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城市停车是“最接地气的民生工程”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近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近年来,依靠ETC、智慧停车等新型技术,解决了出行“卡壳”难题,停车交费、加油、洗车、购物等多种涉车场景快速应用不断增多,中国智慧交通驶入“快车道”。

今年下半年以来,城市停车利好不断。先是7·30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将城市停车补短板纳入“新基建”重点建设项目。随后,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前部署地方政府专项债重点向城市停车倾斜,营造宽松、活跃的融资环境。紧接着,《交通强国建设纲要》重磅出台,要求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智慧停车再迎重大政策利好,深圳、雄安等13个省市入选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深圳已经率先开展《深圳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行动方案(2019-2035年)》公众咨询工作,意味着创建交通强国城市范例大幕正式拉开。“这份咨询稿透露了深圳建设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标杆和全球交通科技创新高地的雄心”,知名财经评论员刘晓博指出,深圳最大的短板,除了教育、医疗之外,最明显的就是交通。补齐短板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不言而喻。

“城市交通补短板,停车难首当其冲。”深圳市人大常委经济工委委员、江西财经大学客座教授、迪蒙智慧交通董事长向隽表示,无论是创建交通强国城市范例,还是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停车难”都是绕不开的痛点,这既是交通顽疾、民生难题,也是巨大的产业机会。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停车收费规模超过7000亿,车位投资需求在万亿以上,车后服务市场更是达到10万亿级别,且每年仍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正如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每年过万亿,占GDP 1%的城市停车,与中国数亿民众的生活出行休戚相关,是“最接地气的民生工程”。

事实上,在补齐停车短板方面,深圳早已进行了多番探索,并逐步形成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深圳方案”——人工智能共享停车实现了城市停车管理智能化、交通治理现代化的颠覆式创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顺利召开之后,“城市治理”现代化成了社会热议焦点,深圳有条件也有责任,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中国之治”贡献智慧力量。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治理为人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和格局,让老百姓享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