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极河山集:《故国背影 • 宕昌羌人的历史奋争》(11)

策划:刘恩华 王 皓 冉小平 马昱东

校审:冉小平

执笔:马昱东

(11)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赢渠梁接受商鞅政治主张,“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承,凡三十一县”(《史记 ▪ 商君列传》),在秦国最初设置的三十一县中位于今日宕昌县北部的岷县就在其中,因滨临洮水秦国在此设置临洮县。

在这次影响中国数千年治国格局的伟大政治探索实践中,中央政权第一次最近距离的迫近今日宕昌地区,也就是2368年前的古羌水流域。

因此我劝诸公途经岷县时不要小瞧这个有点土气的西北小县,就历史而言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国家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之一。

古老归古老,秦国在公元前350年设置的这个国家政权统治机构仍然是十分脆弱的,并没有就此向四周扩大中央政权的影响力和统治范围,原因有很多,义渠国的不断崛起应该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拜《大秦帝国》、《芈月传》等影视剧所赐,义渠国历史特别是那个被大秦宣太后芈八子诱杀于甘泉宫的义渠王的故事广为世人所知,几乎达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当然绝大多数观众关注的还是爱恨情仇和宫闱秘史,这些对于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政治而言,满满的全是套路。

建立义渠国的义渠戎以及与其反复争夺陇东高地的狄人后裔都是古羌人不断演变进化而来的不同族系,殷商时期,义渠戎原居于今日固原地区和陇山东西两侧,狄人后裔獯育与先周部族共同占据陇东高地。

为争夺有限生存空间,狄人与周人部族长期血战,最后终于迫使周人南迁,陇东高地遂为狄人全部占据,自此狄人又与日渐东进的义渠戎进行长期反复的残酷较量和厮杀。

商王武乙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之父、周武王祖父季历在商王全力支持下率领周军发起进攻西落鬼戎(今甘肃东部、陕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的战争,“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

翟与狄相通,都是中原华夏族人对北部落后部族的蔑称,本次战争后,盘踞陇东高原的狄人北迁蒙古高原,慑服于商周的义渠戎趁机进入陇东高原的核心董志塬地区。

“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一个小边边”,这是陇东地区的一句民谚,我有幸到过陇东高原三四次,还算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和认识,就现在自然地理状况而言,这句民谚只能是陇东人民比较高调夸张的自我安慰罢了,如今的董志塬还真是没法与八百里秦川相比拟。

如果我们穿越到两三千年前,陇东地区的自然植被尚不至于发生太大的人为破坏,水土流失也不可能达到如今程度,董志塬一定是水草丰美,气候湿润,宜耕宜牧的人间宝地,当然部分尚未南迁与义渠戎杂居的周人也掌握相对先进的原始农耕文明,这些都是义渠戎日渐壮大的基础要素。

西周末年,王室内乱,诸侯纷争,义渠戎正式宣布脱离周室,建立方国,都城在今宁县城关西北数十里处,义渠国具体建立时期不详,但根据现有史料推理至少不应迟于周平王迁都洛邑的公元前770年。

义渠国建立初期,不断出兵四处开拓疆域,在吞并了彭卢戎(今镇原彭阳和庆阳彭原)、郁郅戎(今庆阳、环县、合水)、朐衍戎(今盐池)、鸟氏戎(今泾川、灵台)等弱小部族后,其国界西达西海固草原,东抵桥山,北控宁夏河套,南达泾水,面积约10余万平方公里。

毋庸置疑,因其族源更近,日渐强盛的义渠国对于陇山以西的羌戎诸族一定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震慑力。

一个强盛的羌戎强国几乎呼之欲出,这是周王室和华夏诸侯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还好,早在周孝王时期西周王朝就在陇山以西撒下了一粒可以长期对抗西戎的种子。

秦非子受封秦地(今天水清水县、张家川县等地),表面看是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获得的封赏,实际上他就是周孝王精心挑选和布置的战略棋子。

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讲什么格局,要我说不能影响百年的都很难说是格局,顶多就是个idea而已。

可能你曾经对软弱的周王室嗤之以鼻,你这么想也不算错,毕竟破鼓万人捶,自西周末年直至东周灭亡,周王室似乎就是历史笑话的代名词,但我今天郑重告诉你周孝王将非子封于陇山以西羌戎堆里的秦地,才是极其少有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大格局。

所以不要轻易轻视国祚长达数百年的周王室,我们要在更大视野范围内看待历史,没有周孝王这粒种子哪来横扫六合一举奠定中国数千年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强盛秦国?

当然处于渭水流域的秦国崛起也绝不是用嘴吹出来的,是无数代秦人与羌戎不断浴血奋战才使得秦国逐渐强盛壮大。

公元前624年,秦穆公称霸西戎后,基本解决了陇山以西今日天水、定西及陇南北部地区羌戎不断反叛侵袭的问题,但日趋强大的义渠国又成长为秦人不容忽视的强劲对手。

血腥残酷的战争不可避免,自秦穆公之后秦国与义渠国又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长期战争,在此过程中双方互有攻伐与胜负。

公元前444年,秦伐义渠,“执其君以归”,义渠国战败;

公元前430年,厉兵秣马十四年之久的义渠国倾全国之力攻秦,从泾北直攻至渭南平原,此战义渠国大获全胜,疆域东达陕北,北到河套,西至陇西,南达渭水;

公元前331年,秦趁义渠国内乱之机发兵攻伐,义渠国臣服于秦;

公元前327年,秦再伐义渠,夺其郁郅城(今庆城),义渠国再次向秦称臣。

公元前318年,义渠国趁中原诸国混战,背叛秦国,配合赵、韩、燕、楚、魏五国联合攻秦,并大败秦人,对秦国构成重创。

我们认为公元前318年的此次战役,由于秦国战败,其统治力量极有可能再次退出陇山以西地区,陇右地区又一次成为义渠国的势力范围,在此区域内的羌戎各部必然慑服于义渠国之强盛成为其附庸部族,同时在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设置的临洮县也可能在此战后名存实亡。

经过长期的准备与谋划,公元前272年,秦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义渠国灭,若从殷商武乙算起至公元前272年,义渠国国祚竟达800余年,最强盛时期疆域面积达到20余万平方公里。

秦灭义渠后,在其旧地置陇西郡、北地郡,多种历史典籍对此均有十分明确的记载,这充分说明在义渠国尚未灭亡之前,今日庆阳市、平凉市、固原市、天水市、定西市、陇南市北部大部分地区都是义渠国的领土范围或可以发挥重大影响力的势力范围。

秦国设置的陇西郡管辖范围十分广阔,大致包括今日陇山以西的天水市、定西市大部,同时包括兰州市、平凉市部分地区和陇南市北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古羌水流域(今日宕昌地区)似不应在秦置陇西郡范围之内。

在持续近千年的羌戎与华夏部族的战争中,相对独立封闭的羌水流域极有可能成为西北各部羌戎躲避战争的人间乐土,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秦国设置陇西郡的公元前272年,宕昌地区羌水流域的羌人仍处于不断融合之中,宕昌羌作为一个整体登上历史舞台至少还是500多年以后的事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