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变囚徒,戈恩奇迹消亡录

封面题图|《夜行者》

2018 年 11 月 19 日,卡洛斯·戈恩乘坐豪华商务机抵达东京羽田机场。在他的日程安排中,这一天相当休闲——离开机场后,他将和女儿一起享受一顿日本寿司。作为全球最大的车企联盟雷诺-日产-三菱的最高管理者,卡洛斯·戈恩是一个「空中飞人」,一年中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法国,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日本,另外三分之一则满世界视察工厂。不过很可惜,日本检察官的出现,让他吃寿司的计划泡了汤。还没走出机场,他就被检方带走了。

消息一出,举世震惊。戈恩在日本长期扮演着救火队长般的「英雄」角色。1999 年,在戈恩主导下,法国雷诺重金入股,解救了濒临破产的日产汽车,雷诺-日产联盟由此诞生。此后,戈恩拿出了一份「日产振兴方案」,以「外科手术」般的管理方式,将日产重新推上日本第二大汽车商的宝座。2008 年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克莱斯勒濒临破产、通用汽车举步维艰、丰田出现亏损……汽车行业一片哀嚎,然而在戈恩的领导下,日产全球产量同比上升 0.9% ,成为唯一一家没有「裸泳」的汽车厂商。这次令日产起死回生的管理案例,被日本人称为「戈恩奇迹」。

然而,在戈恩被捕后的一年里,日产先是被曝出大量裁员,接着在前不久公布 2019 第二季度财报中,宣布利润同比暴跌 70%。「戈恩奇迹」失去戈恩后,一下子黯然失色。作为日本第二大汽车厂商,为什么日产汽车如此依赖戈恩,戈恩又是如何从英雄变为阶下囚的呢?

01

日产也算得上是一家历史悠久的汽车厂商。

1937 年,日产推出了日本第一批量产汽车 Datsun Type 15 。尽管这批汽车全部基于英国奥斯汀汽车改造而来,但仍然奠定了日本国产汽车的信心。二战期间,日产是日本军方最大的军车供应商,为此开拓了皮卡生产线。战争结束后,日产在轿跑车和皮卡车上双向发力,不仅推出了日产天际线(即经典款 GT-R 的前身),还推出了 Datsun 紧凑型皮卡。220 个美国军人购买了这种车,爱不释手,不惜自费运回美国。可以说,日本汽车出口海外的第一枪,就是日产打响的。

1970 年代,全球接连遭遇两次能源危机,高油耗的美国汽车惨遭冷落,精致省油的日本汽车受到青睐。由于早早布局海外,日产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商,先后在墨西哥、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南非建立工厂,业务范围覆盖五大洲,率先成为跨国公司俱乐部中的一员。

即使规模巨大,进入 1990 年代后,日产因为一场金融危机连续七年亏损,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彼时丰田如日中天,日本媒体一边倒地看衰日产,有人甚至说:「谁此时出面收购日产,就相当于把美元装进铁盒子里,然后扔进大海。」

日产首款紧凑型皮卡和天际线轿跑

就在此时,不信邪的戈恩出现了。

戈恩其人,直到 2018 年被捕之前,都称得上是「人生赢家」。生于巴西,长于黎巴嫩,青年时期加入法国籍。父亲是黎巴嫩人,母亲是法国人。他本人精通英语、法语、拉丁语、日语、阿拉伯语五种语言。在法国顶尖的巴黎高等矿业学院硕士毕业后,进入米其林轮胎工作。之后,他用 18 年的时间,盘活了负债累累的米其林巴西分公司,还将其塑造为米其林集团盈利能力最强的分公司。触到职业天花板后,戈恩果断辞职,转身进入法国雷诺汽车。

当时,雷诺刚刚完成市场化改制,长期的官办性质让雷诺的产品和市场份额都很羸弱,戈恩一进入雷诺,就成为执行副总裁,负责企业内最重要的采购、生产和研发。在砍掉 15 亿美元的成本后,戈恩成为远近闻名的「成本杀手」。为了迅速让雷诺壮大起来,戈恩瞄准了千里之外正处于危机漩涡中的日产汽车。

顶着所有人都不看好的压力,雷诺出资 54 亿美元,纾解了日产的困局。这 54 亿美元,雷诺原本打算直接以「收购」的名义给出。这样一来,日产就成了雷诺的子公司,但日本政府坚决反对,最终这些钱成了一笔巨额援助,雷诺和日产结成跨洲际联盟,雷诺持有日产 43.4%的普通股股权,而日产则持股雷诺 15% 的无投票权股份。事实上,从会计实质来看,日产已经成为雷诺旗下子公司,并且,雷诺掌握着日产的最终决策权。

但不论如何,日产活下来了,戈恩也因此顺理成章进入日产,以雷诺钦定的 COO 身份,主导着日产的重组和复兴。

在「成本杀手」戈恩的主导下,一场名为「日产振兴方案」的手术迅速实行开来。这是一场欧美式以利润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对日本传统管理模式的大清除。戈恩认为,日产之所以连续七年陷入亏损,就在于太追求业务规模的增长,反而忽略了利润定位。此外,日产的日式管理让公司从内到外都极度低效,必须改变。

卡洛斯·戈恩

戈恩的改革措施可谓「刀刀到肉」。

首先,戈恩砍掉了绝大多数与汽车制造无关的支线产业,让日产重新回到以汽车技术研发和制造的主线上。其次,戈恩一举掀翻了日产沿袭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管理办法,以绩效为导向,重新制定了薪酬方案。

就连日产的供应商也被「修理」了一番,此前日产汽车产业线太过庞杂,对零部件供应商依赖度很高,以至于供应商连年抬价,日产也任人宰割。戈恩上台后,先是宣布供应商数量要减少一半,随后又规定,日产 3 年内削减 20% 的成本,只有帮助日产降低采购成本的供应商才能继续合作。

就这样,从公司产业线,到人员管理,再到「油水」最丰富的的供应链环节,戈恩一刀一刀,硬是砍下了大块的成本,以至于在「日产振兴方案」施行仅 1 年后,日产账目上就出现了高达 27 亿美元的盈利。

一夜之间,「戈恩奇迹」被渲染得神乎其神,超过十万名日产员工因此避免了失业,戈恩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英雄」。很快,雷诺下达任命,戈恩转正,成了日产名正言顺的 CEO,他也是第一位当上日本汽车公司最高领导的外国人。

不仅如此,在戈恩的强烈要求下,日产的工作语言也从日语变成了英语。

02

赞美声言犹在耳,「戈恩奇迹」的微妙之处也一点点显现出来。

接手日产之初,戈恩曾批评其「只追求规模增长,不以利润为导向」,但轮到戈恩自己真正掌舵时,联盟规模的增长却成了他管理生涯里最不容忽视的功劳簿。

2010 年 4 月 7 日,戈恩一手促成了雷诺-日产和戴姆勒的结盟,二者合组为全球第三大汽车联盟,交叉持股 3.1% ,戴姆勒是全球第一大商用车和第二大卡车制造商,以生产梅赛德斯-奔驰闻名。如此一来,雷诺-日产联盟面前的产业巨人只剩大众和丰田。

2016 年,日产作为三菱多年的合作伙伴,偶然发现了三菱汽车油耗量造假,日产立马通过媒体曝光了这一消息,导致三菱汽车股价狂跌,公司财务饱受考验。就在此时,戈恩提出希望收购三菱部分股权,帮其渡过难关。于是,三菱以 2000 亿日元的价格向日产卖出了 34% 的股权,雷诺-日产联盟再添一员,全球最大的汽车联盟由此诞生。

可以说,戈恩从雷诺出发,几乎在相同的时机、以相同的手段,把日产和三菱捏合在一起,成就了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联盟。此后,戈恩一人担任了雷诺董事长与 CEO 、联盟董事长与 CEO 、日产董事长、三菱董事长等几个至关重要的职位,称一声「话事人」毫不为过。

身居高位带给戈恩的改变非常明显。

戈恩管理生涯的高光时刻是「日产振兴方案」奏效的前后几年。那个时期,他几乎整日泡在日产的工厂里,同事们都形容他是「 7-11 」型工作狂,每周工作 7 天,每天工作 11 个小时以上。在工厂里,戈恩会不分上下地和人交谈,员工、供应商、经销商,任何一个他认为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他都会亲自走访。他很少发脾气,但他会显露出很明显的失望表情,希望对方主动给出解释,并提出解决方案。

戈恩的旧同事评价说,「他是一个出色的听众,同时也是一个富有魅力的领导者。」

然而,当戈恩开始同时扮演 4 个董事长的角色时,他的态度就开始变化了。为了同时兼顾法国、日本事务,戈恩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当「空中飞人」,他的行程表一天比一天拥挤,其中最多的是与各个国家的国家元首会面,举行新闻发布会,或者参加衣香鬓影的宴会。他热衷的活动太多了,以至于只能在飞机上补觉。

渐渐地,戈恩不再出席日产主要经销商的年度会议,曾经大部分由他亲自完成的交流过程,都变成了纸上的文字,供他一览而过。

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戈恩完全颠覆了曾经「倾听者」的形象,他说,雷诺「在一切(结论)都没有的讨论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而「老板必须有 100% 的行动自由,并且对自己的行为负 100% 的责任。我从不容忍任何违反这一原则的行为,我永远也不会接受任何干涉。

当倾听者变为专制者,雷诺-日产联盟规模一日膨胀过一日,终于在 2018 年产量超越大众,成为全球最高。尽管如此,日产在日本的地位却从仅次于丰田的第二位,跌到了第五位。这种地位的显著下降让经销商非常不满,其中一位负责人就说:「曾经他给我一种感觉,他会听取我们现场的声音,并且和我们共同管理公司,但现在那种团结的感觉消失了。」

除了变得「不接地气」,戈恩给自己一点点增加的福利,也让很多人心存疑虑。

从 2016 年把三菱拉进联盟开始,戈恩就以「日产的重建者」自居。2017-2018 年两年间,戈恩获得了总计 1700 万美元的报酬,此外,戈恩的第二任妻子卡罗尔还在贝鲁特、里约热内卢和巴黎拥有多处豪华住宅。

虽然连法国总统马克龙也觉得戈恩的薪酬方案不妥,但当被记者问到,是否认为自己的薪水过高,戈恩笑道:「不会有任何 CEO 说自己的薪水太高,这不取决于我,而取决于董事会。」

众所周知,戈恩自己既是 CEO ,也是董事长。

03

薪酬争议持续 2 年后,戈恩和「戈恩奇迹」的捆绑关系,终于在 2018 年 11 月 19 日被强制解除。

2017 年, NHK 爆料称,日产汽车不当检查已经持续 20 年之久。随后日产回应说,日产汽车检查员工的培训体系虽然已经 20 年没有更换了,但这不等于不当检查行为持续的时间。在日产车辆检查的最后一道程序上,确实存在没有资格证明的人员完成的情况,但日产方面认为,相关车辆符合安全标准,不予以召回。

祸不单行, 2018 年 7 月 9 日,日产又曝出油耗和尾气数据造假事件。日产发布声明说,日本国内 5 家工厂存在检测不当的行为,在明知检测环境没有达到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仍然继续测试,当测试结果达不到预期时,员工就会对样本车的油耗和排放数据进行篡改。尽管认了错,但日产汽车认为,除了一款车型还在检测,其它车型仍然符合政府标准,无需召回。

1 年不到,日产连续出现两起质检丑闻,曾经令日本人自豪的「汽车之光」,逐渐成了「问题之光」。

油耗造假事件 4 个月后,戈恩被捕,原因是财务不端。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戈恩三次保释,又三次被捕,一开始,检方认为他在金融危机期间通过财务手段,少提报了 8200 万美元的收入。之后,检方又怀疑他在 2015 年到 2018 年期间,少报了总计约 40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2.4 亿元)的收入,还把金融危机期间私人投资公司的损失转嫁给日产。

与此同时,「戈恩奇迹」也在逐渐褪色。人们发现,尽管雷诺-日产联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联盟,但这种规模的桂冠是以雷诺和日产竭尽全力的产量提速为代价的。自从联盟成立后,雷诺的产量几乎翻了一番,而日产的产量增速更快,从最开始的年产 200 万辆,到 2017 年的 580 万辆,比雷诺多了将近三分之一。

剧增的产量让雷诺-日产联盟的盘子越做越大,但这一时期,几乎所有的传统车企都在小心收缩阵线,准备往电动汽车、智能驾驶转型。就连戈恩自己也在 2010 年预言过,「未来的汽车世界,一定是属于电动汽车的。」但令人费解的是,在电动汽车的转型上,雷诺-日产联盟却非常缓慢。

早在 2009 年,特斯拉便已经推出豪华电动车 Tesla Model S , 2012 年 6 月正式量产,电动车狂欢由此开始。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也实行许久,从 2013 年开始,一车一补,造车就补,不仅补贴消费者,还补贴企业,新能源汽车成为举国上下皆知的风口,无数互联网造车企业闻风而动。

尽管全球第一、第二大汽车市场都对电动车无比渴望,早已通过合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日产,却不慌不忙,迄今为止,仅仅在中国推出了一款电动车型。

戈恩早期所说的「以利润为导向、重视技术开发和客户需求」,不知不觉间已成为了一句空话。

日产利润增长率连年震荡

2019 年 11 月 12 日,日产公布了最新的季度财报,其中营业利润同比暴跌 70%,同时,日产还把 2019 财年的全年利润预期下调为 11 年来最低水平,并且取消给股东派息,受此影响,雷诺作为日产的大股东,股价大跌。

3 天后,日产宣布,在美国召回近 40 万辆汽车,因为制动系统有故障,可能导致制动液泄漏,引发火灾。相同的错误,日产已经犯过好几次了。

撇开戈恩本身可能存在的财务问题不谈,在他主导雷诺-日产联盟的 18 年里,日产确实一步步扩大了自己的盘子,但不可否认,日产在面临转型风口时,也变得迟钝了。曾经的日产,是开发出紧凑型皮卡、 GT-R 等经典车型的创新引领者,但进入 2000 年后,日产的重点放在了攻城略地上。

当戈恩在成本上狠下杀手,拯救日产之后,他让日产变得更有「匠气」了,孜孜不倦地替雷诺,或者说他自己,赚取更多的利润,但作为一家身处汽车潮流剧变中的厂商,日产却少了曾经的「匠心」和敏锐。

今天正好是戈恩第一次被捕一周年,今年也是雷诺-日产联盟成立二十周年。日产正因为财报和召回事件烦心不已,此前,这家日本第二大汽车厂商已经宣布要加紧裁员 1 万人,还想卖掉英国和西班牙的工厂,甚至砍掉发家品牌 Datsun 。

「戈恩奇迹」的保质期似乎已经过了,但戈恩当初带给日产的管理经验还没过时:以利润为导向,重视技术研发和客户需求,让主业更加突出,管好内部员工的同时,也管好供应链。这些东西,戈恩忘了,于是日产也忘了,但看过「戈恩奇迹」和新能源补贴爬坡又退坡的人们,不该忘记。

参考资料:

[1]庞云霞,张有林:日本车企再曝排放数据造假

[2]罗东:东风日产的非常冒险

[3]陈秀娟:日产拟裁万人渡难关

[4]周武英:日产汽车重振尚需时日

[5]晓睿:卡洛斯·戈恩商业赛道上的疾速「超人」

[6]LeoLewis,KanaInagaki,DavidKeohane,PeterCampbell:Thedownfall of Carlos Ghosn

[7]REUTERS,BLOOMBERG:Nissanreports 70% profit slump in secondquarter and slashes full-year outlook

[8]RussellHotten:CarlosGhosn:Renault-Nissan's relentless 「cost killer」

[9]HANSGREIMEL:Ghosnis getting fit for the fight of his life

图片来自网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