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深山牧“金牛”

当我们同在荷兰参访,被坦平如砥、绿草如茵的牧场所惊艳时,潘淑红就会和我们说,她公司的牧场有1700多公顷,不过那是在林中。虽然我们没到过她的牧场,但却知道了她对牧场、对养牛深深的爱。

潘淑红,第十三届中国杰出青年农民、全国劳动模范、吉林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吉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桦甸市金牛牧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

她告诉记者,当年,她高考落榜后,摆过地摊、卖过糖葫芦、开过饭店。小有成就后,城市的生活拴不住她,她心中有一个少年时就留下的创业梦——养牛,让更多的乡亲靠养牛发家致富奔小康。她说,“在山顶坐着,能看到村里每家每户的面貌,门前都能养两到三头牛。人活着应当有更高的理想,我想让更多的农民富起来。”2006年7月,经过深入调研,她在桦甸市二道甸子镇木其河畔创办了桦甸市金牛牧业有限公司。

养牛,看似简单,但要养好,并不容易。只有品种好,才能有好效益。本地的黄牛生长慢、出肉少、效益差,怎么办?改良。她多方探求,终于了解到国外一个肉牛优良品种的技术公司就设在北京。她联系好了以后,立即赶赴北京,可冻精的运输和保存都有很高的要求,必须用液氮。“我开车拉着液氮罐去北京,几经周折终于谈妥合作,快到家的时候遇上一个急转弯,一踩刹车,液氮罐一下倒了,液氮洒到车里,瞬间就炸裂了,把我冻伤了。”这并没有动摇潘淑红的决心。她把优良品种引进来,完成了对本地黄牛的第一次繁育改良。接下来,在吉林农业大学专家的支持下,完成了第二次繁育改良,本地黄牛的产量、质量均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更是达到原来黄牛的两倍以上。

如今,金牛牧业生态养殖基地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草场面积1574.5公顷。建有两座3000立方米的青储窖秸和5栋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标准化牛舍。存栏基础母牛260头和后备母牛200头,年销售育肥牛1500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双丰收。镇里把金牛养殖项目作为引领农民致富的重点项目,她牵头成立了二道甸子镇黄牛养殖协会,并组建专业合作社,尝试“龙头企业+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带动村民由分散饲养向规模饲养方式过渡,带动合作社社员167户,黄牛存栏量达到2万头,户均增收8万多元。辐射带动周边养牛户1580户,仅这一项就增加农民收入9000万元,转移剩余劳动力1000多人,合作社被评为省级“优秀示范社”。

潘淑红的第二个梦就是生态养殖梦。她要突破黄牛圈养育肥和粗饲料加工的经营管理模式,将繁育、改良、饲养向纯天然、无污染、无疫病产生源和传播源的生态养殖方向发展。

金牛牧业与吉大、吉林农大、省农科院合作,将先进技术成果推动养殖产业,完成黄牛品种改良,生产出无公害肉牛。金牛牧业养殖基地浓荫古木、流水潺潺、山花烂漫,牛儿在林间牧场吃着“百草药”、喝着山泉水,拥有独一无二的天然品质。

2016年,她投资建起现代化屠宰加工安全生产线,2018年产值达到1.3亿元,成为我省重点龙头企业、全国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公司“桦牛”品牌商标获得“吉林省著名商标、吉林省名牌产品”称号、成为吉林市农产品十大区域品牌。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始终不忘身上的责任,投身到脱贫攻坚之中。2017年以来,为桦甸市245户贫困户产业效益分红24.6万元;2017年开始,每年出资1.5万多元资助5名贫困学生直到他们完成大学学业。2017年10月,为助推全市扶贫产业发展,承担了桦甸市扶贫产品展销中心的销售,多渠道推介扶贫产业项目产品,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

谈及参加省农业农村厅和省外办组织的赴荷兰考察学习的收获,潘淑红说,感受最深的是荷兰农业的高科技、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还有农业人的情怀,学到了荷兰养牛业的产业标准和经营模式,学成归来,首先要成立协会,整合全区域肉牛养殖户,统一制定标准,统一产销。让我们的肉牛产业实现标准化、专业化,走向现代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