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恳谈会得有“啃劲”

基层问题小而杂、多而繁,群众声音最集中、问题也最实在。民情恳谈会固然不会一堂和气、众口诺诺,恳就得保持公仆的诚恳、干事的担当,谈就得容得下刺耳声与找茬音,让群众张口说话、畅所欲言。一方面维护好会场纪律,把话题引导在解难题、搞服务上来,做到“不跑题”;另一方面激发出群众内心的呐喊,放下包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保证了解到“民情”,“恳谈”出干货。民情恳谈会出效果、有质量,考验基层党员干部的啃劲。

基层开展主题教育,聚焦解决百姓群众实际问题,常以民情恳谈会为载体。党员干部同百姓群众面对面、坐下来,把问题谈出来、找出来,彼此交流沟通提出见解和建议。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有话说话、直奔主题,冲着问题来、摸着情况去,既能拉近党群干群关系与距离,又能实打实增进群众获得感。提高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彰显基层民主,提高办事执行力。总之,民情恳谈会是一项实的举措,是一个好的办法,是一扇新的窗口。

常言道,“话不投机半句多”。基层问题小而杂、多而繁,群众声音最集中、问题也最实在。民情恳谈会固然不会一堂和气、众口诺诺,恳就得保持公仆的诚恳、干事的担当,谈就得容得下刺耳声与找茬音,让群众张口说话、畅所欲言。一方面维护好会场纪律,把话题引导在解难题、搞服务上来,做到“不跑题”;另一方面激发出群众内心的呐喊,放下包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保证了解到“民情”,“恳谈”出干货。可以说,民情恳谈会出效果、有质量,考验基层党员干部的“啃劲”。

一叶知秋也。民情恳谈会上,任何蛛丝马迹都有可能是找准问题源头的引线。如,有的群众碍于情面或不好意思说,欲言又止“半抱琵琶半遮面”;有的群众唯恐说了不好的事情,给自个添麻烦,干脆“打哑谜”、拐弯抹角谈;有的群众害怕麻烦了干部,觉得自己“说太多不好”,于是含含糊糊、羞羞答答。有道是,“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宇漏者在檐下”。从群众嘴中察觉不到“猫腻”,很容易与问题擦肩而过,错失捕捉“活鱼”的良机。

民情恳谈会,“民情”是关键、恳谈是媒介。掌握了真实的民情才算是好的开始、成功的一半。换而言之,重要在于党员干部善于从群众口中“捕风捉影”、没事找事,多些刨根问底、顺藤摸瓜的较真,多些入木三分、“不搞明白不罢休”的“啃劲”。若在民情恳谈会上随意放过一些“不和谐”“唱反调”的声音,记录了“叫好”“鼓掌”等话语与动作。这样的民情恳谈就失去了意义,也就没什么价值。无非浪费了群众感情,也耽误了工作时间。

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民情恳谈会的重点在会场,功夫却在会外。要知道,问题找准找实,建议有了、金点子有了,才是开始;压轴戏得看解决问题、抓好落实、卖力服务的现场和结果。这要求党员干部依照民情恳谈会获取的干货硬货,认真将谈出来的民情与民意逐个落实到位。该立马整改的立即答复、落实到位,需要长远打算、规划安排的就行动起来,盯紧不放,直到群众满意为止。无论如何,民情恳谈会除了把“啃劲”用在会场上啃出真相,更要用在工程现场和实干前线啃掉硬骨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