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洪国四十年倾心“樟子松嫁接红松”

□张雪孙大海沈金博

本报记者赵辉

沾满泥土的黑运动鞋、磨得发旧的工作服、一双粗糙的大手裂开了口子、脸晒得黝黑黝黑……已经退休的东京城林业局有限公司营林技术员乌洪国,每天还是把自己“扔”进大山,风吹日晒中,跑遍林业局28个林场,山上山下地帮着职工群众搞红松嫁接,只为帮大家种好“摇钱树”。

刚参加工作的乌洪国,是东京城林业局三道河子林场营林技术员。那时,爱学爱钻的他结识了“樟子松嫁接红松”这项技术的发明人,被称为“中国红松嫁接第一人”、时任牡丹江林管局总工程师的谢虎峰,并拜他为师。

2005年,国家林业部大力实验推广红松嫁接技术,探索木材和红松种子的经济效益。乌洪国与老师谢虎峰,被聘请到龙江县鲁河乡,开展红松嫁接工作。当时的鲁河乡,到处是丘陵漫岗,常年风沙干旱、寸草难生,只有樟子松,没有红松。乡党委书记指着大片的荒山对他俩说:“这大山就交给你们了,你们有技术,可乡里没钱……”

没钱也得干!乌洪国和谢虎峰开始了鲁河乡的荒山绿化工程。原来这里栽种的樟子松,白送老百姓都不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乌洪国发誓要把这些樟子松变成“摇钱树”,反复试验提高嫁接成活率、抗旱能力、修枝促实,不断地摸索、不停地改进……

仅一年时间,他们嫁接在樟子松上的几千亩红松,就喜获成功。随后,红松嫁接技术开始大面积推广,鲁河乡的荒山荒地被承包者一抢而空。乌洪国,获得了科研特别贡献奖,被推选为龙江县技术推广站站长。鲁河乡,成了“中国红松嫁接第一乡”。

龙江县想留下乌洪国,可乌洪国心里放不下生他养他的东京城林区,放不下那里的父母和亲人。

2012年,重返东京城林区的乌洪国,在局营林科做起了义务技术指导员,他决心把半辈子在红松嫁接领域钻研出来的“绝活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故乡的父老乡亲。

免费给职工群众办培训班,教授红松嫁接技术;带着14个徒弟跑林场、钻山林,山上山下手把手地教技巧;不管谁家遇到红松嫁接难题,一个电话他立刻赶到现场答疑解惑。

近到东京城林区,远到周边市县甚至外市、外省,在红松嫁接这个行业内,乌洪国的名字相当响亮。多年来,他和他的团队研究出了成活率最高的髓心形成层贴接法,不仅大大提高了嫁接成活率,更把有效的嫁接时间从1个月延长到了3个月;研究出了在嫁接成活后的两个月“去顶剪头”技术,让剪掉的部位生长出更多的侧芽新穗,使嫁接红松由1个树头变成了5个树头,有效提高了松果结实量,大大提高了松子的产量。

而今,在他的带领下,东京城林区已有3348亩樟子松成功嫁接成红松果林,使当地红松果的结实期从20年缩短至5年。乌洪国告诉记者:“去年嫁接出来的4万多株红松苗全卖了,每株售价8元,十分畅销。”

望着郁郁葱葱的大山,乌洪国对林区红松产业的发展信心满满:栽下嫁接红松苗,就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百年红松果经济效益和百年红松林生态效益叠加起来,就是给子子孙孙栽下了一片“荫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