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旧时光系列 l 长寿河街的老百货公司

回望过去的种种历历, 好与不好,都深深印在了身体性格里,铸成了今日的自己,虽然不够完美,只要它是真实的,就好。或怀念,或保留,或吸取不足加以修正,行进路途中无论走到哪一段,还记得不断完善自己便足够。

相类比,今世里,即使那些旧景旧物的前身都已不复存在,它们的影子还是铭刻在脑海的记忆里,偶尔想到时,仍会带来一阵悄然的欣悦,一阵甜美的温馨……

想到过去的时候,她有时会恍惚出神。坐上缆车回到河街,抬头望过去,眼底下残留的旧影很少,街角处百货公司旧址已不复存在,给推得平平的空旷感让人心生怅惘。怔怔地站立着,在那一刻,穿过寂静的时光隧道,另一头是依稀泛黄的场景画片。一幕又一幕,好似旧的电影片在播放时转动把手,吱吱嘎嘎地拉出那些隔世的生活,有旁观者的陌生距离感又带着亲历者熟悉的眷恋。

就时(1984年长寿县河街街景 殷毓德 摄)踩踏过的足迹。

长江沿岸的城市好似大都分为了上下半城。依江畔的一城,绕行而上建在山峦之上的则又是另一城。记得在长寿上半城建起之前,下半城的河街作为县城的中心也是极尽热闹繁华的了。

那个时候还是小姑娘的她觉得宽宽的街,窄窄的巷,江水桥头,码头缆车,学校影院,市场店铺……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天上演着自己及亲戚、街坊邻里、同学朋友及他人的慢节奏悠悠然的生活。

(1984年夏天,长寿县长江码头 殷毓德 摄)

在她的记忆中河街的各类店铺虽然没有那么花开百家,并列林立。可吃穿用度各类的售卖都齐全。一整条街道走下来,国营的大店就这么几家,掰掰手指头就可以数过来。买百货,大家会去百货公司大楼,糖果公司售卖烟酒糕点,买菜去蔬菜公司。在外吃饭去哪里的呢,当然是那些个厅堂比较大一点的集体经营食店。那时的私营店铺不多,大家认可的都还是国营集体性质的公司。

在那个国营集体体制的社会状态下,一切的人和事都按部就班,各得其所,彼此间无太大上下差异的其乐融融。那时的长寿河街百货公司相当于现存的,曾经在辉煌时代的重百、新世纪,效益够好的国企。如果父母能是其中一员也是让人心生羡慕。在五六七十年代物资紧缺,实行计划经济的时候,布和粮,肉作为生活中的刚需品,相对应的布票,粮票和肉票在求大于供的市场状态下紧俏程度可想而知。而在那些单位工作的人员自然带着一种人求于我的优越感。虽然八十年代已经过了按计划供应布票,凭票购买的年代,那种遗存的自豪和骄傲已经作为时代的烙印,一种精神面貌刻在了他们的骨子里。

小小的她觉得那个时候的长寿河街百货公司够大,好大一幢复合楼体的样子。想来像是后来陆续看到的一些‘双子塔’之类的楼体结构。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到电器小到针线都有得卖。而那个百货公司的高楼恰好就在住家的对面,不过是中间隔着宽宽的预制厂浇灌场地。

(1983年,鸟瞰长寿县河街 殷毓德 摄)

趴在家里占据着整个窗前的大三抽桌上写字的时候抬眼就可以望见。凹形的楼体,中庭搭有绿色玻钢的遮阳棚。好像有听说过一个同班男同学的哥哥玩耍时不小心掉下遮阳棚,洗白了。虽然没亲见,想起来也怪可怕,不过好在从没见过那个同学的哥哥,也没法想象他的一下子消失不在。惊悚的听闻在于小孩子过去一阵子,风一吹就给忘到脑后了。

如果有对翅膀可以直线飞行的话……偶尔她会在暮色降临时望着窗外蓝莹莹的天空下,淡蓝至深蓝至墨蓝纱幕中的百货大楼发呆,六十秒钟,就六十秒钟即可飞过去贴在外墙挂着或轻盈飘落至绿棚下的中庭地面上。看多了童话故事书的小姑娘沉浸在仙子降临的美妙幻梦中。

(1965年长寿河街新桥(现已拆除) 殷毓德 摄)

那个百货公司在街中心的转角处,从家里走出来,穿过一座无水而过的桥,爬上几十级又几十级的梯坎,走过两边摆了缝纫机手制加工布匹的街口路,左转向上百米就到。因为占地面积大也因为位于转角处,大楼有左、中、右三个出入口。一整幢的楼,平街一层和二层,楼上楼下是营业店面,上面部分是职工的家属住宅区,一半的一半。

各类商品各就其位安安静静地在属于自己的角落里呆着。七八十年代的商业少了竞争机制,店员也平和随缘的服务态度。到店来的顾客东西自会买的,等待往往也是必然的。没有热情过度的面孔相迎,各种的资讯一股脑地倾吐过来,倒是可以让人安安心心不急不许地挑选,时间嘛,一般是没怎么赶。售货店员施施然,买货顾客也是慢腾腾。若是熟悉了,闲闲地和营业员站着聊聊家常也是未尝不可。城里各种讯息的传递也就在这一店一方的空间。

百货大楼整层店铺的空间挑高,高位墙上四周都开有玻璃天窗,一扇,一扇的,可以向上打开,半支撑起来的那种,那个年代的建筑结构还没有与外界模糊界线,无间融合,讲究空气流动,整体通透的概念。光线从多面玻璃天窗倾泻下来,令人略感凉凉暗暗,空诺诺的样子。店铺四面是一色的多层玻璃木柜台,台面不高,大人常常是弓着身子,脚尖抵着货柜下边缘,俯下头来,脸贴近了玻璃柜面打量商品。小孩子则得身高之利只需走近靠拢,让小小鼻头压在玻璃上即可尽兴观望。柜台之后靠墙站立的是摆放大宗货品的木架子。售卖布匹的木柜台有些趣味。花花绿绿的长布卷儿并列排成排,站在柜台后的木架子上,有人需要看时,柜员齐腰抱下来,‘啪’地一声重重砸在木台子上,‘哗哗哗’地翻卷打开,看好了,木尺和剪刀齐齐上阵。因为长年与布匹的摩擦,木柜台面溜滑溜滑,泛着旧旧的淡淡的哑光。那个时候成品衣衫没现在那么多款多样,时兴的还是自己买布匹去找裁缝剪裁缝制。

柜台之上的中空布有并列的两根粗铁丝,电车轨道的模样,连接着各类店铺。今日的小伙伴可不一定猜得出它的由来。那时的她也觉得蛮奇趣好玩。常常是不知不觉中忘了跟上大人的脚步,落下一个人站在柜台前抬头专注地望着铁丝上的夹子飞来又飞去,‘刷’地一下从这个柜台滑到另一个地方去了。脑袋也跟了夹子转来转去的。原来是买好了布什么的开了票,就会用铁夹子夹住‘哗’地一下子给滑到另一边去结账。若自己可以化作那张小小的票面,不也是能够坐坐这样的无轨电车的么,哈哈,这样的念头让她在心底里默默笑开来。

大人在楼下买,买,买。小朋友则在楼上玩,玩,玩。各得其乐。

百货公司楼下是店铺,楼上自有一番小孩子娱乐活动的天地。有同学就家住在百货公司楼上,楼上中庭有绿玻钢瓦遮盖的大内露台,摆有三四张木乒乓台桌,那个时候学校里的乒乓台一般都还是石砌的台子。周末假期里的小孩子们早早地约好,时间一到,各处的小朋友齐齐汇聚一块,玩打乒乓球,场面热闹非凡,象是涌动翻腾的沸水锅。单打,双打,考级,打比赛什么的玩法多多。站在桌旁观赛的伙伴义务担任裁判,不停地报道着赛事进程,

“一比五,十七比二十,快了,追上来了,打平!二十五比二十五……。”

“好球!漂亮的一个扣球!”

“哎呀,可惜了,这球没能救起来。”空气里激烈地回响着啪啪啪清脆的乒乓球与球拍的撞击声,各种的欢呼喝彩声,叹息声,观战的人儿往往来得比实战者激动。

热烈的场面时时会引来楼上闲暇的家长站在外走廊上探头围观,一是观球,二是打望小孩子间有没有起纷争,好及时出面调停。

长寿河街百货公司在那个年代的荣耀,辉煌,趣事都已随东逝的长江水滚滚流去,不再复返,成为历史印在了过去的记忆里。它是以前众多国营老百货公司的一个缩影,也是现在各家大百货公司的先祖,代表着百货行业的一个进程,它曾树立的是一座不可磨灭的里程碑。自有其价值和意义所在,它也显现着过去几代人曾有的共同生活状态,融汇着他们或在幼小时,或值青春年少时或当风华正茂的盛年时于往事生活中倾付的热情,期盼和希望。

在那样的一个如是长寿河街百货公司的大家庭里,或在那么一个公有集体所有的体制社会里能安然地度过一些平静祥和的年岁,于一代人中的大多数也算是一种幸运了吧。时光荏苒,有时候,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