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改变乡村的桥梁

在脱贫攻坚倒计时之际,减少贫困人口帮助深度贫困人口脱贫,第一书记的作用至关重要

即将到来的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过去40年中,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脱贫奇迹,从1981年到2012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7.9亿。党的十八大以后,这一奇迹仍在延续,从2012年到2018年,6年之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8000多万人。

创造这一奇迹的,是一整套高效的脱贫政策和脱贫措施,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人才扶贫……其中,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桥梁的驻村“第一书记”,尤其值得注意。这是一项包含情怀与担当的组织工作创新,也是深谙政情与乡情的制度安排。

众所周知,脱贫工作越到后面就越是艰辛,数十年的脱贫工作中,相对容易脱贫的基本上都已经脱贫,留下的都是因为环境、伤病等原因造成的深度贫困人口。而在帮助他们脱贫的路上,第一书记的作用至关重要。

他们或是来自各个机关单位优秀的年轻干部、后备干部,或是来自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或是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干部。

成为第一书记后,他们离开原本熟悉的工作岗位,奔赴广阔天地,长期驻扎在贫困的乡村中,帮助加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打通脱贫路上的“最后一公里”。

在全国,有数十万名第一书记,他们像桥梁一样,连接着城市和乡村,连接着优势资源和落后产业,他们把先进的观念、开阔的眼光、充裕的资金、优势的项目带到了乡村,为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乡村带去致富的路径和脱贫的希望。

同时,他们自身也付出了巨大的辛劳和代价。有的人常年驻村,把家安到了乡村;有的人个人出资出物,为村民修建蔬菜大棚;有的人东奔西走风吹日晒,身体日渐消瘦;有的人丢下刚刚出生的孩子,为贫困儿童谋福利;更有的人,牺牲在扶贫攻坚的岗位上……

在2019年即将过去,2020年即将到来的时候。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第一书记,记录下他们扶贫路上的故事与宝贵经验,同时也记录下这个古老农业国度,在21世纪重新振兴乡村的光荣与梦想。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