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挥制度优势构筑共同富裕图景

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杨超文在自家农家乐前(1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新华社长沙11月28日电(记者吴书光 张玉洁 刘芳洲)25岁的隆建义本已“跳出”农村,但大学毕业一年后,这个土生土长的十八洞村人选择回村。

2017年隆建义成为大学生村官,负责村内党建、扶贫、便民服务等工作。“村级班子成员年龄偏大,不会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我大学学的计算机,有了用武之地。”他说。

在地处中国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脉腹地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越来越多像隆建义这样的大学生返乡就业。

9月3日,游客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游览观光。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21岁的解说员龙金丽一身苗服,笑意盈盈。去年6月,她大学毕业到浙江工作,当年11月看到十八洞村招聘旅游公司讲解员时,她毅然回村。

“我要把村里的脱贫故事讲给全世界听。”龙金丽说,在家门口工作非常开心,每月收入3000元,还可以照顾家人,已经有多名在外大学生询问家乡是否还有工作机会,“等有机会一定第一时间通知他们回村应聘”。

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这个人口不足千人的小山村在2016年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8313元,到2018年人均纯收入已达12128元,脱贫成果得到巩固,共同富裕的步伐越来越快。

花垣县委书记罗明介绍,花垣在精准扶贫中着力建强“基层堡垒”,选配了303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同时扎实开展“驻村帮扶”,组建了227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实现帮扶“全覆盖”。

分析人士认为,脱贫攻坚需要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干部下沉”“凤还巢”助力脱贫是中国扶贫好经验的缩影之一,恰恰体现了中国特有的制度优势,如集中力量办大事、密切联系群众等。

2018年10月18日,湖南湘西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的农户在茶田里翻土。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在吉首市马劲坳镇隘口村,满山的茶园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现任村支书向天顺辞去政府公职,回乡发展茶叶产业。他说,由于选准湘西黄金茶为当家产业,167户贫困户中2018年底已脱贫164户,“如今村里没有一块空闲地,没有一个外出打工的人,家家围着茶叶转”。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之一是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自2016年以来,山东济南与湘西州积极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济南市在湘西州挂职副州长的董怀敏介绍,脱贫攻坚离不开产业发展。2018年以来,济南市安排财政援助资金5.9亿元,发展扶贫产业项目近百个,涌现出湘西得象电器、蓝翔挖掘机培训、七绣坊苗绣、湘西黄牛等一批初现规模、蔚然生长的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就业2.6万多人,实现了“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

可以说,从最早的“给钱给物”到干部援助、人才培养,再到如今的产业帮扶、深度协作、“组团式”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模式不断升级,催生了共同富裕的累累“硕果”。

2018年10月18日,湖南湘西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的农户在采摘秋茶。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仅以截止到2016年的数据为例,东部省市通过东西扶贫协作向西部10个省区提供财政援助资金132.7亿元,动员社会力量捐助款物27.6亿元,引导企业实际投资1.5万亿元。开展劳动力输出培训621.4万人次,输出劳务707.5万人次;援建学校7325所,卫生院(所)1690个,资助贫困学生42.6万名。

中共十九大提出“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有专家指出,进一步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要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突出产业帮扶、培育内生动力、凝聚强大合力,提升东西部扶贫协作水平。

当前,脱贫攻坚到了决胜、收官的关键阶段。董怀敏说,到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实现脱贫并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此后东西部协作仍将在支持西部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