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滨”哪里美?中书协副主席翟万益这么说!

原标题:创作者可用各种书体、形式表现黄河

——专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翟万益

元亨利贞

舞旋天山月曲启新疆春

大赛征稿启事

摄影大赛投稿

11月4日,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兰州日报社承办,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协办的“黄河之滨也很美”全国书法美术摄影视频及文学作品大赛正式启动,目前正在火热征稿中。作为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兰州晚报派出记者专访省内外著名摄影艺术家、画家、书法家、作家等相关行业名家,请他们谈创作体验和方法,对参赛作者创作出精品佳作提建议、指方向,并以艺术家的角度对打造“黄河之滨也很美”贡献方案,让“黄河之滨”的美不仅在视觉呈现上,也体现在文化内涵和精神吸引上。

在甘肃乃至全国范围内,翟万益都是公认的书法家,他不仅在甲骨文研究、甲骨文诗歌创作、篆刻等方面颇具造诣,他“篆意草情”风格的甲骨文书法作品更称得上是独树一帜。接受晚报记者专访时,翟万益称书法创作要多元化、立体化,并大赞本报组织的“黄河之滨也很美”大赛,称参赛者可以用各种书体、各种形式表现黄河。

忆往事:一边做装卸工一边练习书法

采访大家,记者内心总是忐忑的,他们对生命的思索、对艺术的追求,那么真诚、单纯、永久,而他们的感情又是那么炽热、细腻、饱满,他们对于一切的真善美,都拥有强大的信念感。

采访翟万益是在11月25日下午进行的。走进他家,书房与居室合一,满屋皆书纸,雅其名曰:冰室。等看到翟万益,记者内心还是一惊,才得知先生接受采访的不易。11月10日在外地参加篆刻展时,翟万益不幸摔倒,导致左脚指骨摔折,只能躺在床上休养。可即使受伤养病,他也在坚持看书、创作。

翟万益自小喜欢书法。小学时,字就写得好,那时候没有字帖,便看着书上的字练习小楷、大楷,还办黑板报,一直到中学毕业。等到17岁从平凉来到兰州工作,便可以买些书法方面的材料,继续练习。

1972到1976年,翟万益在外贸公司做装卸工,后又在公司做了4年司机,之后去了办公室,直到1994年从外贸公司办公室主任的职务上调入省书协工作。做每一份工作,翟万益都很用心思,很用功卖力。比如,在扛包当司机期间,翟万益工作业绩突出,带领的小团队经常获“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等各类奖项。

在外贸公司工作期间,小西湖开办了一个书法培训班,学费是8块钱,每周末晚上课2小时,兰州市多个名家都在授课,且教得相当认真,翟万益便前去报名学习。每天吃完晚饭后,翟万益就急匆匆地从火车站附近赶去上课,学习持续3个月,最开始的50多个学员到最后只剩10多个,翟万益坚持了下来。后来,静宁路小学开办的书法培训班,翟万益也参加了。这两个培训班讲的内容很广泛,讲书法史,讲书法鉴赏,也讲真草隶篆。如此,翟万益对书法有了系统性的学习,对书法也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而到了此时,兰州的书店才有了字帖,那时候翟万益工资很少,只有42.1元,一本字帖则要一两块钱,但他还是见字帖就买,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从18岁左右开始,翟万益练了18年楷书,在楷书上下的功夫最大,有很正规的书法基础练习。30岁左右,翟万益写下“敏事吝朝夕,游艺绝古今”来激励自己,意思是非常珍惜时间,要在艺术上取得很高的成就。

谈创作:书法创作要多元化、立体化

艺术理念很重要,有什么样的艺术思想,就能有什么样的艺术行为,一个艺术家最主要的是艺术思想的成熟,“我30多年前就提出,艺术思想多元化,艺术风格立体化。好多书法家只有一个风格,就像我们的面孔一样,只有一个,变也是缓慢的,肌肉变了骨相没变。‘立体化’,比如写一幅字,相同的内容有人可以写100种风格,但还有好多人一辈子只能写一种,那艺术生命就没有了意义,都是重复。和演员一样,有些演员戏路宽,什么都能演,就像孙悟空一样72变。书法家就得这样。我一开始就把自己的艺术风格没有限定在一个框框里,比如甲骨文书法创作,从头到尾充满了变化,一个甲骨文就演绎了几百种变化,不仅是章法的变化,笔法字法全变!”从上世纪80年代起,翟万益主攻甲骨文书法创作,一个字在甲骨文里可能有几百种写法,他都能熟练掌握。多年来,翟万益创作了数千幅“篆意草情”风格的甲骨文书法作品,先后出版《万益集契集》四集。“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宾曾与诗人汪怡合作,于1939年出版过一册甲骨文书法作品集,名曰《集契集》。70年多后,翟万益给他的甲骨作品集取名《万益集契集》,足见他的学术底气与自信。

在翟万益卧室床前,有一幅他用金文写的“以乐大夫铸其和钟,丕显鲁休用作尊鼎”书法,已经挂了大半年。记者看到,每个字的写法都不一样,堪称出神入化。

翟万益一边解析这幅字,一边说:“每个字进行书法创作时,写法都不能重复,要有构图艺术,既要有笔法变化的丰富性,也要有空间分隔。就像导演、编剧一样,舞台上绝对不能出现第二个相同的形象,都一样的话就像糕点一样,一个模子出来,书法创作要是这样,就不叫创作,更不叫艺术了。舞蹈姿势是摆出来的,是反复导演的,但书法要一次成型且要做到变化无穷,且书法要写出生命的活力,每个字都要有动感。就像雕塑,表现人在某种状态下的瞬间,虽然是静止的,但一定要表现出这个瞬间的动态,不能表现为死的东西。书法也一样,每个字都装在一个纸盒里,但每个盒子装的都不一样,造型各异,而不是装了糕点或是一模一样的碟子。所以说,文字在书法家手里就像雕塑家、面点师一样,要能把泥巴、面团捏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说大赛:可以用各种书体、形式表现黄河

对于本报组织的“黄河之滨也很美”全国书法美术摄影视频及文学作品大赛,翟万益十分赞赏。

“这个大赛非常好,该包含的也都有,但文化一次闪光还不行,要一串闪光才可以,也就是说这个活动,不能只做一届,得持久性地做下去,才能起到实际作用。黄河题材是永恒的题材,除了好作品外,还要有对于促进黄河文化建设的实实在在的合理化建议,通过这种有声有色的活动引起政府、市民及各方的高度关注,促使更多人践行活动中收集来的美好构想,从而给黄河发展注入新活力、新生命,让黄河越来越发光。”翟万益说,就大赛书法来说,参赛者可以用各种各样的书体、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载体可以是歌赋诗词散文,可以是自己创作的,也可以是历史上的,只要歌颂黄河美,引发人们对黄河的热爱,引发人们奋发向上就行,不用限制。但内容很重要,要把黄河的美、文化和精神写出来。

“在黄河岸边建设直径301米的世界最大水车,材料用铸铁,不生锈,24小时全天候转动,调上去的水到同样301米高的水槽里,淌下后播放301米高的水幕电影,配套工程是在河对面修100层高的观景楼,游客在一层层的楼内吃饭、品茶、聊天,看对面的水车和水幕电影,如此,兰州经济24小时在拉动,这称得上是世界级黄河景观。在黄河河面上修可升降的黄河大舞台,让兰州市内的剧团轮番演出。将黄河水引到山顶,然后用管道以Z字形缓慢下流,这也是大景观。还可以引水进城,修几个大渠道,兰州就有了独特的水乡景观。”对于兰州打造黄河文章,翟万益想法不少,且很大胆。

2015年12月退休后,翟万益除了参加全国重大的书法活动和相关社会活动,就是自己可支配的学术研究和创作时间。在研究上,翟万益继续深入研究甲骨文;在创作上,翟万益则大量创作篆刻、甲骨文诗歌创作以及甲骨文书法创作,造诣颇高。

征稿启事

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是历史悠久的丝路重镇,是文化厚重的黄河之都。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视察,赞誉兰州“黄河之滨也很美”,这句话极大地增强了兰州人民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荣誉感。为全方位集中展示黄河兰州段的地域之美、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即日起,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兰州日报社承办,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协办的“黄河之滨也很美”全国书法美术摄影视频及文学作品大赛拉开帷幕,请扫描二维码了解具体征集内容。(摄影作品投稿平台网址http://www.lzbs.com.cn/2019/sys/)

■翟万益简介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导师、西泠印社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曾多次担任全国展评委,参加全国性书展百余次,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甘肃省图书馆等上百家文博单位收藏并收入多种专集。(兰州晚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