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心”30】真“心”不改: 精神追求勇往直前 郭素森

职业伦理与人文关怀第30心

现代职业人的心灵滋养方案

◎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只在一念之间。不想做,不敢尝试,就不会开发出自己的潜能,就不会进步,就不会在实践中培养起自己的自信心。想要使自己足够坚强和自信,最好的办法就是敢于去做那些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事,在探索中激发自己的潜质,培养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能力,丰满自己的心灵。

◎职业精神不是教出来的、喊出来的,而是在职业活动尤其是困难面前培育和张扬出来的。美好的项目结果总是让人感慨,但过程总是让人感动,且久久不能忘怀,日久弥新,成为最美好的人生记忆,实际上就是一次精神的放飞与升华。

◎正确与否,极易辨别,难在选择。错误的思想精神,因为迎合人懈怠的心理、惯性的方式、自恰的学说,而大行其道成为流行品种;正确的思想精神,因为需要严格的自律、辛苦的付出、非人的煎熬,而被多数人所摈弃。

【微案例】

戎鹏强说,只要走进北重集团的大门,即使闭上眼睛,他都能摸到自己工作的502车间。

从1983年至今,他就干了镗工一件事,而且一干就是33年,练就了以“手”当“眼”的绝活儿,只要用手握住刀杆,通过感受刀头的震动,他就能对加工进度做到心中有数。

通过几十年如一日的摸索实践,他总结了“摸、听、看、量”四字诀。

所谓“摸”,主要是摸刀杆,根据摸刀杆判断刀在行走时的状态;

“听”就是听机床发出的声音和硫化油流动的声音,判断机床运转是否正常;

“看”是要看铁屑的形状和电流表的读数;

“量”是测量刀杆每分钟行走的距离和内控的尺寸。

凭着扎实的技术水平,2006年,戎鹏强成功加工出高精度5米长、30毫米小口径身管,标志着我国成为极少数能够生产高精度超长小口径身管的国家;

2009年,他成功加工出Φ25毫米、4米长氢气炮,填补了国内空白,创造无形价值数千万元;

2010年,他圆满完成了国家某重点试验装置Φ320毫 米、Φ400毫米、Φ480毫米、Φ720毫米、大口径管体激波风洞的加工任务,为北重集团创造上千万元的利润。

他28岁成为厂劳模,蝉联8届;他30岁成为自治区劳模、全国劳模,并获得第十三届全国技术能手。

他说:“我们深孔加工,最讲究的就是一个要‘正’,一个要‘直’。干了这么多年,这两个字就一直是我所追求的。我要求它和人生的直线度一样,不能走偏。”

【大讨论】

深孔镗工,贯直人生。从戎鹏强成长历程上,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坚不可摧的职业精神。毛泽东主席说过一句名言:“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职业生活中,总缺不了一种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超越性在很大程度上更能诠释职业者的价值追求。

生命之德与无限潜能

所有的生命都以活动为主要存在形式,不活动基本上意味着死亡或者消失。人作为一种高级生命形式,以实践生命为基本目的,同样用活动来彰显生生不息的生命之德。大家常说:“不劳动者不得食。”这句话从反面说明积极从事实践生命的重要性。

本文重点论述的是在困难和挑战面前的生命之德,具体表现在现实工作中即为想不想、能不能、敢不敢的问题。有的人,领导还没有安排完工作,就叫喊着不可能完成;有的人,遇到问题,不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解决;有的人,一遇到困难,就望而却步。

其实,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只在一念之间。不想做,不敢尝试,就不会开发出自己的潜能,就不会进步,就不会在实践中培养起自己的自信。想要使自己有足够坚强和自信,最好的办法就是敢于去做那些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事,在探索中激发自己的潜质,培养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能力,丰满自己的心灵。

许多影视作品、文章小说中都提到过这么一个概念,说我们的大脑只开发使用了10%而已,那么人的潜能、潜质呢?一个成功的职业者,往往根植于坚忍不拔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这样才能尽可能多地开发出自己的潜力,激发出自己的潜能,而这些潜力、潜能还有多少没有被开发激发出来,很难予以评估,只能说,潜力、潜能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仅仅是一小部分。生命之德固然以人的存活为基础,但潜力和潜能却是生命之德的精华。不管是谁,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是高贵的生命体,如果你足够坚强,从理论上说,你就会创造史无前例的事业,因为成功只属于坚韧不拔的人。

职业精神与实践培育

2018年3月14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霍金逝世,引发全球各界的悼念。他在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但他的精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载体就是他持之以恒研究的宇宙论和黑洞。

人的精神不能超越现实而存在,“穿越”也是以历史的学习和当下的社会经验为基础。大家常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更能培养人的精神。我们说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这种精神是在长征这场伟大的实践活动中培养锤炼出来的,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长征的人才能有体会。

人的经历本身就像人生的矿石,生命的活力、人文的精神、意志的刚强都是在冶炼提炼中培育和释放。职业精神不是教出来的、喊出来的,而是在职业活动中尤其是困难面前培育和张扬出来的。美好的项目结果总是让人感慨,但过程总是让人感动,且久久不能忘怀,历久弥新,成为最美好的人生记忆,这实际上就是一次精神的放飞与升华。所以,项目成功以后,留下的最珍贵的不是物质的东西,而是软性的精神,这是一位职业者、一个单位核心的竞争力。

人生价值与自我实现

世界上所有的人几乎每天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不管是明意识还是潜意识,都在想对于家人,对于亲戚朋友,对于社会,对于国家甚至整个世界,自己价值几何?这是一个自我价值认同的问题,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的根本问题。

人的价值怎么评估?“世纪伟人”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人的价值从何而来?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说:“人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从本质上说,人生发展的道路都是自己的选择,自己选择都来自个人内心的意愿,人所选择的奋斗所形成的贡献追根究底就是个人的决定。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

人的潜力潜能巨大,个人主体意识的自觉,就形成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选择了珍惜时间,生命就变得有价值;选择了奋斗,实践活动就变得有价值;选择了坚强坚韧,成功后的价值就更大。对此,英国作家查尔斯·巴克斯顿发出这样的感慨:“经验显示,成功多因于赤忱,而少出于能力。胜利者就是把自己身体和灵魂都献给工作的人。”

人文精神与生命超越

对生活意义的追求,是人文精神的超越性。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名言:“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的基本含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对个人来说,就是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头脑和心灵,在对世界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态度上自己做主,认真负责。在现实生活中,人人嘴里喊着民主、自由、人格,但真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却是人世间最难的事情,不仅需要毅力和勇气,而且需要智慧和能力。生活对于智者永远是一首昂扬的歌,它的主旋律永远是奋斗。

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

现代文学家、诗人艾青说:“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健康的人文精神,以饱满充盈的心灵世界,立足当下,锐意进展,不纠结过去的一切,奋力把未来和世界向自己打开,这是一幅斑斓壮阔的画卷,这是一首顽强拼搏的史诗。

【新思维】

物质时代,心灵的恬静就成了奢侈品。

我们所说的“精神啃老”现象,背后其实是一批“襁褓青年”,他们永远长不大,没有主见、没有思想、没有自制力,很难实现自我精神的独立。

现代社会似乎在鼓励一种自我实现的文化,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己的行为与选择不受制于任何外在的约束,稍一懈怠,必然通向利己主义和自我放纵。

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完全可以按需所取,实现自我精神的自恰。而按照正确唯一性的标准,显然自恰的并非正确。

我们在反思、盘点自己人文精神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寻找正确精神生活的伦理基础。其实,正确与否,极易辨别,却难在选择。错误的思想精神,因为迎合人懈怠的心理、惯性的方式、自恰的学说,而大行其道成为流行品种;正确的思想精神,因为需要严格的自律、辛苦的付出、非人的煎熬,而被多数人摈弃。

《后汉书·窦融传》载:“欲设闲离之说,乱惑真心。”真心指的是纯洁善良的心。本文题目真“心”不改,指的是正确的精神确定了,就万不可改变,要永远“真”下去,精神追求勇往直前。

节选自郭素森《职业伦理与人文关怀——决胜职场的48颗“心”》(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