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雷佳音斗勇,汤唯“黑化”,这届女导演胆子好大

来源|伊姐看电影(eemovie)

有一个词,叫做“吹哨人”。

意为“所在企业或组织存在重大问题、严重威胁公众利益时,不惜面临巨大危险勇敢揭露的人”。

他们了解内幕,发出声音,警示公众,有很强的震慑作用。

同时,因为角色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吹哨人”要背负巨大压力和危机,甚至生命危险。

今年,我国首部关注这个题材的电影《吹哨人》也将搬上银幕。

就在今天,它在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亮相。

这世上,没有人,生而伟大。

“吹哨人”是恐惧与勇气的博弈。

电影《吹哨人》里,男主角马珂(雷佳音饰)是跨国企业海外工作人员,女主角周雯(汤唯饰)是国内相关企业的重要负责人。

表面上,一个是有妻有儿准备定居澳大利亚的海外精英,一个是有权有势却暗藏秘密的成功女性。

两个人因一场跨国交易,产生交集。

却发现,两个人的“交集”远不止于此。

突然发生的“地震”,同事的离奇死亡,交易的疑点重重,把原本生活安宁的马珂和身负许多线索的周雯,一起推向巨大危机。

他们合力寻找真相,却深感距离真相越近,自己的生命越危在旦夕。

他们一起开启了横跨亚、澳、非洲的“大逃亡”。

前有事实真相在引路,后有职业杀手在追击。

毫无身手的两个普通人,要经历各种命悬一线的时刻,分分钟就上演“生死时速”。

飞机坠机、破窗跳楼、飙车爆炸、跳铁轨钻火车、非洲大草原上飙车......还要时不时与子弹擦肩而过。

雷佳音和汤唯这一次,打破了以往荧幕cp的想象。

情感关系上更复杂:一个不弃不离,一个另有盘算;一个求放过,一个求原谅。

相同的,是一样陷入煎熬和不安。

《吹哨人》在打开方式上更酷炫。

如果说“史密斯夫妇“是特工版相爱相杀,那么,雷佳音和汤唯演绎了被七情六欲控制、胆怯和有软肋的平凡人,拿什么克服人性中的自私。

从第一部导演处女作《海洋天堂》,到后来口碑和票房都漂亮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和《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再到今年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中的《回归》。

薛晓路一直都在尝试不同题材。

从左至右依次为:

文牧野、薛晓路、张一白、陈凯歌、黄建新、管虎、宁浩

在不同的创作题材下,相同的是,都以细腻的情感和影视化语言,触碰贴近生活的现实话题,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海洋天堂》讲自闭症儿童,创作灵感来自薛晓路8年义工生涯,大家才能真正看到并了解自闭症。

《北京遇上西雅图》和《不二情书》,看似是浪漫爱情故事,实际上,涉及“拜金女”、同性恋、赴美生子、教育移民、物化女性、吃软饭、出国留学等等与当下贴合的现实问题。

薛晓路形容它们是“包着爱情壳子的非爱情电影”。

她想表达的不只爱情,更是外壳下的沧桑、流离、困顿和回归。

在《回归》中,即使讲述的是重大历史事件,也会做足“小人物”的情感。

一块手表,就串起任达华和惠英红这对中年夫妻的恩爱和恩情。

她忽然如此爆发了力量,变得如此充满光芒?

别忘了,国内首部聚焦家庭暴力的作品,堪称经典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薛晓路担任编剧。

薛晓路三个字,意味着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作为薛晓路海外系列第三部作品,这一次的《吹哨人》,相比之前两部,难度更大,挑战更多。

挑战之一,把雷佳音和汤唯打破重塑。

雷佳音不再是长在笑点上的男人,而是真正的内心有千钧雷霆的男性。

在开机前去澳大利亚健身、游泳、晒太阳灯、背英语台词,全方位“魔鬼训练”,为的是形象可以为自己人物的深度去背书。

作为国内首部呈现“吹哨人”题材和概念的电影,在细腻的情感处理之上,增加了犯罪、悬疑等元素。

薛晓路把她当做商业类型片拍:“很刺激,虽然里面有很多情感故事,但是同类型上更偏向动作和悬疑。”

这是汤唯是第三次与薛晓路合作,这次,薛晓路让汤唯在片中挑战了自己演艺生涯的最多高难动作。

她一改往日知性优雅的女性形象,变成造型百变、心思深重的“腹黑女”。

上演了破窗跳楼、非洲飙车、街头跑酷,各种造型轮番上阵,荷尔蒙满屏飞。

挑战之二,在主旋律里尝试人物深刻的纠葛,呈现人性的深渊。

用雷佳音之前接受《周末画报》采访时的话说:

“《吹哨人》里的情感很微妙,又是一个男人跟两个女人之间的情感,我会觉得微妙且准确,这一点很吸引我。”

女性导演在大家印象中,很容易在作品里投入过多情感向,或者想要表达地太多,不懂得克制,不擅长逻辑。

但这一次,她把人性之间的博弈,那些爱情究竟是用什么元素组成的方程式,要一步一步拆给你看。

  • 那个在欲望的洪流中拼命挣扎,想要抓住稻草,妄图死里逃生的人,又何尝不是在成人世界里被名利驱使的你我他?
  • 那个在恐惧胆怯中颤抖,又在良心被拍打的痛苦中左右为难的人,像不像午夜梦回,为某个人或某件事辗转难眠的自己?
  • 在物欲横流事不关己的当下,几百万人的性命和自己的人生下半场面前,究竟如何选择?

这是导演薛晓路在缜密的逻辑、精彩的“逃杀”背后,扔下的拷问。

有人说,《吹哨人》的故事,在讲平凡的英雄,但导演薛晓路曾用四个字形容“吹哨人”的内心动机,就是:无法安宁。

作为女导演,薛晓路是让我非常佩服的点是,她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西雅图系列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成功,她是可以一直写续集,吃一辈子的。

但她并不想躺在功劳簿上,哪怕是充满危险甚至失败,她还是想去做尝试。

而尝试,就是少有人走的路,是艰辛、未知和风险。

《吹哨人》的新,不仅是新题材、新类型,最重要,作为国产电影,在情感故事里放进去动作和悬疑,在主旋律里有人性的纠葛,都是少见的。

薛晓路是擅长对现代情感进行捕捉的,在《北京遇上西雅图2》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台词是:“爱都可以随便做了,为什么还要谈呢?”

一句话,把现代感情生活的矛盾,狼狈和痛楚,完全道尽。

而在《吹哨人》也会贡献无数金句,等待大家走进电影院后去发掘。

  • 当你以为以为女导演的高光时刻,只停留在“都市爱情故事”中的时候,她已经向前一步了;
  • 当你以为女性导演的思维还囿于情与爱,薛晓路早就在需要逻辑足够强大的悬疑中自我表达了。

去吧,大幕拉开,哨子一响,一切才刚刚开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