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也是病,臭起来要人命!

【摘要】流行病调查结果发现,口臭这种病的发病率还很高。据统计,口臭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病率达到了 27.5%,那些爱吃肉的西方国家,口臭发病率更是高达 50%,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多项调查表明,约有 65% 的人曾患有口臭。口香糖最初也是来自西方国家,这可能跟他们高比例的口臭患者有关系。此外,西方人还有高比例的狐臭人群两“臭”叠加,杀伤力绝对猛烈,西方人大量使用香水可能也是出于这些原因吧。

口臭也是病

口臭实际上也是一种病,还有专门的医生来诊断。经过专业训练的口臭鼻测医师,通过闻患者的口气,用 1~5 分标准来衡量口臭的程度。想象一下这个场景,感觉还是挺为难医生的,天天要闻这些臭气。

评价口臭状态,鼻测医师是非常准确的,但也有专门的仪器。临床上有专门的电子鼻来测试口臭,实际上测试的是挥发性的硫化物,比如硫化氢、甲硫醇等。含硫的化合物是引起口臭的一类气体,通过检测它们的含量来评估口臭的严重程度。口气测量仪就是利用化学反应的原理 , 以数字的方式表示口腔中这类硫化物的 ppb 浓度,吹一口气就能知道臭到什么程度,对医生来说真是大有用处,可以大大减轻医生受到的毒气伤害。

引起口臭的原因

口臭的气味差异可能对应不同的原因,比如酸臭味是由于消化系统出了问题,如消化不良和胃炎;腐臭味是肝脏出了问题;烂苹果味则可能是酮症酸中毒;带氨气味多是肾脏患者。根据呼出气体的组成和性质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无论什么原因,口臭都是身体不健康的一种信号,如果不注意,时间长了会引起一系列的疾病。

据统计,80%~90% 的口臭与口腔中的微生物代谢蛋白质和氨基酸产生的胺类化合物,如氨、吲哚、粪臭素(粪便气味)、尸胺(死尸的气味)和腐胺(腐败气味),以及挥发性硫化物,如硫化氢(臭鸡蛋味)、甲硫醇(烂包菜味)和二甲基硫醚(烂海带味)等有关。

氨和硫化氢这些小分子气体可以自由出入血管和黏膜组织,不管在身体什么部位产生的臭气都能快速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肺泡。在发生气体交换时很容易随着二氧化碳呼出去,也可以直接在口腔黏膜部位跑出去,无论从哪里出去,最终,都会引起口臭。这些气味的产生跟特定的细菌分解特定的氨基酸有关,比如硫化氢来自于某些细菌对半胱氨酸的分解,甲硫醇来自某些细菌对甲硫氨酸的分解。有几种菌——牙龈卟啉单胞菌、齿垢密螺旋体、坦氏菌和 Solobacterium moorei 菌经常出现在牙周炎和口臭患者的口腔中。前两种菌都能生成硫化氢和甲硫醇,并且产硫化氢的量比一般的细菌要多 10 倍。最后这种还没有中文名称的菌也能产生硫化氢,并且在所有口臭患者中都能找到,而在非口臭患者中,只有 14% 携带这种细菌。

臭气是怎么产生的?

要想产生上述臭气,需要三个必备条件,一是蛋白质或氨基酸,二是可以分解它们产生臭气的细菌,还有就是厌氧的环境。蛋白质或氨基酸来自于口腔的食物残渣,比如塞在牙缝里的肉丝,也可以来自口腔本身,因为口腔里面其实大部分也都是肉。对于细菌来说,它们并不关心这些肉来自食物还是来自人体,口腔里的脱落细胞、坏死的组织等都可以成为细菌的食物。

因此,患有牙龈炎、牙龈出血和牙周炎的患者,口臭都比较重,可能就是因为细菌把那些因炎症牺牲的人体细胞给消化分解产臭气了。特别是,严重到不止是牙周炎,已经开始出现牙周袋的患者,牙周袋越深,细菌藏得也越深,氧气的浓度越低,越容易产生臭气,口臭也越严重。

还有一个现象,那就是口臭患者的舌苔往往比较厚腻。舌苔实际上是由舌苔上的菌群和口腔中脱落细胞、白细胞、代谢产物等一起组成的。口臭的程度与舌苔的厚度和面积密切相关,舌苔越厚越易于形成厌氧环境,越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口臭患者厚舌苔上细菌的种类明显增多,而且舌苔的颜色也和微生物的组成有关。有研究就专门分析了患有胃炎的黄色舌苔上的微生物组成,结果发现在所有 13 位胃炎患者的黄舌苔中都能检测到芽孢杆菌,而健康受试者中就不存在。有意思的是,当用一种治疗脾胃病的传统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两个疗程后,这些患者的舌苔颜色恢复了正常,同时,舌苔中的芽孢杆菌也消失了,舌苔菌群的组成也更接近健康人了。可见,芽孢杆菌很可能是舌苔呈现黄色的原因,或者是这种舌苔中特有的一种细菌。

疾病也会引起口臭

如前面提到的,疾病也会引起口臭。人们很早就注意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动物呼出的气体中有难闻的臭味。这种臭味可能来自幽门螺杆菌本身具有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的氨。

此外,整个消化系统出现异常也会导致臭气的产生,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食管炎症、糜烂、溃疡或狭窄、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炎性肠炎等,都会引起食物在胃肠中潴留时间过长,细菌在厌氧环境下腐败分解产生各种臭味气体。

如果食物已经进入大肠,由于大肠中的微生物数量更多,食物残渣中残余的蛋白质较多,经微生物分解后将产生大量的臭气,由于肝脏的解毒作用,一些毒性气体会被肝脏分解代谢掉,但是如果到了直肠部位,粪便停留时间过长,也就是出现便秘时,微生物分解产生的臭气将不会经过肝脏代谢直接进入血液,进而从口腔释放出去,引起口臭。有研究确实发现,便秘患者口臭的比例更高。便秘患者肠道中菌群也出现了紊乱,有益菌特别是双歧杆菌的数量明显减少,而致病菌的数量明显增加,肠道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减少。

一些代谢性疾病,如营养性肥胖症、2 型糖尿病、脂肪肝等均可引起口臭,这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摄入高脂高蛋白饮食,摄入的膳食纤维较少,导致肠道菌群的营养不足,短链脂肪酸的合成减少,进而引起口腔内短链脂肪酸的含量降低,最终引起口臭。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口气中含有氨类刺激性气味三甲胺也会引起口臭。还有一种口臭也值得注意,那就是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这类患者腭扁桃体隐窝里面特别容易积聚脱落的上皮细胞和角质蛋白碎屑等,为厌氧菌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和良好的环境,这些细菌消化分解蛋白质后产生的臭味物质引起了口臭。

由于这个地方很隐蔽,通过刷牙、漱口等都没法清除,有的人扁桃体隐窝里积攒的“杂物”形成了结石,但是有时候结石会自己跑出来,那么自此以后口臭就突然消失了。如果不确定“臭源”是不是来自扁桃体隐窝,可以拿棉签在口腔内部扁桃体的位置来回擦拭几下,然后拿出来闻一闻是不是有臭味,如果有臭味,那就可以尝试自己用手挤压一下,把里面的“臭源”赶出来,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

如何避免口臭呢?

那要如何避免口臭呢?从根本上说,通过调节口腔微生物的组成可以防止口臭的发生。从引起口臭的 3 个必备条件入手可以从根源上减少或杜绝口臭。比如减少肉食的摄入、避免吸烟、饮酒、少用抗生素、养成良好的作息和排便习惯、少熬夜。其中,最直接的方式还是每天早、晚进行正确有效的刷牙、用牙线清洁、用牙刷或刮治器刮舌,保持口腔及舌苔卫生,必要的时候,到口腔科进行专业的治疗,修补龋齿,维护好口腔整体健康。此外,合理的膳食对减少口臭,维持口腔健康也至关重要。如富含 ω-3的食物能减轻牙周的炎症;锌也能促进 RNA 的合成,帮助牙周的自我修复;维生素 D 可防止牙槽骨的流失。

口臭也不是现代病,古人们同样也受口臭困扰。清朝一位词人叫陆求可,他写了一篇《月湄词·相思儿令》,其中写到“一点樱桃娇艳,樊素不寻常。何用频含鸡舌,仿佛蕙兰芳。座上吹罢笙簧。徐徐换羽移商。晩来月照纱橱,并肩私语生香。”想象一下,一位美女吹奏笛子,结果她的口臭挺严重,美妙的笛音伴着硫化氢臭鸡蛋的臭味,现场演奏的感受一定不会特别美妙。通过“频含鸡舌”,中医所说的“鸡舌香”,就是“丁香”用来消除口臭,就可以增加演奏的情趣,可以达到“并肩私语生香”的效果。

古人用丁香做“口香糖”还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丁香里含有挥发性的香味物质丁香酚,这种物质主要功能就是抗菌,抑制口腔中产臭气的微生物。历史上除了用丁香,还有人嚼胡椒、荜拨和蒟酱叶,这些都含有特殊的香味并且具有一定的抑菌功效。实际上,在当时,也不是什么人都嚼“口香糖”,丁香还是舶来品,价格应该会很贵,只有那些达官贵人和上流社会的有钱人士才用得起。他们有很强的社交需求,一张口就臭气熏天的人身边应该朋友不会多。此外,上层人士非常注重礼仪,在重要场合清新一下口气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据说在汉朝以后,含鸡舌香已经成为在朝为官的比喻了。而现在,嚼嚼口香糖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举动了。要保持好的口气,光嚼嚼口香糖是不够的,最好还是从根源入手,从根本上解决口臭的问题。一些简单的掩盖口臭的方法只是暂时有效,嚼口香糖、使用“口腔香水”或者杀菌漱口水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尤其是杀菌漱口水,我并不推荐,除非医生推荐你使用。

一些常见的抗菌药物,比如洗必泰、西吡氯铵、三氯生、过氧化氢和二氧化氯等,虽然可以暂时驱除口腔异味,但同时也会毫无目的地杀死口腔中的有益菌,破坏口腔微生物的平衡,最终,反而加重口臭。

此外,一些益生菌,如某些罗伊氏乳杆菌和唾液乳杆菌等也能改善口腔菌群的组成,提高牙周治疗的效果,改善口臭。

臭气危害大,总得要排出

如果对口臭不加治疗,这些臭气长期在血液中循环,最终会进入大脑,损伤大脑的正常运转,引起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人体产生的臭气,特别是肠道产生的气体,除了从嘴巴里出来引起口臭,更多是以另一种形式——“屁”释放出来。但是放屁这种事毕竟还是比较隐私的,那些脸皮比较薄的人,或者工作时周边人太多,而又不能很好控制屁的声音大小就可能经常“憋屁”,这些憋回去的屁也不会消失,很多时候会从嘴巴里以口臭的形式放出来。那些口臭的人,屁也一定臭。

实际上,屁也不是好惹的,研究好屁也是一门学问!

选自清华大学出版社《晓肚知肠》 段云峰 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