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老面孔如何换新颜

近日,开卷公布了最新一期畅销书榜单。和往期一样,位于文学类畅销榜前列的图书都是多年前的老书。《活着》《三体》《解忧杂货店》如同三大金刚,呈常年霸榜之势。无独有偶,今年双十一图书销售大战,当当销售榜前两位也依旧被《三体》《活着》占据。

图书销售榜可谓反映社会文化阅读趋向的一个晴雨表。诸多畅销书榜中总是闪现着那些老面孔,这某种程度上显示出像《三体》《活着》之类的书深受读者喜爱,它们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具备相应的文学性和精彩可读性,所以才叫好又叫座。

优秀的图书就应该既畅销,又能够长销,惟其如此,才可借之高质量地丰富人类文学宝库,同时,也能广泛、持久而又深入地影响更多读者,濡染他们的心灵。如此说来,老书霸榜未必一定是什么坏事,霸榜的过程其实是不断发挥老书作用、促使老书价值得以彰显的一种有效途径。

不过,话说回来,一个靠《三体》《活着》的畅销书榜,多少还是有些无奈和隐忧在其中。它从一个侧面显现出,当下文学阅读供需之间存在着矛盾。一方面,文学市场上新作不断涌现,而另一方面,多数读者对之似乎并不买账,他们宁结“旧交”不喜“新欢”。诚若业内人士所透露的,国内近些年每年出版大量长篇小说,但首印大多是5000册,3万册的已属少见,而“好作品发行量达到3万册,价值才能得到推广,才能沉淀下来。”

而往往,读者越是对新作不买账,相关出版社在文学作品的出版上态度越趋谨慎,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他们更乐意旧书重做,而不敢冒险出新书;即便迫于经营压力不得不出版新书,也只能是畏手畏足,小规模出版,产生不了多大影响,带不来多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信不少人听说过“飞轮效应”,它指的是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当达到一个很高的速度后,飞轮所具有的动能就会很大,使其短时间内停下来所需的外力便会很大,也就能够克服较大的阻力,使其维持原有运动。改善时下文学阅读状态,在老书之外让更多的优秀新书补充进来,何尝不应遵循飞轮效应?

作为相关出版社,不能总是习惯于停留在工作的舒适区,宁愿一而再、再而三地跟风出版老书,也不愿费一番功夫主动出击,努力策划、发现、推出一批质量上乘的新作。要知道,他们前期在推动飞轮运转上偷的懒,继而终将伴随飞轮的滞涩而产生相应损失。所以,还是资深出版人、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脚印分析得在理,无论文学出版、阅读态势怎样变化,做好内容永远不变;出版人与其跟这个、跟那个,实不如沉下心来积累经典,以敢于冒险的劲头顺藤摸瓜,多摸摸看,“做100本,留下一两本,就算成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