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童年 点亮未来”世界儿童日活动——中国儿童中心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三十年

11月20日,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中国儿童中心联合北京博源拓智儿童公益发展中心举办了 “‘守护童年 点亮未来’世界儿童日活动——中国儿童中心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三十年”。

11月20日,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中国儿童中心联合北京博源拓智儿童公益发展中心举办了 “‘守护童年 点亮未来’世界儿童日活动——中国儿童中心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三十年”。参与此次活动的既有推动《儿童权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在我国实施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也有儿童保护领域的公益伙伴和媒体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发布了中国儿童代表参与修订的儿童版《儿童权利公约》,这是儿童权利的良好实践,更是《公约》深入儿童群体的重要一步。本次活动中,与会嘉宾们回顾《公约》颁布三十年来儿童权利的倡导、发展和推动历程,畅谈三十年来我国儿童权利保护事业的历程和经验,共议新时代中国儿童事业的发展,讲述在儿童权利保护领域的中国故事与中国智慧,并希冀儿童领域的同行伙伴能为进一步推进《公约》在中国的落实做出积极的努力。

活动开始,由中国儿童中心副主任寇虎平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代理驻华代表Jacob Mbeya马杰致辞。

寇虎平副主任在致辞中强调了中国作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在儿童权利和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促进了儿童发展让全社会更加关注儿童。中国儿童中心三十多年来积极参与大量儿童权利的政策制定、理论研究、实践服务等工作,引领社会关注在儿童权利上积极发声。Jacob Mbeya代表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推动《公约》的实践工作,肯定了中国在推动《公约》落实上所取得的成就,并指出作为承担者仍然任重道远。

在接下来的“而立之年:中国儿童权利事业的回顾与展望”环节,三位嘉宾以故事会的形式抚今追昔,展望未来。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儿童处处长贺连辉发表了“回顾《公约》颁布三十年来儿童权利在中国的倡导、发展和推动历程”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他梳理了三十年来,中国在法律法规体系、纲要规划体系、国际交流合作机制方面为保障儿童权利、促进儿童发展所做的努力和成绩,指出中国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发展道路。但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在未来,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将一如既往恪守公约精神履行公约义务,愿意与各国携手共同应对儿童权利保护领域的问题和挑战,共同探索儿童发展新的路径。

中国儿童中心教育活动部部长朱晓宇,在“中国儿童中心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故事”的主题演讲中,回顾了中国儿童中心作为国家级儿童发展应用型研究机构,与《公约》一起走过的三十年。三十年来,中国儿童中心始终不忘初心和使命,发挥阵地作用,坚持研究导向,在理论研究、制度设计、实践探索方面做出特别的努力和贡献。在中国签署《公约》后,中心开始了以儿童权利保护为主的宣传培训和研究,并在推动《公约》参与式培训基础上不断的拓展,从《公约》出发加入了性别平等、本国法律法规,培训的人群从儿童工作者开始面向更广泛的群众。尤其在进入新时代后,由儿童权利的宣传和培训到儿童权利落实的实践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在《公约》通过30周年之际推动、完成《儿童权利公约》儿童版的修订工作。最后她提出“未来的30年、60年、90年我们一起携手为儿童”的美好期待。

作为社会组织的代表,北京博源拓智儿童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李萍发表了主题为“社会多元力量参与倡导和推动《公约》落实的典型经验”的演讲。李萍老师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与中国儿童中心同仁一起致力于“儿童权利参与式”培训理念与方法地推广,培养了中国大陆第一批“儿童权利参与式培训”培训师。作为《公约》在中国这三十年里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实践者,讲述了她从“小李”变为“老李”;从国际机构项目官员到本土儿童公益机构发起人不忘初心一直坚守在儿童权利宣传与倡导的最前沿。随着全社会对于儿童的关注度和儿童保护意识的提升,社会力量在参与倡导与推动《公约》落实工作中将有更广大的空间、更广阔的平台以及更广泛的支持。这也意味着更厚重的责任与使命。

主旨发言之后,发布了中国儿童代表修订的中文儿童版版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儿童版《公约》是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中国儿童中心在今年暑期与北京、山东的儿童代表们一起来完成的。在活动现场,活动策划者王兰和志愿者代表一起讲述、回顾了那些和儿童一起进行修订工作的难忘的时刻,并通过视频形式,播放了参与的小代表们录制了的小视频。谈儿童权利这件事,少不了儿童本身,他们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权利的推动者。

“守护童年 点亮未来”最后是嘉宾对话,分两个主题,“我们的三十年”,邀请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原高级检察官刘雅清、原公安部刑侦五局打拐办负责人祝燕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新蓉、爱德基金会区域发展高级总监钱霄峰、北京博源拓智儿童公益发展中心项目经理盛丽娜,“老中青”三代人组合齐聚一堂,分享了她们对于《公约》的推动和见证。

前辈代表们,讲述了她们在这段进程中与儿童权利相关的难忘的人生故事。 刘雅清是中国第一任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处处长,中国目前关于未检方面的政策指引均出自于她之手,参与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等专项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工作,为我国少年司法事业发展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说到令她印象深刻的事情,她特别提到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增加了未成年专章这一重大事件,其中有一个词专门用于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专门的名词叫“合适成年人”,该制度的建立对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刘雅清还提及了主持人李萍最先在昆明盘龙区公检法试行合适成年人制度的经验,特别以一个司法工作者的名义向包括李萍在内的、对我国法律做出贡献的同志表示了敬意。

祝燕涛,曾负责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侦查工作,被称为“中国打拐第一人”,曾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全国妇联评为“实施妇女儿童纲要先进个人和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积极分子”,2003年被授予“宋庆龄樟树奖”。她情绪高亢地分享了退休之前,在工作中主要负责打拐和对儿童妇女性侵害的案件,由于经常与国内外的儿童权利倡导者一起交流,工作理念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关注点不是只注重破获案件这一个环节,而是落在受害人本身系统性的生存和发展处境,并在公安系统里推动《儿童权利公约》的培训,并举例说明了工作方法上的变化,让人感受到因着《公约》的倡导和执行,在执法过程中更多人性的温度。

郑新蓉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族教育多元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老师,现任全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是在女童保护和倡导方面的最前列专家。她从30年前中国内地某省份儿童受教育情况的角度,讲述了那个时候儿童权利意识和实践的恶劣状况以及她们在当地遇到的阻力及所做的努力,这些事情至今让她印象深刻。在与儿基会合作的儿童友好学校的项目里,对校长、教师等教育工作者进行《公约》的培训和倡导,解决儿童的实际困境,为孩子营造真正符合儿童身心安全的校园。

“中青”新晋代表们则从自己现在从事的实际工作出发,分享了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心路历程,尤其是90后代表分享的故事,既生动又感人。意示着已投身入儿童权利宣传、倡导、实践的年青一代,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国儿童权利的发展未来可期。最后,老一辈的工作者对越来越多年轻的儿童权利倡导者提出了期待与鼓励,五位嘉宾还以每人一句话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儿童工作的责任感与信心。

在接下来“我们的智慧:儿童权利保护工作在中国”的对话环节里,中国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朱宗涵,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秦伟,桂馨基金会运营总监酆伟,分众晶视电影传媒天堂电影院攻坚计划总策划朱彦虎,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社会组织评估专家李季,作为社会机构和组织的代表们,分别从儿童卫生和健康领域,困境儿童和儿童福利保障领域,儿童发展教育以及娱乐和休闲领域,以及儿童特殊保护领域,分享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以自己的经验在各自领域中所做的探索和良好实践,提供中国智慧,供同行及在国际化推广中参考和借鉴。

最后朱晓宇部长代表中心做了闭幕辞:回首我国这30年的经验与成果,进一步激发中心和携手的各行各业儿童工作同仁们在未来持续书写儿童权利实践美好篇章的信心和决心,在全面实现儿童权利的事业中永不止步,为筑就更美好的童年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每年世界儿童日活动最后都会讲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让我们一起携手做幸福童年的守护者,点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