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的种类与作用意义

塔是一种佛教建筑,所以也称佛塔。塔最初产生于印度,他是埋藏佛舍利的纪念性建筑,把佛的舍利埋藏于地下,在它的上面堆筑出一座半圆形的土堆,外面用石材包砌并有雕刻装饰,名称为“Stupa”,翻译为“塔波”或称“浮图”,简称为塔。这种半圆形的塔随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原有的楼阁相结合而产生了中国式的佛塔,它的形象是下面为中国木结构的多层楼阁,在楼阁顶上安放一座“塔波”作为阁楼之顶,所以称为楼阁式佛塔。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因为很高,极易受到雷击而引起火灾,古代不少著名的木塔都因此而被烧毁,所以逐渐用砖代替木料而建造高塔。这张砖造楼阁式塔在实践中又发展出一种密檐式塔,它的特点是把塔的底层以上的各层楼压低,形成多层屋檐相叠,将塔分为塔身、密檐,塔刹(即塔顶)三部分,其中密檐部分所占比例最多,故称密檐式塔。之后,又从印度等地传入佛教的喇嘛塔、金刚宝座塔等几种形式,形成了中国佛塔多种形式并存、共同发展的局面。

佛塔种类

按层级分:三十七重塔﹑十七重塔﹑十五重塔﹑十三重塔﹑九重塔﹑七重塔﹑五重塔﹑三重塔等。塔其实就是高僧的墓地,根据僧侣的级别不同,塔的层数也不同。佛塔层数一般都是奇数,取和尚单身之意,一般来说,塔很少高于13层。我们常说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七级浮屠指的就是七层塔。

按形状分:方塔﹑圆塔﹑六角形塔﹑八角形塔等,另有大塔﹑多宝塔﹑瑜祗塔﹑宝箧印塔﹑五轮塔﹑卵塔﹑无缝塔﹑楼阁式塔﹑密檐塔﹑金刚宝座塔﹑墓塔﹑板塔婆﹑角塔婆。

按所纳藏之物分:舍利塔﹑发塔﹑爪塔﹑牙塔﹑衣塔﹑钵塔﹑真身塔﹑灰身塔﹑碎身塔﹑瓶塔﹑海会塔﹑三界万灵塔﹑一字一石塔﹑籾塔等。塔也分两种,有舍利者称塔,无舍利者称支提(caitya),现存时间最早的塔始建于阿育王时期。

按建筑材料分:砖塔﹑石塔﹑玉塔﹑沙塔﹑泥塔﹑土塔﹑粪塔﹑铁塔﹑铜塔﹑金塔﹑银塔﹑水晶塔﹑玻璃塔﹑琉璃塔﹑宝塔﹑香塔。

按性质意义分:祈福塔﹑报恩塔﹑法身塔﹑寿塔。

按塔排列位置之样态分:孤立塔﹑对立式塔﹑排立式塔﹑方立式塔﹑拱立式塔﹑分立式塔。

按样式分:覆钵式塔﹑龛塔﹑柱塔﹑雁塔﹑屋塔﹑无壁塔﹑喇嘛塔等。

在青海塔尔寺建有善逝八宝塔,西藏布达拉宫建有如来八塔也都是为纪念释迦佛八大事迹而建造的。

塔一般由地宫、基座、塔身、塔刹组成,塔的平面以方形、八角形为多,也有六角形、十二角形、圆形等形状。塔有实心、空心,单塔、双塔,登塔眺望是我国佛塔的功能之一。

我国劳动人民先后吸收了古印度和尼泊尔的佛教艺术,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精华而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式“塔”。如始建于元代的北京“妙应寺白塔”就是一例,该塔高51米,为通体洁白砖石结构,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佛塔,又称喇嘛塔。

在中国各种类型的佛塔中都有石造的塔,福建泉州开元寺双塔和浙江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前双塔均为楼阁式石塔。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上可以见到石造的密檐式塔和喇嘛塔。山东历城和山西平顺分别有唐代留存下来的单层石塔龙虎塔与明惠大师塔,在这两座单层石塔的塔身上都雕刻有佛,菩萨、历史、天神、飞天等形象,具有很多的装饰效果。

佛塔的建立最开始是为了供养舍利等圣物吉祥物,纪念圣者,人是不可以随便进入的佛塔的。佛塔的结构外观也是代表了佛陀的圣意、法身,它的每个部分都揭示了成佛之道。

佛塔下面的塔基代表十善业、三阶代表三宝、狮座代表法住于世、莲座代表六度、基座四角代表四无量心,整个佛塔则代表包括三十七道品在内的六十名数。

建造佛塔可以净除恶业、障碍及广积福德,不但能够令自己证悟菩提道,而且能够圆满饶益众多受苦的有情,让他们解脱,进而取得安乐的佛果。以恭敬之心礼敬佛塔,即使是最简单的顶礼、洒扫、供养等,也能累积深厚的福缘,获得无量的功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