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旱厕”变废为宝

本报讯(记者刘晓娟)“上完厕所,出来一拉布料箱手柄,秸秆碎末就落下去,盖在粪便上了,很方便,还没什么味儿,发酵好的肥料,可以用在自家菜地里。”11月19日,汽开区方正村严家屯村民国桂荣站在自家院子里的卫生旱厕旁,开心地告诉记者。国桂荣家,是今年汽开区农村改厕的613户农户之一。

站在外边看,国桂荣家的卫生旱厕是一个长1.2米、宽1米,高2.2米的平顶小房子,净化彩钢板材质,门口斜上方还有一个太阳能感应灯。

“晚上人离它两米多,就自动亮了,可方便了。”国桂荣对这个集聚人性化的小设计分外满意。

推开门进去,地上是一个简易的串联式便溺分离蹲便器,大便入口盖着一个长把盖子。虽然不冲水,但这个已经用了二十多天的旱厕还挺干净,也没什么异味。

“我们新设计的卫生旱厕,能够把秸秆碎末、碎柴等与粪便拌和,产生农家肥,既省水,又变废为宝,很受欢迎。”汽开区农委工作人员张彦文说。

记者从汽开区农委了解到,今年汽开区计划完成农村厕所改造613户。按照省推荐的改厕模式和省市关于“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的改厕原则,在大量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汽开区创新设计了旱厕与布料箱结合的建筑样式,地下部分砌筑,地上部分定制。

9月底大面积开工建设;10月2日第一座旱厕完工;截至11月中旬,旱厕基础已经全部完成。侧屋已安装300余个,年内全部完成。

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段海燕表示:“农家肥就是碳源和氮源拌和并充分发酵产生的,汽开区创新地将农作物秸秆与农村改厕结合起来,‘秸秆’+‘旱厕’,变废为宝,节约了大量后期支出,更破解了农村改厕中‘粪污有效利用’的难题,具有典型的借鉴意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