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劳模”许家印

  壹   一个首富级别的人物敲敲桌子,众人都会注意听他要说些什么。在过去一年的汽车圈中,许家印就是那个经常敲桌子的人。   恒大的新目标是造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这个后来者希望在几年内“换道超车”,成为实力强劲的新晋行业巨头。许家印的马不停蹄,也向外界阐释着他的造车梦想和扩张版图的勃勃雄心。   11月12日,一场汇集了全球206家汽车产业链企业的盛大聚会在广州举行——其中包括13家世界500强。恒大和许家印是这场高规格聚会的“主人”,轮番演讲、深入交流、密集签约,在正式布局新能源汽车业务10个月之后,许家印迎来造车的里程碑时刻。   从地产主业切入汽车板块,恒大展示给圈内外的是典型的跨界形象。就某种意义而言,造车几乎成为许家印的“二次创业”。随着汽车产业深度变革的到来,在电动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等趋势成为潮流之际,恒大正试图走出过去的舒适区,打算在这一全新领域再度寻获巨大成功。   根据计划和蓝图,恒大新能源汽车将用3-5年时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和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这一愿景刺激着恒大上上下下。面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许家印显然不考虑缺席。因此,尽管他自谦造车“没人、没技术、没经验”,但并不妨碍在瞄准目标之后,他带领下的恒大迅速为之付诸行动。   许家印大胆而果断。早在今年3月份的业绩发布会上,他就曾表示,基本完成多元化布局的恒大,在五年内不会再进入其他大产业。如今,新能源汽车已与地产、文旅和大健康一道,并列为恒大集团的四大业务。尤其新能源汽车板块,将扮演起恒大扩张商业版图的龙头角色。   当在上述场合首次系统性地谈及造车之路,许家印坦言,在该领域“一穷二白”的恒大需要在战略和策略上找到一条新道路。言下之意,恒大的造车方式不会同于传统车企,如果完全从零开张,在技术和资源等方面的短板将会直接制约其进展。因此,恒大造车所采取的,将是一条带有浓郁许家印个人风格的特色道路。   “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这是他最新总结的造车关键字。简言之,就是通过大举收购或合作,营造全球性的造车朋友圈,将规模做大并提供好的产品。虽然字眼简单直接,但作为许家印给团队划定的造车路径和上限,恒大无疑将在这几个层面继续突进,并锻造出影响力。   这有点类似于许家印几年前打造恒大“足球王朝”的一幕。在持续高投入和强执行力之下,恒大足球俱乐部豪取中超七连冠,并两度获得亚冠冠军。绿茵场上的成功或许为许家印带来充足的经验与底气,面对竞争同样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后入场的恒大继续沿用高举高打的战略,希望在另一个赛场能够复制以往的神奇。   看上去,恒大似乎并未感受到同行们的“艰难”。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连续放缓,传统车企忙不迭向新能源领域转型,而造车新势力四处融资以求生存的阶段,恒大作为一个跨界而来的追赶者,却在逐渐明晰着自身的造车逻辑,并酝酿着一次次慷慨地出手。 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现场   贰   恒大并非是唯一将目光投向汽车领域的跨界企业,却是决心最大、出手最猛的一个。今年以来,它密集的造车动作可以拉出一个长长的清单。而许家印,无疑是这份清单上的“关键先生”。   23个国家、47个城市、58家全球汽车各领域巨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中,许家印带领他的团队频频出现在全球各地。为了搭建造车“朋友圈”,许家印的目标名单上囊括了世界500强企业和顶级设计大师的个人工作室,通过逐一登门走访,建立起双方基于造车愿景的合作关系。   这是一段忙碌的时期。许家印被称为“造车劳模”,一天跑两个甚至三个城市,春节中秋都在国外考察,恒大的造车梦想也随之不断提速。   截至目前,恒大已通过一系列的收购、控股与合作,搭建起覆盖整车制造、3.0底盘架构、电机电控、动力电池、汽车销售、智慧充电等领域的造车全产业链。   其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两个月,恒大相继与全球五家汽车工程技术头部企业和15位在业界颇负威名的豪华汽车设计师签约,算上最新刚刚完成的与全球前60大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的“联姻”,恒大这个汽车界的新生势力已经构建起全球性的造车同盟,以为恒大新能源品牌“恒驰”的及早面世而暗中蓄力。   在许家印“汽车朋友圈”不断扩围背后,恒大的考虑是,通过与全球汽车领域龙头企业的合作与互补,可以弥补恒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现有的技术和人才短板。在他看来,造车需要全产业链的高度分工协作,关起门来搞单点创新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网罗产业链上的顶级合作伙伴就显得十分必要。   对于“买买买”可能招致的外部质疑,许家印在12日的现场演讲中表示,按照造车的正常逻辑,一台新能源汽车从研发到量产至少需要4到5年时间。如果恒大要四、五年才能把车造出来,人家就笑话了,也可能会错过最好的发展机遇期。“所以我们要通过买买买,缩小产品研发周期,缩短造车进程,来抢占市场先机。”   以FEV和本特勒研发的3.0底盘架构为例,这是世界最顶级且唯一可买到的底盘架构,恒大可在这个底盘上研发十几款甚至上百款车型,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   恒大兵贵神速,许家印步步为营。用时不足一年,恒大造车陆续完成资质、技术、人才、生产以及销售等多层面的布局。自嘲“我做过十年车间主任,不要小看我在制造业方面能力”的许家印,在一番跑马圈地之后,也使得恒大的造车框架初步落成。   按照最新公布的阶段性计划,恒大预计今年投资200亿元,明年投资150亿元,后年投资100亿元,三年合计投资450亿来推动造车进程。而首款车型恒驰1将于2020年上半年亮相,并在2021年实现量产。   在行业仍然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在一众或是惊诧或是艳羡的围观者注视中,恒大这个庞然大物上场了。 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现场   叁   回顾恒大的发展历史,从许家印早年怀揣2万元从贫穷的河南老家出发,到在充满机遇的南方闯荡,就像一部融合了个人大胆进取和企业谨慎扩张的丰富剧集。   许家印是其中的主角。他建造起一个令人瞩目的商业帝国,今年上半年恒大营收超过2200亿元,净利润达到270亿元,现金余额更是高达2880亿元,世界500强排名138位。前10个月,恒大全口径销售额为5461.8亿元,全年6000亿元的销售目标也近在咫尺。   经历过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危机时刻,也不断迎来迅速扩张的高光阶段。用许家印的话说,恒大是从七八名员工的零基础开始,通过23年的努力实现如今的规模。   自十年前实施多元化战略以来,目前恒大已形成以房地产为基础,旅游、健康为两翼,新能源汽车为龙头的产业格局。而每一次的进军新领域,多是许家印在急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作出相应决策的结果。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高增长难以持续,众多房企纷纷在寻求转型或其他布局。无论是深度介入某一行业还是仅作战略投资,其背后的逻辑都十分类似,那就是在主业之外获得新的业绩增长点。而相比其他空间有限的行业,从战略高度和体量匹配的角度而言,新能源汽车行业无疑是恒大最为中意的领域。 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现场   许家印曾经是房地产行业的门外汉,他甚至说过“刚开始,自己连什么是容积率都不懂”。但很显然,这并没有成为恒大快速成长为行业巨头的阻碍。而同样缺乏造车基因的恒大,虽然也不时受到观察者谨慎地审视,加之汽车行业的重资产和长周期无形中抬升了进入门槛,但许家印“站在汽车工业巨人肩膀上”的入局方式,仍然给外界留下足够的遐想空间。   即便短期烧钱,但由于前景广阔,那就果断出手。这可能就是许家印商海沉浮中最朴素的商业逻辑之一。   在这一逻辑之下,支撑起恒大造车理想的,也同样是许家印期待中的庞大规模。按照他的设想,恒大正在规划在中国、瑞典及“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建设十大整车生产基地,每个基地规划产能50万辆。未来10-15年内,十个基地的年产规模将超过500万辆。做大规模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如果这一计划能够逐步实现,毫无疑问也将使恒大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重磅玩家。无论传统车企、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还是其他跨界选手,都将迎来一个潜在而有力的竞争者。   许家印的“野心”正在逐步显露。在大手笔的全产业链收购与合作之后,恒大也被认为正对众多角色进行一场“恒大化”的改造,以尽快使得这条捷径成为未来的坦途。   作为一个造车领域的后来者,“造车劳模”许家印已华丽地完成了上半场。他正在等待下半场的开场哨,在紧张而高效的准备过后,恒大的造车计划将要隆隆地继续启动了。(来源:商业人物) 文章来源:商业人物

一个首富级别的人物敲敲桌子,众人都会注意听他要说些什么。在过去一年的汽车圈中,许家印就是那个经常敲桌子的人。

恒大的新目标是造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这个后来者希望在几年内“换道超车”,成为实力强劲的新晋行业巨头。许家印的马不停蹄,也向外界阐释着他的造车梦想和扩张版图的勃勃雄心。

11月12日,一场汇集了全球206家汽车产业链企业的盛大聚会在广州举行——其中包括13家世界500强。恒大和许家印是这场高规格聚会的“主人”,轮番演讲、深入交流、密集签约,在正式布局新能源汽车业务10个月之后,许家印迎来造车的里程碑时刻。

从地产主业切入汽车板块,恒大展示给圈内外的是典型的跨界形象。就某种意义而言,造车几乎成为许家印的“二次创业”。随着汽车产业深度变革的到来,在电动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等趋势成为潮流之际,恒大正试图走出过去的舒适区,打算在这一全新领域再度寻获巨大成功。

根据计划和蓝图,恒大新能源汽车将用3-5年时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和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这一愿景刺激着恒大上上下下。面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许家印显然不考虑缺席。因此,尽管他自谦造车“没人、没技术、没经验”,但并不妨碍在瞄准目标之后,他带领下的恒大迅速为之付诸行动。

许家印大胆而果断。早在今年3月份的业绩发布会上,他就曾表示,基本完成多元化布局的恒大,在五年内不会再进入其他大产业。如今,新能源汽车已与地产、文旅和大健康一道,并列为恒大集团的四大业务。尤其新能源汽车板块,将扮演起恒大扩张商业版图的龙头角色。

当在上述场合首次系统性地谈及造车之路,许家印坦言,在该领域“一穷二白”的恒大需要在战略和策略上找到一条新道路。言下之意,恒大的造车方式不会同于传统车企,如果完全从零开张,在技术和资源等方面的短板将会直接制约其进展。因此,恒大造车所采取的,将是一条带有浓郁许家印个人风格的特色道路。

“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这是他最新总结的造车关键字。简言之,就是通过大举收购或合作,营造全球性的造车朋友圈,将规模做大并提供好的产品。虽然字眼简单直接,但作为许家印给团队划定的造车路径和上限,恒大无疑将在这几个层面继续突进,并锻造出影响力。

这有点类似于许家印几年前打造恒大“足球王朝”的一幕。在持续高投入和强执行力之下,恒大足球俱乐部豪取中超七连冠,并两度获得亚冠冠军。绿茵场上的成功或许为许家印带来充足的经验与底气,面对竞争同样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后入场的恒大继续沿用高举高打的战略,希望在另一个赛场能够复制以往的神奇。

看上去,恒大似乎并未感受到同行们的“艰难”。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连续放缓,传统车企忙不迭向新能源领域转型,而造车新势力四处融资以求生存的阶段,恒大作为一个跨界而来的追赶者,却在逐渐明晰着自身的造车逻辑,并酝酿着一次次慷慨地出手。

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现场

 贰

恒大并非是唯一将目光投向汽车领域的跨界企业,却是决心最大、出手最猛的一个。今年以来,它密集的造车动作可以拉出一个长长的清单。而许家印,无疑是这份清单上的“关键先生”。

23个国家、47个城市、58家全球汽车各领域巨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中,许家印带领他的团队频频出现在全球各地。为了搭建造车“朋友圈”,许家印的目标名单上囊括了世界500强企业和顶级设计大师的个人工作室,通过逐一登门走访,建立起双方基于造车愿景的合作关系。

这是一段忙碌的时期。许家印被称为“造车劳模”,一天跑两个甚至三个城市,春节中秋都在国外考察,恒大的造车梦想也随之不断提速。

截至目前,恒大已通过一系列的收购、控股与合作,搭建起覆盖整车制造、3.0底盘架构、电机电控、动力电池、汽车销售、智慧充电等领域的造车全产业链。

其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两个月,恒大相继与全球五家汽车工程技术头部企业和15位在业界颇负威名的豪华汽车设计师签约,算上最新刚刚完成的与全球前60大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的“联姻”,恒大这个汽车界的新生势力已经构建起全球性的造车同盟,以为恒大新能源品牌“恒驰”的及早面世而暗中蓄力。

在许家印“汽车朋友圈”不断扩围背后,恒大的考虑是,通过与全球汽车领域龙头企业的合作与互补,可以弥补恒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现有的技术和人才短板。在他看来,造车需要全产业链的高度分工协作,关起门来搞单点创新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网罗产业链上的顶级合作伙伴就显得十分必要。

对于“买买买”可能招致的外部质疑,许家印在12日的现场演讲中表示,按照造车的正常逻辑,一台新能源汽车从研发到量产至少需要4到5年时间。如果恒大要四、五年才能把车造出来,人家就笑话了,也可能会错过最好的发展机遇期。“所以我们要通过买买买,缩小产品研发周期,缩短造车进程,来抢占市场先机。”

以FEV和本特勒研发的3.0底盘架构为例,这是世界最顶级且唯一可买到的底盘架构,恒大可在这个底盘上研发十几款甚至上百款车型,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

恒大兵贵神速,许家印步步为营。用时不足一年,恒大造车陆续完成资质、技术、人才、生产以及销售等多层面的布局。自嘲“我做过十年车间主任,不要小看我在制造业方面能力”的许家印,在一番跑马圈地之后,也使得恒大的造车框架初步落成。

按照最新公布的阶段性计划,恒大预计今年投资200亿元,明年投资150亿元,后年投资100亿元,三年合计投资450亿来推动造车进程。而首款车型恒驰1将于2020年上半年亮相,并在2021年实现量产。

在行业仍然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在一众或是惊诧或是艳羡的围观者注视中,恒大这个庞然大物上场了。

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现场

回顾恒大的发展历史,从许家印早年怀揣2万元从贫穷的河南老家出发,到在充满机遇的南方闯荡,就像一部融合了个人大胆进取和企业谨慎扩张的丰富剧集。

许家印是其中的主角。他建造起一个令人瞩目的商业帝国,今年上半年恒大营收超过2200亿元,净利润达到270亿元,现金余额更是高达2880亿元,世界500强排名138位。前10个月,恒大全口径销售额为5461.8亿元,全年6000亿元的销售目标也近在咫尺。

经历过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危机时刻,也不断迎来迅速扩张的高光阶段。用许家印的话说,恒大是从七八名员工的零基础开始,通过23年的努力实现如今的规模。

自十年前实施多元化战略以来,目前恒大已形成以房地产为基础,旅游、健康为两翼,新能源汽车为龙头的产业格局。而每一次的进军新领域,多是许家印在急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作出相应决策的结果。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高增长难以持续,众多房企纷纷在寻求转型或其他布局。无论是深度介入某一行业还是仅作战略投资,其背后的逻辑都十分类似,那就是在主业之外获得新的业绩增长点。而相比其他空间有限的行业,从战略高度和体量匹配的角度而言,新能源汽车行业无疑是恒大最为中意的领域。

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现场

许家印曾经是房地产行业的门外汉,他甚至说过“刚开始,自己连什么是容积率都不懂”。但很显然,这并没有成为恒大快速成长为行业巨头的阻碍。而同样缺乏造车基因的恒大,虽然也不时受到观察者谨慎地审视,加之汽车行业的重资产和长周期无形中抬升了进入门槛,但许家印“站在汽车工业巨人肩膀上”的入局方式,仍然给外界留下足够的遐想空间。

即便短期烧钱,但由于前景广阔,那就果断出手。这可能就是许家印商海沉浮中最朴素的商业逻辑之一。

在这一逻辑之下,支撑起恒大造车理想的,也同样是许家印期待中的庞大规模。按照他的设想,恒大正在规划在中国、瑞典及“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建设十大整车生产基地,每个基地规划产能50万辆。未来10-15年内,十个基地的年产规模将超过500万辆。做大规模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如果这一计划能够逐步实现,毫无疑问也将使恒大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重磅玩家。无论传统车企、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还是其他跨界选手,都将迎来一个潜在而有力的竞争者。

许家印的“野心”正在逐步显露。在大手笔的全产业链收购与合作之后,恒大也被认为正对众多角色进行一场“恒大化”的改造,以尽快使得这条捷径成为未来的坦途。

作为一个造车领域的后来者,“造车劳模”许家印已华丽地完成了上半场。他正在等待下半场的开场哨,在紧张而高效的准备过后,恒大的造车计划将要隆隆地继续启动了。(来源:商业人物)

文章来源:商业人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