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食品商店这个“窗口”

几十年营业员做下来,许多头回客,成了认准第一食品商店的回头客。尤其周边的居民,有算着郁非的班头来送喜糖、红蛋的。有一次,一位原先住在南京东路社区,后来因为动迁住到莘庄的老先生,特意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到店里来找郁非,就是为了看一看原先熟悉的店堂。这份深情,几乎叫人落泪。

爸爸学过美术,洋派,爱吃的是咖啡、西点、面包;哥哥常年在外地生活,爱吃的是甜的、上海口味的话梅,还有各式各类蜜饯;妈妈最爱买的是鲜肉月饼。每年到了鲜肉月饼上市的时候,妈妈总是带着玻璃碗去,买许多许多存在家里,全家能一直吃一直吃,直到冬天来临;至于郁非自己,她爱吃的就一样:蛋糕。

清淡的蛋白打发的奶白蛋糕,装饰有花哨图案的人造黄油制成的麦淇淋蛋糕,还有最朴素无华的清水蛋糕……一块一块码放在柜台里,散发着诱人香气。郁非都喜欢,都想买来吃。吃不到,就算趴在柜台上看看也很开心。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位于南京东路的上海市第一食品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总教小郁非觉得,走进店里,像一个节日。

郁非和哥哥,一边一个,搀着爸爸妈妈的手,在一个个柜台前转啊转啊,迟迟不想离店。每个柜台前都是那么热闹,尤其到过年前后,店里更是摩肩接踵。光是挤到一个个柜台前,都能挤出一身汗。但这是多么教人快乐的拥挤呀!

郁非看着店里一律“三白”的营业员:白帽子、白口罩、白工作服,他们好像医务工作者那样一尘不染。用熟练的手势将铲子插入糖果或者话梅或者瓜子的小山堆里,两只手不停。她没有想到,自己和这家店的情分,将不止于做一名简单的顾客。

1993年,20岁的生日刚过,郁非来到上海市第一食品商店,做一名营业员,从此,以这里为窗口,见证了自己,见证了南京路步行街,也见证了上海四分之一世纪的变迁。

1993年,20岁的生日刚过,郁非来到上海市第一食品商店,做一名营业员,从此,以这里为窗口,见证了自己,见证了南京路步行街,也见证了上海四分之一世纪的变迁。

南京东路720号,是上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第一食品商店。

新新公司

这里,也是昔日南京东路上“四大公司”之一新新百货公司所在地。

早在光绪元年(1875年),掌握南京路地产的洋商沙逊和哈同,耗资60万两白银,在南京路铺设从印度进口的400万块铁藜木,涂上一层柏油,成为东亚最漂亮的道路,地价随之升值。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南京路已汇集绸缎、衣庄、银楼、茶食等30多个行业,商店有184家。从20世纪初到30年代中期,南京路上商号增加至277户。尤其是海外华侨来沪投资,开设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公司,冲破了中国传统的商业模式。1917年先施公司开业。翌年,永安公司开张。1926年,新新公司开业,特设“新新花园”于屋顶,后开设“玻璃电台”进行广告促销,还采用“猜谜得奖”的独特经营方式,在公司内设新都饭店、云裳舞厅、新新美发室。至此,三大公司鼎立形成了南京路商街风貌区,当年的《上海竹枝词》称:“气象巍峨品物奇,多财善贾几公司。中华特辟繁华境,奚啻申江托拉斯”。(资料参考:《黄浦区志》《上海名街志》)

“气象巍峨品物奇”的新新公司,在上海解放后,成为上海市第一食品商店所在地。它始终坐稳本市最大食品店的宝座,继续绘制着琳琅满目的画面。1963年,南京东路进行了一次整顿规划设计工作,上海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在观察中发现:第一食品边上,南北两侧一小时内通过行人两万八千多人。可是,店门前只宽2.5米,南京路时装商店门前只宽2米,人行道上非常拥挤。

许多年长市民印象里,都有关于去南京路购物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记忆。1978年,第一食品商店结合房屋维修,将商场内部也整修一新:12个班组对175只商品柜以及货架、壁橱,逐只进行修理、洗刷和油漆;用碱水洗刷了盛放糕饼的两千多只木箱。面包、点心等柜台的营业员“三白”(穿戴白帽、白口罩、白工作服)上柜。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当报社记者走进第一食品商店时,看到的是这家商店经营糖果、饼干、糕点、面包、蜜饯、水果、冷热饮、海味、南北货腌腊罐头、调味、酒类、香烟、鲜酵母、食糖、卤味、茶叶、饮料、面类、酱菜等21大类2400多种商品。春节期间,糖果柜扩充了柜台,经销各式糖果,红枣、黑枣、粉丝等南北货,花生、瓜子等炒货……

在那些年里,千千万万的普通市民和游客,和郁非家一样,出门逛街时都会把去第一食品商店当作一个必不可少的仪式。人们来这里不仅是来添置年货、一饱口福,也是来这里享受平安丰裕的生活气氛。

1993年8月21日,第一食品商店又一次改扩建竣工。改造后的铺面商场有3000多平方米,经营28个大类5000多个品种的食品,“成为一幢特色多、功能多、设施新的大型商业楼。”此时,也是郁非进入第一食品商店的第一年。

郁非记忆犹新:第一次站柜台,业务还不熟练。一位中年男顾客指着柜台对郁非说:“喏,大白兔、椰子糖、话梅糖……还有酒心巧克力,各买两斤,分成5份,包得牢些,快点啊!”郁非只得硬着头皮上,但手忙脚乱。顾客焦急地不时看着手表:“怎么搞的,你是第一天做营业员吗?我要赶火车的!”幸好后来一位老营业员过来帮忙。从那天起,郁非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那个结账速度最快、对商品最熟悉、顾客最喜欢的营业员!

八、九十年代之交的南京东路

为了做好营业员,郁非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成人自学考试,学习了营销心理、经济管理、销售技能等课程,还考出了营养师资格证书。一天,柜台前来了一个面露犹豫的小伙子。原来他是个新上海人,准备要娶一个上海姑娘,“毛脚”上门,不知道该买什么去见未来的岳父母。姑娘关照他一定要到“第一食品”来,因为食品质量好,父母信得过。郁非知道后,给小伙子普及了上海民俗,推荐了“上门四大件”——烟、酒、补品、火腿,又为他推荐了合适的价位。几天后,他专程到店里找到郁非,说未来的丈母娘对礼物很满意。临走时,小伙子腼腆地说:“到时候送喜糖来……”

几十年营业员做下来,许多头回客,成了认准第一食品商店的回头客。尤其周边的居民,有算着郁非的班头来送喜糖、红蛋的。南京东路周边几万户居民,虽然都住在千金不易的地段,但很多民居都还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造的旧里。到2013年,卫生、厨房独用的配套率只有22%左右,还有1.5万户居民在使用马桶。盛夏时节,他们会在饭后结伴来孵空调,看一看郁非,就好像看看亲戚。

1999年9月20日,南京东路改建为全天候步行街。车辆不见了,一些小型商铺也不见了,周边一些居民动迁了,但不变的是这条街上的兴旺人气。2018年,南京路商圈客流量达1.5亿人次以上。南京路步行街成为上海最吸金的商圈之一,上海众多品牌的“店王”“铺王”都诞生于此。去年全年,整个南京路商圈仅银联刷卡消费金额就超过350亿元,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超过10%,购物消费的比例达七成以上。

春节期间,第一食品商店门口,往往凌晨四五点就有客人在排队等开门。保安一开门,客人蜂拥而入。郁非的女儿曾来过店里一次,喊了妈妈五六声,妈妈也没空抬一下头。高峰期间,第一食品商店一天来客数4.7万,销售额达770万元。

端午节慰问孤老

可这样的热闹里,也蕴含着挑战。

网络销售对实体商店的冲击,快递的兴起和年轻一代顾客消费习惯的改变,都让这一代营业员不得不居安思危。有一次,一位原先住在南京东路社区,后来因为动迁住到莘庄的老先生,特意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到店里来找郁非,就是为了看一看原先熟悉的街区和熟悉的店堂。这份深情,几乎教人落泪。但以后的消费者,还会对实体柜台、对店员有这样深的信任和依赖吗?

劳模工作室交流活动

南京路步行街今年迎来了20岁生日。按照规划,未来这条街的影响力还将向东辐射,初期计划延伸至四川路,目标是将步行街延伸到外滩。郁非在微信朋友圈承接顾客的购买请托,用自己高质量的服务挑选高品质的商品,替客人快递到家。2015年,店里也成立了以郁非为带头人的劳模工作室,大家一起思索创新之路。毕竟,潮来潮往,承载大客流的第一食品商店,依旧是南京路上那扇明亮的窗。

郁非,1973年出生于上海。现为光明食品集团旗下糖酒集团上海第一食品连锁发展有限公司南京东路旗舰店“壹食壹品”、“一盒上海”专柜柜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市劳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