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采访商有:外卖代运营行业被低估?

近日,商有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的采访,作为行业头部服务商,商有联合创始人陈怀敏解读了外卖代运营行业的发展。

【商有带你了解行业背景】:《2018-2019中国在线外卖行业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外卖市场规模每年保持两位数的扩张速度。2018年,外卖市场规模突破2400亿元大关,2019全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超2800亿元。从用户规模来看,2018年中国外卖用户规模较2017年增长17.4%、达到3.58亿人,预计2019年将超4亿人。基于外卖业务的蓬勃发展,外卖代运营公司开始进入资本视野。

(以下部分为采访实录)

标准化和规模化是行业痛点

2017年底,陈怀敏与合伙人共同创办了外卖代运营公司“商有”,此前他们均供职于闪电购,拥有在线新零售背景。

“当时饿了么已宣布合并百度外卖,外卖市场变成两大巨头之间的竞争。同时,双方平台逐渐降低补贴力度,提高抽佣比例。我们判断,依靠平台补贴躺着赚钱的外卖红利期接近尾声。对于商户来说,精细化运营将成为未来制胜的关键,但他们中的大部分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专业的外卖代运营公司将迎来窗口期。”

据陈怀敏介绍,外卖代运营绝不仅仅是帮助商户运营外卖账号、优化页面、增加曝光这样的基础工作。“如果将商户看作一个公司的话,外卖代运营承担的是类似于在线事业部的工作。”陈怀敏解释称,即使是同一家品牌,堂食和外卖是两个不同的物种,顾客的用餐诉求、购买价格、享受的配套服务、商户所承担的成本都是完全不同的。相对应地,外卖业务的操作流程也需要重新改造。

“以我们熟悉的面条为例,首先,对于外卖订单,考虑到还有半个小时左右的配送时长,为了达到最佳口感,餐品可能只需做到七分熟。其次,出餐也必须在十五分钟内完成,否则会挤压外卖小哥的配送时间,引发他们的反感和不配合。再次,配送时长必须控制在一小时内,否则餐品口感变差极易引发用户投诉。

此外,商户的整个支持系统如财务、人事等流程也要做出相应调整。很多传统餐饮企业,遇到老板出差等特殊情况,一项预算的审批可能要等十天半月,但如果要参与饿了么、美团平台等活动,需要在很短的时间确认并付款。因此,外卖业务需要的是用互联网思维把商户既有流程重新改造。”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餐饮本身是一个非标准化的产品服务业态,而外卖运营又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同的餐饮类型、不同区域,甚至不同时段、不同天气运营方案都要适时调整。因此,标准化和规模化是外卖代运营这门生意的最大困难。

“根据已有的产品、用户、市场等数据,现阶段大家尽可能地将其中可以标准化的内容提炼出来,摸索出最适合的方法论。比如,对应每家门店我们有52项诊断,3600个影响因素。”陈怀敏坦言,对于更高阶的全域运营,线上品牌塑造等内容很难标准化,每个人能够服务的品牌数量也有限,因此行业对人力的依赖比较重。随着技术的进步,经验和数据进一步沉淀,未来有望在更多的服务中实现一定的产品化,减轻行业对人力的依赖。

打造流量时代下的新餐饮

目前外卖市场还没有进入理性阶段,外卖的成本是高于堂食的,但外卖平台上的餐品普遍等于或低于堂食价格。这是因为餐饮行业低价恶性竞争的情况仍然存在,所以外卖市场目前还比较混乱。”

陈怀敏判断,外卖代运营近五年还会持续增长。“虽然在一二线城市外卖市场增长趋于稳定,但在更广阔的三四线城市等下沉市场,外卖服务的扩张依然将带动行业增长”。

此外,陈怀敏认为,目前外卖代运营行业仍处于被低估的阶段,伴随着外卖行业进一步发展,代运营也会持续分化和分层,服务的深度也将持续加深。“代运营只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它更刚需、高频,能直接为商户带来经济利益,但多数代运营公司的价值绝不仅仅在帮助商户实现外卖订单量的增长上。”

在流量时代下,需要把所有顾客用户化,每个到店顾客,不单只是一个手机号,而是一个能够真正感受我们的服务的用户;是能够产生交易,能够进行双向触达的用户。

然后是数据化,所有门店线下堂食、外卖,甚至电商消费者变成品牌数据库的用户画像,能清楚用户性别,年龄,工作在哪里,平时最喜欢吃的菜品是什么…,把每一个人都具象化、画像化。整个餐厅线上线下一体化、数据化,这是新餐饮现阶段所有人应该去想怎么做的事情。

记者注意到,“商有”已推出商有云店,帮助餐饮商家将用户沉淀到自有流量池中,未来将在打通商家线上线下流量,建立全域会员,打造餐饮品牌化方面,商有将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本文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