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是最好的墓碑

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易艳刚)11月29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人心是最好的墓碑》的评论。

过去一周,有几位逝者备受关注。本周的“逝者版”,我们试图用文字打捞新华社“大编”徐勇的生前瞬间。如此庄重地缅怀一位突发心梗离世的新华社高级编辑,是因为他的故事值得被铭记。最近几天,各类追忆文章在朋友圈和微博刷屏,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搜索“新华社”都会自动关联他的名字,中国记协也专门发了慰问信。

纯粹、干净、幽默、天真、温暖、专业、规范、克制、投入、可靠……一个个小故事勾勒出了徐勇的轮廓,也让社会各界都看到了他所展现的“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人心是最好的墓碑,众人的缅怀都是他的墓志铭。这个“新闻老兵”的故事能够“出圈”,正是因为那些闪光的品质其实是各行各业都需要的。

靠生前好口碑赢得身后哀荣的,还有持续几天登上微博热搜榜的艺人高以翔。本周三,35岁的高以翔在录制综艺节目《追我吧》时突发心源性猝死离世,《新华每日电讯》随后专门发表了评论文章《要成风化人,不要娱乐“致死”》。这则新闻能引发新华社关注,是因为它已不是简单的娱乐圈新闻,而是牵出了很多值得深思的社会话题。

事实上,生命本就是走向死亡的过程,区别在于如何度过一生。11月21日,新华社报道了知名爱国台胞陈明忠逝世的消息;11月23日,现代诗人、作家、学者流沙河在成都因病去世,享年88岁。斯人已逝,但他们的故事、作品,将会成为经得起时间淘洗的回忆。

同样会被人们记住的,还有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福州支队特勤大队四中队消防员张伟杰。

他在一处着火的民房中搜救被困群众时因公殉职,年仅26岁。27日,应急管理部批准认定张伟杰为烈士。据新华社报道,张伟杰曾先后参与各类灭火救援战斗1200余次,疏散和抢救群众300余人,1次被评为“优秀士兵”,6次受到嘉奖。

《最好的告别》中有一句话:“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与结果,而是生命的延续与传承。”

本周,新华社抖音账号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命延续的故事:

两个多月前,北京通州一处房屋倒塌,不满2岁的满玉昂不幸脑死亡,前不久,他的母亲决定捐献出孩子的器官,让4名孩子重获新生。如网友所说:“他没有离去,只是用另外一种方式活在了这个世上。”

“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以前对村上春树这句话不太理解,现在逐渐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本期《成风化人》,讲述了百色起义领导人“拔哥”韦拔群的故事,即使已英勇就义近90年,他当年帮助贫苦农民、创办农民讲习所的事迹,依然被人们所传颂。

史铁生曾说:“死亡是一个必将到来的盛大节日。它终将到来,我们无从躲避。”无论出身如何,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死亡都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一件事。懂得“向死而生”的奥义,把每一天活得有价值,这样活着才更有意义。(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