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整合优化”新纪元

在谋划、推动我省新一轮振兴发展战略中,勇立时代潮头的开发区一直彰显“领头羊”本色,成为集聚新兴产业、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示范区和增长极。

全省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90%,实际利用内资占全省56.6%,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和政策洼地;全省开发区拥有省级以上孵化器171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31家,成为全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示范区和动力源泉;全省开发区“四上企业”占全省78.9%,成为全省项目建设的重要承载地和主战场……

翻开成绩单,一组组数据让人惊喜之余,还有思考——

开发区改革创新的“吉林路径”我们如何闯?

“老方子”走出“新路子”

集群效应凸显

从1984年开始,我省开发区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各类开发区数量已经达到120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4家,省级开发区71家,工业集中区35家。

打特色牌、走特色路。依据各自的产业定位,我省开发区全力推进重大项目、特色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产业集群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农产品深加工、光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新型建材和旅游等七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化发展态势。

与此同时,开发区民营企业总户数所占比重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区中园”或“区中区”发挥了很好的效益,成为特色鲜明、专业化程度强、科技含量高、对外影响力大的产业集聚区,开发区的经济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

2013年获批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松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几年的发展,伴随着一批批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先后落地,已累计引进域外资金达500亿元,成为松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而带动开发区实现快速发展的,是一把名为“产业链”招商的金钥匙。

凭借黄金玉米带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多年来,松原经开区将粮食深加工作为主导产业之一,依托已引进的嘉吉生化有限公司这一龙头企业,积极开展造链、扩链、强链、补链工作,形成“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磁场效应。

无独有偶,四平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紧密结合自身产业重点和发展格局,以做强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基础化工、冶金建材“老四样”,培育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现代物流、绿色包装“新四样”等产业领域为主攻方向,以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体系为主要抓手,以现有产业为基础、科技研发为支撑,加快推进产业聚集。“我们围绕农机装备研发、生产,不断拉长产业链条,以农机产业为核心的上下游产业链条正在逐步形成,为打造现代农机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四平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此外,通过不断摸索实践,我省开发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广泛吸引外部要素,推动内源型发展动力不断提升,开发区开放水平日益提高,开放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国际合作呈现新亮点。目前,已有德国大众、日本丰田、韩国SK集团、新加坡淡马锡公司等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或知名跨国公司相继落户,开发区日益成为全省外向型经济的集聚区。

“旧观念”转为“新思路”

当好招商“店小二”

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进入新时代,必须突出问题导向,转变发展理念,加快转型升级,全面增强开发区内生动力、改革活力和区域竞争力。

按照《关于开展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吉办发〔2017〕15号)和《关于促进全省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吉政发〔2018〕13号),省商务厅以长春新区(长春高新区)、九台经济开发区、吉林高新区(之后扩展到吉林市全域开发区)、扶余工业集中区、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公主岭经济开发区6个开发区为试点单位,进而在全省开发区范围内进行改革创新,取得阶段性进展。其中,珲春边合区和九台经开区通过机构编制核定、全员聘用、绩效考核、薪酬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形成一套精简高效、竞争择优、以岗定薪、制度约束的人事管理制度,有效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同时,商务厅对原有全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进行了优化,制定实施了《吉林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吉开发组〔2019〕1号),优化了考核指标,引入红黄牌动态管理机制,规定对连续多年考核排名靠后的开发区予以退出。

这一考核机制的优化,有效地激励了全省开发区建设发展,各家纷纷使出看家本领,蹚出了多条特色发展之路。

长春经开区大力开展中介招商。通过引入第三方运营主体,发挥专业特长,构筑“载体+智库+资本+全程服务”的全产业招商服务平台。先后打造了科创广场、综保产业促进中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三大平台,从孵化器、加速器、产业集聚等多阶段发力,已落位科技型、创新性、税源型企业近100个,初步实现了“引入一个平台,带动孵化一批企业”的目标。

白山市江源工业经济开发区将全区各产业园区均调入开发区统筹管理,并在批准区域不变的情况下,扩大管辖区域,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可调配的要素更加充裕。制定出台的开发区黄金十五条,从降低项目建设及运行成本到提高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支撑;在项目建设上,与区政务大厅(数据化局)联合设立项目审批代办服务中心,选调高素质人员,从招商阶段就介入服务,采取代办、协办等方式全面跟进,直至项目建成运行。

“独行侠”组成“兄弟团”

为振兴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围绕“改革排头兵、开放最前沿、创新最亮点、发展新动能”建设目标,我省开发区建设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抓改革、抓政策、抓管理、抓项目、抓合作、抓考评、抓环保,改革和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和新的活力。

特别是2018年以来,为了更加完善空间布局、产业错位发展,避免开发区之间同质化发展和低水平恶性竞争,形成各具特色、差异化的特色园区,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我省开始探索推进开发区整合优化工作。

记者从省商务厅了解到,作为开发区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经过一年多的指导和推动,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一系列成效:

吉林市制定《吉林市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对全域开发区进行了总体规划,拟将现有1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撤销4个、托管1个,并根据发展需要申报新设立开发区;

白山市针对硅藻土原土外流、硅藻土产业低端产能过剩、园区之间恶性竞争的顽疾,按照整合资源、统筹发展、规划引领的原则,提出整合临江硅藻土工业集中区、长白县八道沟硅藻土特色工业园区为白山市硅藻土经济开发区的方案;

九台区将现有开发区及周边乡镇街整合为产业园区,正积极探索“一区多园”的发展方式。

未来,我省开发区建设将围绕对标自贸区,深化市场化改革,打造振兴高地;突出再开发,提高集约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拓展“吉商圈”,打造园区化集群,构建协同平台;激发精气神,强化专业化培养,锤炼担当团队,充分发挥“14+1”国家级开发区的平台带动作用等方面做足功课,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力支撑。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时代下,我省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决心越来越坚定,明晰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