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式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孩子的兴趣班怎么上才正确?

“我又不指望我家孩子走专业路线,随便学学就行”。在兴趣班门口等待的家长聊天中,这是经常听到的话。

对大多数家长来说,让孩子学舞蹈是想锻炼形体,学口才是想锻炼表达能力,学绘画是想培养审美........

一位兴趣班老师说“你就是认真的让孩子学,孩子也不一定能走上专业路线;如果你就要求孩子随便学学,肯定连你送他来兴趣班的目的都达不到。”

既然选择让孩子学,就应该有学习的态度。报了就要认真的学。

因为,一个学习态度端正的、认真的人,往往学什么都能比别人快、比别人好、比别人牢。

孩子本身是一张白纸,任何落到他身上的话都可能对他们造成影响。不管学什么,都要让孩子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让孩子明白学习就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全力以赴的事。

前段时间,在网上刷到马云参加2019国际校长联盟大会的一段演讲,觉得他的观点很有意思,跟很多父母传统观念不太一样。

他说:“不同年龄要有不同的教育重点。从幼儿园开始,就要给孩子种下文化的种子,学习琴棋书画……艺术是关乎生命审美的教育,但现在在中国,艺术更多是谋求生存的教育。很多孩子学习艺术,主要还是为了考好大学、找好工作。反而是在老年大学,艺术教育才回归了本质。”

马云之所以提议把琴棋书画这类艺术学习放在孩子的黄金年龄,是因为他觉得,“唱歌能够通向灵魂,舞蹈能够懂得节奏,画画能够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这些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更加巨大。

我觉得让孩子接触艺术,是件很自然的事情。

并不是一定要求孩子将来成名成家,或者以后作为“特长”“艺考”的加分项。

只是觉得艺术能够大大丰富孩子们的精神生活,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审美体验。

这些看似“压力”和“无用”的东西,就像是一笔巨额的存款,让孩子以后的人生,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它带来的丰厚利润和回报。

1、审美,能唤醒孩子的生命力

梁晓声曾说过一句话: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其实,通过艺术培养孩子的审美也一样。

我们能从肉眼看到的,常常是审美对一个人穿衣打扮、选择商品的影响。

事实上,审美,对一个人的精神,有着巨大的滋养作用。

当一个人,拥有深层次的审美能力时,他能感受到,来自艺术这种形式的安慰和滋养。

这就像当我们伤心郁闷时,一场治愈的电影,能激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找到自己。

当我们开心时,一曲欢快的乐曲,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多彩。

当生活平淡乏味时,一支舞蹈,可能焕发我们对生活新的热情。

生命的能量,不光要迸发在此刻,更要为下一刻蓄积能量。

我们带孩子看那些“难懂”的名画展览,带他们听名家音乐会,不是为了让他们“懂”,而是希望,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看,去感受,去思考。

这些“无用的东西”,能唤醒孩子的感官,丰富他们的审美力,激发他们的生命力。

2、审美力差的孩子,学习也会受影响

审美,是孩子分辨美丑的综合能力。

美,不光有外在美,更多的时候,是内在美。

我的一个邻居,曾做了多年中学老师,聊起孩子们学习的事,她说:

“很多孩子都是很聪明的,但悟性真是不一样。

就说同样都是《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有的孩子,理解背诵起来很快,他觉得这个诗特别美。

有点孩子反复背,写很多遍也是磕磕绊绊,觉得又拗口又难。”

这里说的“悟性”,其实就是一个孩子内在对美的感知能力。

内在感知力强的孩子,读几遍可能就能感受到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意蕴美。

审美力不够的孩子,不光在视听上难以体会到外在美,内在美的内涵,也难以触及到他们的心灵。

这样的孩子,你很难说他不够“聪明”,可总显得有那么些“钝”。

审美,是一个人对声、光、色、形、善、恶美丑的综合鉴赏能力。

那些艺术类的课程,除了能让孩子用眼睛捕捉到悦目的色彩,用耳朵感受到动人的曲调,更重要的是,能在孩子心里,种下分辨善恶美丑的深度感知能力。

3、审美,是一种被熏陶出来的直觉

孩子的审美力,从来就不是天生的。

就像马云所说:“艺术是关乎生命审美的教育,要趁早开展。”

除了从艺术课程中学习审美,那些在生活环境里处处能感受到美的孩子,长大后审美自然也不会差。

我们总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也想给孩子一个成功的人生。

孩子眼里的快乐,是当下的判断,那些自由好玩的事情,一点点的强迫都会减分。

而大人眼里的成功,是考虑未来的,那些需要长期培养和投资的事情。

所以,逼与不逼,才会引起这么多人的思考,在这场博弈中,是父母的用心良苦。

我们虽然不能给孩子遍及珍宝的生活环境,可朴素整洁、松弛有度的生活里,依然会在孩子心里,栽出芳香的花朵!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