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专访| 蔡崇力——琴里琴外的精致与考究!

中国决策网 (文/陈广琛)去年5月10日,香港钢琴音乐协会主席、著名钢琴家蔡崇力先生莅临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整场肖邦作品的独奏会,并于5月9日先行举办相关的音乐欣赏讲座。对于广大乐迷来说,这绝对是不容错过的音乐与精神之飨宴。

18岁的蔡崇力在伦敦

蔡崇力先后毕业于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和日内瓦音乐学院,并获日内瓦音乐学院颁发的演奏第一奖及优异奖,师承俄国伟大作曲家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Scriabin)的弟子Igor Astrow、钢琴巨匠米凯兰杰里(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以及传奇指挥大师切利比达奇(Sergiu Celibidache)。他于1990年获香港艺术家联盟颁予的“演奏家年奖”;于1998年获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颁予的“当代演奏家金龙奖”;并在1999年美国纽约举行的彼诺特国际钢琴比赛中勇夺第一名。

笔者初次见到蔡先生,大约是在4年前。当时蔡先生有事来晚了,可他甫一出现,就令人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气场”。他沉稳而不事张扬,外表甚至有点冷峻,交谈起来也不热情外向,有些深不可测、难以窥见全豹的味道;举止在内敛中总有那么一点精细与考究。这些独特气质,使蔡崇力总是自然而然地显得与众不同。虽然这都是一些表象,但外在的气质往往是一个人内在精神的反映。事实上,随着深入接触,笔者越发感受到作为艺术家的蔡崇力的深度与广度。他不是一般的钢琴匠,而是一个全面的音乐家,一个有品味的鉴赏家。

蔡崇力成长于澳门,自小在艺术上深受父母熏陶。他留学欧洲达11年之久,年轻时曾获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奖学金和岩士唐夫人奖学金。多年欧洲文化的浸淫,无论在钢琴技巧还是文化修养方面,都为蔡崇力以后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左)为蔡崇力先生

钢琴演奏一直是蔡崇力事业的重心。在无数独奏会之外,他还曾与马克西姆.肖斯塔科维奇(著名作曲家Dmitri Shostakovich之子)、吉列兹、柯士图、福村芳一等指挥家,以及瑞士罗曼德乐团、捷克布拉格室内乐团、中国前中央乐团及香港管弦乐团合作,更在美国匹兹堡亚洲音乐节、法国冬隆音乐节、瑞士巴赫音乐节和香港艺术节中演出。在“纪念霍洛维兹”演奏会世界巡演的亚洲站上,蔡崇力曾在霍洛维兹(Vladimir Horowitz)多年巡演用的施坦威钢琴上,演奏钢琴家生前喜爱的曲目。同时他也投身于小众的室内乐演奏,组建了“蔡-周-格拉塞”三重奏组和香港弦乐四重奏组,并与俄罗斯小提琴家贝尔曼及美国大提琴家维拉夫斯卡合作演出。

近年来,蔡崇力在其独奏音乐会的曲目选择上,更向高难度挑战——以专场音乐会的形式,专注于探索一个作曲家的作品,至今已经多次整场演奏李斯特、肖邦的曲目,近期还计划将焦点投向勃拉姆斯。

以蔡崇力在曲目选择上这种大胆且严肃的态度,不难想见,他具有很纯的品味,追求的不是一般的炫技与表演,而是对音乐的深度表达。其实,这些系列音乐会中的很多曲目,他都已经钻研琢磨了多年;这种音乐会的形式,也可算是进入艺术成熟期的蔡崇力,对自己演奏生涯的重新把握与阶段性总结。

蔡崇力曾在英国、德国、瑞士、意大利等国留学,却独独倾慕于意大利这个欧洲传统文化策源地。在键盘前的他,与其外表举止一样,恰是个意大利式的精细考究的完美主义者。当谈及自己的钢琴演奏时,他对笔者说过一番话,从内容到表情、眼神,都令人难以忘怀:“钢琴家与指挥家不同……对于钢琴家来说,每一粒声音都是他自己的,都是那么珍贵,那么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这不禁让人想起蔡崇力曾经师从的意大利钢琴巨匠米凯兰杰里。作为典型的意大利艺术家,后者正是一个对细节的完美追求达到了绝对苛刻地步的极端例子。从他身上,蔡崇力一定对钢琴这件乐器的可能性与限度,获得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他是幸运的,因为他知道一个钢琴家能够向自己的乐器索要的究竟可以有多少。在蔡崇力的现场演奏中,人们能听到对声音如梦幻般丰富的色彩表达和精准清晰的声部线条平衡。所幸的是,蔡崇力身上没有米凯兰杰里那样极端的苛刻与不近情理。

蔡崇力先生(左一)参加2018香港“音乐家年奖“颁奖典礼”

要了解蔡崇力的艺术修养,其实不妨看看他为自己选择的艺术道路。虽然钢琴始终是中心,但蔡崇力亦着力从多方面发展——或许不是他自己有意“着力”,而是从小开始,家学就将他塑造成了一个具有全面修养与品味的艺术家。

蔡崇力在指挥方面也颇有成就。他曾指挥过弗莱堡室内乐团、瑞士巴赫乐团及罗曼德室内乐团,更创办了香港交响乐团及香港爱乐管弦乐团,并担任总监及指挥逾十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指挥导师是已经成为当今音乐界神话的传奇人物——切利比达奇。切利比达奇是无数音乐家的精神导师,他的音乐哲学观,对一个音乐家的影响是综合性的。每每听蔡崇力回忆起聆听切利比达奇音乐会的神奇经历,以及从他身上获得的对和声与空间关系的深切领会,都令人感到无比艳羡。

蔡崇力还是一位作曲家。他创作了不少音乐作品,并曾与香港本地剧团合作,其中包括为话剧系列《香港三部曲》作曲,以及受香港舞蹈团委约,为《短篇舞剧》创作音乐。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蔡崇力采用对位手法,根据昆曲界一代宗师俞振飞的曲谱,改编了昆曲著名唱段《惊梦》,并根据民间素材创作了《民歌五首》。此外,他还曾担任黄河音乐节筹委会主席及总策划,连同中国前中央合唱团与香港多个合唱团同台演出千人大合唱,观众人数超过39000人。

在音乐以外的领域,蔡崇力也极有品味。伦勃朗(Rembrandt van Rijn)与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是他的最爱。一次,他谈及萨蒂(Eric Satie)的音乐时,还提到画家保罗.克利(Paul Klee)的作品,并与之相比较。而在收藏希腊象牙雕刻与银器之外,他家中另有逾5000册的藏书。也难怪蔡崇力的钢琴演奏具有如此的深度,真可谓“功夫在乐外”。

蔡崇力:“演奏肖邦,必须有一颗很纯的心”

不难想象,蔡崇力的肖邦作品独奏会是多么值得期待。从笔者听过的现场演奏来看,蔡崇力表现的是高贵清高的肖邦,也是雄健刚阳的肖邦。其中绝对没有浮华夸张的哗众取宠,也没有廉价的感伤。音乐会曲目中的第二谐谑曲(Scherzo No.2),就常常被轻浮的钢琴家弹成轻浮做作的媚俗之作。但听听蔡崇力的演奏,才真正体会到他所说的话所指为何:“演奏肖邦,必须有一颗很纯的心。”

或许在此不必、也不应说太多,12月31日、1月1日晚的音乐会将会说明一切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