、捏面人,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以面粉为主料,添加糯米粉等辅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大家重视,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用小刀或者剪刀通过点、切、刻、划等塑成形状、手足、面部,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历史渊远流长,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科。就塑造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扩、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各地有各地的特色,传承人也在用娴熟的工艺表演着精美的民间艺术。

李书丽老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自幼喜爱艺术,虽然不是出自面塑艺人世家,但在父母和家庭的熏陶下,十几岁就开始自学面塑手艺,在没有老师指点的情况下,常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家中,反复捏制、揣摩,研究面的配方,如何能做到像瓷器一样长久保存。通过自身刻苦和天赋,不断的创新钻研,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把面人捏的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李老师常说,民间艺术是生活的升华,只有把优秀的艺术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学习和掌握,才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生生不息,为此,她一直在努力着。

05

10月15日,由伊金霍洛旗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类民生微实事项目“爷爷奶奶一堂课”走进美丽校园。社工邀请关工委霍老师进入札萨克镇新街小学,为学生讲述了“祖国”的故事。

通过问答的方式,霍老师向小朋友们介绍了关于祖国的地理、文化知识,所有人都聚精会神的听讲,并将相关的知识记到了自己的笔记本。短短的一节课过去了,小朋友们也都感叹道:“我是中国人我很骄傲!”

06

10月15日,由伊金霍洛旗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类民生微实事项目“爷爷奶奶一堂课”走进校园。

张奶奶为学生讲述了“爱国教育”为主题的故事。课堂首先介绍了我国的国徽、国旗、国歌等,紧接着又从三方面讲述了如何做一个爱国的小学生。课堂结束后,同学们也都相互探讨课堂中新学习的英雄人物,有的同学低声的唱着“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从小接受爱国教育,从心底产生爱国情怀,长大了,自觉报效国家。对祖国的热爱,源自一个人的自然情感,但也需要培育和滋养。爱国主义教育,是校园、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如果缺乏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之“爱”就可能失去温度、消解能量。让我们从历史深处点亮爱国教育的火种,在课堂内外接力爱国教育的火炬,用生活实践燃旺爱国教育的火焰,涵养爱国之心、激活自信源泉。

07

当今社会下,时尚文化、快餐文化冲击着我们当代人的生活。我们似乎很难再沉下心来,用文化慢慢浸润内心。但在德清乾元镇,这一切似乎时光再现,一条条市井小弄藏着说不尽的人文故事,一座座老旧建筑印刻着道不完的历史沧桑。一座千年古镇,在岁月轮回里,酝酿了一段历史传承。

10月19日,德清县清颐老年服务社走进乾元,开展“驻足乾元,扶卷怀古——秀古风,品非遗”的活动。

专业讲解员刘老师带领穿着汉服的活动参与者参观文史馆、国学图书馆、非遗馆传习基地。

通过这次的驻足乾元,让我们深感“古韵新城、书香乾元”的魅力,亲身领略到了书香乾元深厚的文化底蕴。乾元的文史,就是德清文史的缩影,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自己所有的独特文化,让孩子们更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内容。

08

10月20日,由伊金霍洛旗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类民生微实事项目“爷爷奶奶一堂课”走进美丽社区。社工邀请当地退休老师,为学生讲述自己的“读书之路”。

王老师告诉小朋友们,那时候的他特别喜欢看书,家里因为贫困,多次劝他回家帮父母干活,但是每一次他都苦苦哀求父母,让自己在坚持一下。小学毕业后,他来到了城里的初中上学,然而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懂,最简单的知识都不懂,他认识到了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没有放弃的他拼命的学习,别人在睡觉,他在学习,别人在玩耍,他还在学习,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再后来,他也成为了一名老教师。

随后,王爷爷为学生讲述了“如何写好书法”。课堂首先介绍了书法的起源、发展,紧接着又告诉大家如何写好字,如何练好书法。课堂结束后,爷爷告诉大家,如果有意愿的小朋友周末可以到家里免费学习书法,爷爷为大家免费上课”。小朋友们都高兴的鼓掌。

爷爷讲:“我的书法源自于历史,得益于平台,修炼于个人,服务于社会”。“在很多人看来,我的成功是自己不断勤学苦练的结果,但我清楚是社会这个平台吸纳了我,锻炼了我,成就了我。我始终要感恩平台、珍惜平台、呵护平台、回报平台。从内心来讲,平台给了我很多,但为平台服务做得还不够,还要不忘初心、认清差距、加倍努力、继续前进,进一步潜心虚心地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更好地为宣传服务、为社会服务。

09

10月20日,由伊金霍洛旗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类民生微实事项目“爷爷奶奶一堂课”再一次走进美丽社区。这里将举行一场盛大的“毕业典礼”。

小朋友们也都穿着自己最喜欢的衣服,早早的来到了现场,曾经陌生的他们,现在也都成了好朋友。

活动开始后,社工将小朋友所有的活动照片制作成视频,播放给小朋友们,大家也都争先恐后的在屏幕上寻找自己的身影,紧接着,社工邀请小朋友们谈谈自己参加活动的感想,小朋友们都回答,不希望课程结束,还希望多多参加这样的活动。最后,社工带着小朋友进行户外团体游戏,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快快乐乐的毕业。

古老的村落开出希望的花朵,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爷爷奶奶一堂课”让更多进城后的孩子受到教育,弥补学校教育的缺失,了解更多的家乡文化,让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同时也充分发挥老年人的潜能,重新融入社会,传递了正能量。我们期待下一期的“爷爷奶奶一堂课”。

10

10月21日,新西兰校长考察团来临朐中学附属小学观摩特色课程建设和特色社团活动—“爷爷奶奶一堂课”活动,并与师生进行现场互动。

考察团对“爷爷奶奶一堂课”活动课程表示极大的兴趣。

11

中国的书画艺术,

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起源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是文人们抒发自己的感情陶冶情操的

一种艺术手法。

10月22日,德清县清颐老年服务社爷爷奶奶一堂课聘请德高望重,有一技之长的爷爷奶奶为讲师,走进宝塔山幸福邻里举办 “德清县爷爷奶奶一堂课-巧绘色·展画扇”主题书画活动。

志愿者们先把绘画用的材料发给小朋友们,每个小朋友发到扇子一把,丙烯颜料一套,画笔,调色盘,纸巾等材料。

小朋友对绘画有着一种自然地需要,他们用绘画尽情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内心情感。

小朋友们互相交流,偶尔交谈几句,欢笑声充斥着宝塔山幸福邻里,让我们深感快乐气氛。

通过本次活动使小朋友更多的了解正在书画魅力,培养小朋友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感知操作、表现中使手、眼、脑逐渐协调一致。增强了幼儿对书画的兴趣,丰富幼儿的课余生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2

什么是“黍菽稷麦稻”?

孩子们对这些概念很模糊。

2019年10月26日,由爱尔兰驻上海总领事馆资助的爷爷奶奶一堂课之乡土教育活动在幸福老人村开展。

首先,由志愿者为大家简单的讲述了这五种谷物的区别。接着带着大家来到了田间,按照区域划分,每个家庭各自到达自己的活动区域领取活动工具——镰刀。

“妈妈这个怎么拿?”

“奶奶,我该怎么割稻子呀?”

“哎呀~我的脚放到哪里呀?”

随着一个个小问题,我们的乡村指导老师告诉大家,先不要着急。看奶奶给大家示范一个。

“先左手拿一把稻子,右手的镰刀放到稻子和泥土根部上面3公分左右,稍微用点力往身边的方向拉一下,稻子就割下来了。”

指导老师一边示范着一边跟大家说着,随着老师的话音刚落,小朋友们就迫不及待的开始操作起来。

不一会,大家已是满头大汗。稍作休息,大家来到了老人村文化营大舞台,进行扎稻草人。割下来的稻子,经过打谷后就是这样的稻草,稻草可以派很多用途,今天我们学习扎稻草人。志愿者先说好游戏规则,接着跟着指导老师一起完成了稻草人。

短短的几个小时,让大家累并快乐着。孩子和家长们纷纷表示在活动中学习了很多乡村的知识。

爷爷奶奶一堂课将继续

为孩子们讲述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让我们一起努力,

文化有传承,老人得尊重、孩子受教育~

孩子受教育,老人得尊重,文化有传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