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可以给个人征信加分哦?

作者:W

人无信不立,诚信系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但也不能“征信是个筐,啥都往里装”。近来,ETC欠费超30日将上报个人征信,北京公租房违规将纳入征信,西安恶意垃圾不分类要被纳入征信,南京一年内闯红灯累计达5次以上计入征信...

终于,征信迎来了加分项。但不是积极按时履约,而是,无偿献血。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争议。26日,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不献血不会影响个人信用,更不会带来惩戒措施。无偿献血纳入个人征信系统是个人信用的加分项目,是要让更多的无偿献血者的善举得到更广范围的支持和肯定,让他们的奉献精神得到更多的赞誉。

无偿献血入征信引争议

此前,国家卫健委会同多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发展的通知》,表示要探索将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系统。对献血者使用公共设施、参观游览政府办公园等提供优惠待遇,定期开展无偿献血表彰等。

但是无偿献血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的,将一个不具备普适性的行为纳入征信实在是有失公允。

我国鼓励无偿献血年龄在18-55岁之间;男性体重大于50公斤,女性体重大于45公斤;对血压、脉压差、脉搏都有区间限制,除此之外,一些本身带有疾病的患者也不能进行献血行为。

面对广泛的争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2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社会征信体系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 一方面,惩戒失信,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褒扬诚信。 也就是说,要加大对守信激励的力度。无偿献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仁道精神的一种体现,更是一种需要弘扬和激励的行为。这也是为什么要把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体系的重要原因,就是要激励更多的公民参与无偿献血。

这一届网友表示不同意:

郭燕红表示这样的做法是源于地方的实践,山东的威海、江西、浙江、江苏都把无偿献血作为良好的信息,为个人加分。 在看病就医、金融活动以及文化生活活动当中,都能够享受一些优惠的待遇。

据统计,2018年我国无偿献血人次接近1500万,采血量达2500万单位。

我们知道,现代社会,“信用等于财富”,尤其是个人征信越来越成为影响生活的“经济身份证”。这样对没有献血却征信良好的个人是否存在不公平?

征信虽好,不能包治百病

不是什么行为都可以跟征信挂上钩。如果一些跟信用二字关联不大的行为,都用征信系统去约束,就可能出现滥用社会征信的趋势,甚至可能扭曲了建立社会征信系统的本意。垃圾分类、闯红灯等行为如果可以有更好的规范制度,完全可以规避纳入征信系统这一举措。

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也就是常说的征信系统,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运行和维护, 这份报告记录了借债还钱、合同履行等信息,又被称为“经济身份证”。 央行征信系统广泛应用于金融机构的贷前审批,风险定价和贷后风险管理等各个环节。

本质上说,“征信” 是一个很专业的概念,与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信用有关,反映的是个人的信用问题。

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认为,个人征信信息边界不明,源于各方对“社会信用体系”的理解出现较大差异,很多人往广义的方向理解,认为社会信用体系不仅涵盖了信用市场及其信息服务,还涵盖了道德、产权、法律,涵盖政务、商务、社会和司法等,是一个“大筐”。

法律是社会行为的底线,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规范,而信用是履行诺言的回报。 哪些行为应该纳入,哪些行为不被纳入,这些标准的考虑要有明确的法定依据,依法依规,合理适度。

个人征信机构失信

央行的数据显示,目前,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已采集9.9亿自然人、2591.8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息,分别接入机构3564家和3465家,年度查询量分别达到17.6亿次和1.1亿次。

考拉征信是首批获央行备案开展企业征信和批准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准备的8家机构之一,也是目前行业唯一持牌个人征信机构百行征信的发起方之一。

但是个人征信机构也失信了。

11月19日据央视网报道,江苏淮安警方依法打击了7家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公司,这7家公司涉嫌非法缓存公民个人信息1亿多条,其中,考拉征信因涉嫌非法提供身份证返照查询9800多万次,获利3800万元“榜上有名”。

早在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就指出,目前的8家个人征信试点机构无一合规。

征信信息提供给谁使用、如何使用、使用目的等都有明确规定,而且这些规定同样适用于由数据派生出来的评分的使用。然而,在很长时间,“征信采集者与使用者没有任何关系”的独立第三方原则却被大量征信机构模糊了。

想象一下,是否献血纳入征信、是否闯红灯纳入征信、是否垃圾分类纳入征信,申请一个业务个人生平被扒的干干净净,这些信息还面临着暴露的风险。

在探索哪些行为要加入个人征信报告之前,更应该探索如何保护好公民的征信数据隐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