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不是官宣”湮没“舐犊之心”

“愿人世上再没有无奈的分离”。“防拐”、“打拐”是一场未完的、持久的社会战役,因此,“嫡出庶出”并不是最要的,重要的是最大限度的争取到全社会的力量支持,别让那一颗颗“舔犊之心”湮没于“不是官宣”的非议声中。

近日,有关人贩子“梅姨”的图片在朋友圈以及网络平台热传,图片中附有“梅姨”的头像图,以及“寻找梅姨”“一起寻找梅姨的下落”等文字,并附有二维码,扫描会链接到“CCSER儿童失踪预警平台”;11月18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曾发布消息称,“梅姨”的第二张画像非官方公布信息,CCSER不是公安机关官方权威平台。(11月19日 《北京青年报》)

“梅姨”彩色画像一经发布,立刻引发了各大网络社交平台的众多网友“热心刷屏”,其中“寻找梅姨”“请记住这张脸”等话题更是迅速飙升至热搜榜前几位,进入了民众关注的焦点视线内。可谁知,这份来自公安部的“辟谣声明”就如一盆让人“醒脑明目”的“神仙水”,在瞬间浇熄了大众那颗“火热参与”的心。于是,网络舆论风向也随之“逆转”,前一秒还在“积极转发”,下一秒就开始“暴风打假”。

实际上,发布这张彩色照片的网络平台负责人也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回应:该平台的确不是官方平台,但发布照片的初衷确实是希望增加线索、扩大渠道,从而帮助被拐儿童家庭尽快找到孩子;且据“梅姨”黑白画像的作者透露,该画像作为“梅姨彩照”的“底板”,是广州警方在与其沟通联系后,经过曾与“梅姨”交往过密的当事人描述所绘制而成,而据多位曾目睹过“梅姨”真容的当事人“鉴别”后一致认定,该画像与“梅姨”本人相似度很高,综合画像相貌特征、体态特点来看,这几乎就是“梅姨本姨”。据悉,“官宣”的第一版“梅姨”画像,与本人出入较大,辨识度不是很高;而这“疯狂刷屏”的“新照”虽然辨识度较高且更为还原,但却由于“民间出版”的身份被第一时间“辟谣打假”,如此一来,现实境况反而生出了几分棘手的“尴尬感”。

有一说一的讲,“民间发布”的做法的确有不妥之处,尤其在发布对象为“梅姨”这种人物社会关注度极高的情况下,如此“擅自主张”的行为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会混淆民众及官方的视线,稍有不慎便会造成信息错位,从而引起不必要的舆论混乱。如此来看,无论画像的还原度如何,“及时辟谣”却是合情合理。

不过,透过“梅姨”彩照被多方转发的背后,来仔细审视这场“真假风波”,不难看出,这张照片“假”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梅姨”彩照背后,不仅隐藏着被拐儿童家庭那一丝微弱且不肯熄灭的希望的火苗,更隐藏着那道整个社会都不忍触碰的伤疤。

近年来,最高法、公安部等相关部门对“防拐”“打拐”力度的不断增大,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这道“全社会的伤疤”依旧触目惊心,鲜血淋漓。据悉,我国每年被拐失踪儿童数字依旧呈上升趋势,截至2018年5月15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共发布3053名儿童失踪信息;而截至2016年3月,民间志愿者寻子公益网站“宝贝回家”上,所登记的失踪儿童数目就已经达到了24457人......这不单单是一组冰冷的数据,在这背后,是无数个支离破碎濒临绝境的家庭,更是无数生而无望遗恨终生的父母。

而要消除这令人心碎的数据,除了公安、法检等相关部门重拳出击以外,最重要的是需要汲取全社会的力量,要的是每一个家庭都能联合协作,每一个民众都能积极参与。所谓“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若是每一个“家庭”“网友”甚至是“路人”都能时刻提高警惕、安全意识长存,于日常细微处密切关注,在自身完成履行监护人责任义务的同时,发现可疑人员、异常行为,在掌握有价值的线索后,及时反馈到当地公安部门,社会活动参与者全员联动,为所有的孩子们编织一张牢固、安全的“保护网”,才是从根本上杜绝悲剧再次发生的有效途径。

话归正途,希望相关部门在“努力辟谣”的同时,也能“积极求证”,有效结合多方鉴别结果,倘若“民间版”的画像相似度还原度真的高于“官方版”,那么“更新”便成为了比“辟谣”更重要的事情。

“愿人世上再没有无奈的分离”。“防拐”“打拐”是一场未完的、持久的社会战役,因此,“嫡出庶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争取到全社会的力量支持,别让那一颗颗“舐犊之心”湮没于“不是官宣”的非议声中。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