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青计划”孕育中国舞蹈新力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陈璐)11月24日-25日,当下众多一线编舞和明星舞者在北京民族剧院翩翩起舞,其中有被誉为中国艺术界最具东方神秘气质的“灵魂舞者”与“编舞天才”赵梁,中国现代舞界偶像级青年艺术家谢欣,还有近期备受瞩目的明星舞者李宇、朱凤伟、胡婕、彭捷、常宏基等。 这是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承办的“一路向前——培青计划作品荟萃”演出,参演舞者及编导95%以上都是新文艺群体,用舞蹈艺术特有的身体表达代言新的时代精神 ,以极具质感表现力的肢体动作惊艳舞台。 中国舞协“培青计划”自2014年发起之初,致力于为舞界青年艺术家提供多元、包容、专业的平台,帮助孵化和推介优质的原创作品,构建倡导文化多样性的新型舞蹈生态系统。 “培青计划”实施以来,凝聚了业内最具创新意识和创造潜力的新文艺群体,培养了赵梁、周莉亚、谢欣等46位新锐青年艺术家,推出了原创舞蹈作品55部,先后在13个国家的22个城市进行200余场演出,已成为中国舞蹈界最具活力与创意的品牌项目。 本次演出涵盖五年来“培青计划”及近年来优秀当代舞蹈作品的精萃,2场演出将呈现8部不同风格的作品:中国传统武术与当代舞蹈完美对话与融合的《舞术》,受邀国内外艺术节演出近百场的《一撇一捺》,不囿于现实、勇于追求梦想的《三十二章节》,充满粗砺质感、令人动容的《凉亭》,将太极、打桩融入现代身体语言的《你好陌生》,严肃冷静肢体下寻找自我、本我、超我的《如戏人生》,更有以芭蕾的动作语汇展示当代质感的《祭》和具有浓郁情感与喷薄力量的《没有孤岛》。 “培青计划”坚持以培养、扶持青年舞蹈人才为核心,尊重艺术创作发展规律,通过提供职业培训、创作资金、展示平台等方式,为具有创新意识和持续发展力的青年艺术家在其独立创作生涯和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提供支持与助力。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深化调整培养模式,努力推进具有实效意义的艺术指导,从传统的单一化专业培养转向业内外全方位艺术指导,从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以创作能力培养为主。通过一系列创作实务工作坊课程、艺术家会客厅等形式,邀请业界内部、跨界别、跨领域的专家、学者、艺术家进行创作引领,形成以“创作需求导向”的发展模式。五年来培养出的青年编导一直活跃于当代舞蹈创作的一线,创作的作品屡获国际国内大奖。 同时,打破门户之别,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与海内外优质剧院与平台建立富有成效的深度合作,传播推广具有中国特质的优秀当代舞蹈作品,增强提升中国舞蹈艺术的国际影响力,构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当代舞蹈生态系统。 (文化副刊部编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陈璐)11月24日-25日,当下众多一线编舞和明星舞者在北京民族剧院翩翩起舞,其中有被誉为中国艺术界最具东方神秘气质的“灵魂舞者”与“编舞天才”赵梁,中国现代舞界偶像级青年艺术家谢欣,还有近期备受瞩目的明星舞者李宇、朱凤伟、胡婕、彭捷、常宏基等。

这是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承办的“一路向前——培青计划作品荟萃”演出,参演舞者及编导95%以上都是新文艺群体,用舞蹈艺术特有的身体表达代言新的时代精神 ,以极具质感表现力的肢体动作惊艳舞台。

中国舞协“培青计划”自2014年发起之初,致力于为舞界青年艺术家提供多元、包容、专业的平台,帮助孵化和推介优质的原创作品,构建倡导文化多样性的新型舞蹈生态系统。

“培青计划”实施以来,凝聚了业内最具创新意识和创造潜力的新文艺群体,培养了赵梁、周莉亚、谢欣等46位新锐青年艺术家,推出了原创舞蹈作品55部,先后在13个国家的22个城市进行200余场演出,已成为中国舞蹈界最具活力与创意的品牌项目。

本次演出涵盖五年来“培青计划”及近年来优秀当代舞蹈作品的精萃,2场演出将呈现8部不同风格的作品:中国传统武术与当代舞蹈完美对话与融合的《舞术》,受邀国内外艺术节演出近百场的《一撇一捺》,不囿于现实、勇于追求梦想的《三十二章节》,充满粗砺质感、令人动容的《凉亭》,将太极、打桩融入现代身体语言的《你好陌生》,严肃冷静肢体下寻找自我、本我、超我的《如戏人生》,更有以芭蕾的动作语汇展示当代质感的《祭》和具有浓郁情感与喷薄力量的《没有孤岛》。

“培青计划”坚持以培养、扶持青年舞蹈人才为核心,尊重艺术创作发展规律,通过提供职业培训、创作资金、展示平台等方式,为具有创新意识和持续发展力的青年艺术家在其独立创作生涯和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提供支持与助力。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深化调整培养模式,努力推进具有实效意义的艺术指导,从传统的单一化专业培养转向业内外全方位艺术指导,从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以创作能力培养为主。通过一系列创作实务工作坊课程、艺术家会客厅等形式,邀请业界内部、跨界别、跨领域的专家、学者、艺术家进行创作引领,形成以“创作需求导向”的发展模式。五年来培养出的青年编导一直活跃于当代舞蹈创作的一线,创作的作品屡获国际国内大奖。

同时,打破门户之别,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与海内外优质剧院与平台建立富有成效的深度合作,传播推广具有中国特质的优秀当代舞蹈作品,增强提升中国舞蹈艺术的国际影响力,构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当代舞蹈生态系统。

(文化副刊部编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